寒山拾得

寒山拾得

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唐代天台山國清寺隱僧寒山與拾得,行跡怪誕,言語非常,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

基本信息

傳說

寒山拾得後被人傳說成心中的“和合二仙”。傳說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徵“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真是大吉大利!實際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並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個詩僧、怪僧,曾隱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他的詩寫得很美,但脾氣卻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廟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便灑笑而去。曾在天台國清寺當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台山的高僧豐乾和尚化緣經過,慈悲為懷,將其帶至寺中撫養,並起名“拾得”,在國清寺中將他受戒為僧。拾得受戒後,被派至廚房乾雜活,當時寒山還沒有到國清寺,但拾得常將一些余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們真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乾和尚見他們如此要好,便讓寒山進寺和拾得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後,他們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得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作對,後人曾將他們的詩彙編成《寒山子集》三卷。這兩位繼豐乾以後的唐代高僧,於唐代貞觀年間由天台山至蘇州妙利普膽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為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我國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誼,便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至清代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
玄妙對談
他們之間的玄妙對談,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領受的,試看下面這則記載在《古尊宿語錄》中的問答: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問拾得:“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厭惡我、欺騙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說:“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評述

寒山拾得寒山拾得
這個絕妙的問答,蘊含了面對人我是非的處世之道,因此雖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清朝雍正年間,寒山、拾得被追封為“和合二聖”,與豐乾合稱為“國清三隱”。 寒山子,又名貧子,經常棲身在天台山始豐縣西的寒岩幽窟中,因此被稱為寒山子。由於身居寒岩,飲食無著落,所以常到國清寺,向廚房中洗碗筷的拾得要飯吃。拾得的身世不詳,據說他年幼時被人遺棄在赤城道側,恰巧被正在經行的豐乾禪師發現,帶回國清寺中,因此名為拾得。拾得原來擔任齋堂的行堂工作,一日忽然兀自登座,與諸佛像對坐而食,口中嚷著:“憍陳如!你這聲聞小果啊!”旁若無人地比劃著名筷子,呵呵大笑,因而被改派到廚房洗碗碟,正因為如此的因緣,他才有機會把剩下的菜餚裝在竹筒里,給寒山來取用。寒山來寺時,或在廊下踱步,或者對空謾罵,總是容貌枯悴,衣衫襤褸,頭上經常戴著樺樹皮作成的帽子,腳下則穿著木屐,然而在他的怪異言行之中,似乎蘊藏著許多佛理。有時候,他的荒誕行徑惹得寺僧不耐,拿杖棍逐趕他,他也不以為意,反而拍拍手,呵呵大笑而去。

軼事

當時的台州太守閭丘胤,受到豐乾指引,慕名來訪寒山文殊、拾得普賢二人,寺里大眾正納悶著,“何以一位大官卻來禮拜這等瘋狂的人?”這時,寒山、拾得突然喝道:“豐乾饒舌!彌陀不識,禮我為何?”兩人挽臂笑傲,跨出寺門,走向寒岩,從此再也不曾出現在國清寺。閭丘胤於是帶著醫藥、衣物前往寒岩拜謁,只聽到遠處傳來寒山的喝喊:“賊!賊!”便縮身回岩縫中,又大喊:“奉勸諸君,大家好好努力吧!”說完,岩縫自行封合,二人從此杳無蹤跡。閭丘胤在哀慕之餘,請寺僧道翹撿尋他們的遺物,只於林間抄得三百多首詩偈,編錄為《寒山詩》,拾得寫在國清寺內的詩偈,也收進《寒山詩》中。

寒山拾得忍耐歌

寒山拾得寒山拾得忍耐歌
寒山拾得忍耐歌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訊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世人愛榮華,我卻不待見,名利總成空,我心無足厭,堆金積如山,難買無常限。
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劍,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須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乾,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