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

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

影片講述了兩個小男孩的冒險之旅。這兩個小男孩叫做艾萊斯和奈科伯恩再一次很普通的出遊里,他們在密西西比河的小島上發現了一名叫做瑪德的男人。瑪德說自己有著輝煌的過去,他說自己曾經在德克薩斯殺了一個人,而為政府賣命的賞金獵人正在氣勢洶洶找他。他說自己正在計畫這要和自己的愛人珍妮弗見面,並私奔。而現在,珍妮弗正在鎮子上等他。雖然對瑪德的說辭表示懷疑,但是好奇心還是驅使兩個男孩同意幫助瑪德。不久之後,瑪德的說辭就得到了印證。賞金獵人來了,和他們一起的,還有一個漂亮的女孩……

電影劇情

正式海報正式海報

影片講述了兩個小男孩的冒險之旅。這兩個小男孩叫做艾萊斯和奈科伯恩再一次很普通的出遊里,他們在密西西比河的小島上發現了一名叫做瑪德的男人。瑪德說自己有著輝煌的過去,他說自己曾經在德克薩斯殺了一個人,而為政府賣命的賞金獵人正在氣勢洶洶找她。他說自己正在計畫這要和自己的愛人珍妮弗見面,並私奔。而現在,珍妮弗正在鎮子上等他

雖然對瑪德的說辭表示懷疑,但是好奇心還是驅使兩個男孩同意幫助瑪德。不久之後,瑪德的說辭就得到了印證。賞金獵人來了,和他們一起的,還有一個漂亮的女孩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Mud 馬修·麥康納 ----
Ellis 泰爾·謝里丹 ----
Juniper 瑞茜·威瑟斯彭 ----
Neckbone 雅克布·洛弗蘭德 ----
Galen 麥可·珊農 ----

職員表

製作人 Glen Basner、麗薩·瑪麗·法爾科內、 Michael Flynn
導演 傑夫·尼科爾斯
副導演(助理) Cas Donovan
編劇 傑夫·尼科爾斯
攝影 Adam Stone
配樂 David Wingo
剪輯 Julie Monroe
選角導演 Francine Maisler
藝術指導 Richard A. Wright
美術設計 Elliott Glick
服裝設計 Kari Perkins
視覺特效 Jason Schugardt
布景師 Fontaine Beauchamp Hebb

[以上內容來源

]

角色介紹

角色介紹 圖片
瑪德(馬修·麥康納飾) 瑪德,一名在逃犯人。曾為女友出氣,殺了一個人,被迫躲在這荒郊之地避難。 瑪德(馬修·麥康納飾)
艾萊斯(泰爾·謝里丹飾) 這個小埃利斯,他對愛有很高的企望,無論是他自己的愛,父母之間的愛,還是瑪德和珍妮弗的愛。他會為了愛而竭盡所能,比如為瑪德所做的一切。自然,結果不盡如人意,但密西西比河的風雨,也讓他經歷了一回考驗,這是成長的必需課。
Galen(麥可·珊農飾) 瑪德的父親,身份不明,但有一手好槍法。在最後關頭救了瑪德與艾萊絲一家,是艾萊斯的鄰居。
詹妮弗(瑞茜·威瑟斯彭飾) 瑪德的女友,深愛著瑪德,但又不與之結婚,而去結交其他男朋友,每次瑪德都會為之出頭。
艾萊斯的心儀女孩,在一次篝火晚會與艾萊斯接吻,但之後又與其他男孩親熱。在艾萊斯搬家後,就失去了聯繫。

[以上內容來源

]

幕後花絮

1、麥可·珊農出演了傑夫·尼科爾斯2013年前執導的所有三部電影,《獵槍故事》、《尋求庇護》和本片

2、尼科爾斯從2000年,還是學生時就開始構思這個故事。他從馬克·吐溫的《湯姆索耶歷險記》以及個人經歷中汲取了靈感。他在訪談中表示,自己第一次心碎是在十四五歲時,比影片中的主人公稍大一兩歲

3、影片中的“瑪德”據說是為馬修·麥康納量身定做,尼科爾斯在看完《小鎮疑雲》(最早推出於1996年)之後便認定他來出演這個角色。但在2011年,克里斯·派恩曾一度有望飾演瑪德

4、奧斯卡影后威瑟斯彭在片中飾演Juniper,戲份不太多,她與導演尼科爾斯隸屬同一家經紀公司,從而促成了這次合作

5、物色兒童演員時,劇組特別要求男孩們能夠從事划船、騎山地腳踏車這些南方男孩時常玩的活動。最終主要角色Neckbone的飾演者,15歲的雅各布·洛弗蘭德最終從2000名男孩中脫穎而出。他來自阿肯森州的耶爾縣

6、故事的發生地阿肯色州為導演尼科爾斯的故鄉,但他是在小石城的郊區而不是鄉下長大

7、影片在2011年的9月到11月期間拍攝,共花去8周。劇組聘用了400多名當地的民眾演員,幾乎是阿肯森州歷史上拍攝過的最大規模的電影

獲獎記錄

時間 獲獎名稱 導演
2012
第65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傑夫·尼科爾斯
2013 第29屆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提名) 傑夫·尼科爾斯
2013 第29屆獨立精神獎 羅伯特-奧爾特曼獎(獲獎) 傑夫·尼科爾斯

幕後製作

《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入圍2012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曾被權威雜誌《綜藝》(VARIETY)稱為當屆坎城上最優秀的美國片。影片的導演傑夫·尼克爾斯可謂年輕才俊,被譽為美國時下獨立電影的希望之星。2011年,由他執導的《尋求庇護》入圍坎城影評人周單元並且摘得大獎,而主演麥可·珊農還險些獲得奧斯卡影帝的提名機會。此次的《瑪德》也讓作為偶像明星出生的馬修康納利奉獻了演藝生涯中最精彩的一次表演

影片評價

通過少年的眼睛來述說故事,是一個容易打動人心的表述方式,以這種角度拍攝的影片不乏經典之作,比如朱塞佩·托納多雷的《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這部《密西西比河上的瑪德》以少年的視角講述了愛情的美好與心碎,成長的付出與代價,具有初初的美好的感覺,也在修復和治癒方面做得適度,不橫添枝節,也不賣力煽情。

這部不具有明顯時效性的影片,是導演傑夫·尼科爾斯的用心之作,據說故事在他腦海里已醞釀了十多年,或許正因為如此,該片的劇本紮實,故事設定巧妙,人物設定也很具代表性,兩位主要人物,一個是長不大的老男孩瑪德,一個是急於長大的十四歲的男孩艾萊斯,不論老男孩瑪德,還是少年艾萊斯,都在憧憬著併力圖實踐著自己的愛情,只是一個經年不退,一個情竇初開。

可以說,影片設定了三段情感來促成艾萊斯的成長,兩個主要,一個輔助。主要的是浪子痴漢瑪德對詹妮弗的愛情以及艾萊斯自己那還沒展開就已夭折的初戀,而作為輔助的艾萊斯父母的即將破碎的婚姻,則是艾萊斯將對美好感情的寄託轉嫁於瑪德和詹妮弗的誘因,而不羈的瑪德那看上去為情付出一切的狂放做派,也令艾萊斯痴迷

這部影片具有濃烈的西部風格,但不同的是,影片若干個故事中似乎有著某種傳承,從曾經的純情,到喪失純真,最後的釋懷,如同我們跌宕起伏的人生。拿起,放下看似簡單的兩個詞,可是對經歷過這些故事的人卻有著滄海桑田的變幻。別人的過去或許就是你的未來,別人的故事或許就會成為你的人生。人與人之間其實並沒有本質的不同,我們所遇見的只是身處在不同時代中的自己

發行信息

發行日期(細節)
上映地區
2013-4-26 美國
2013-8-15 中國香港
2013-7-18 中國香港
2013-5-10 美國
2012-5-26 法國
2013-5-10 英國

[以上內容來源

]

導演訪談

問:談談影片的主題。傑夫·尼科爾斯:根本上它是關於人生中第一次心碎以及如何從中走出來的電影。但是它同樣也關於教給我們生活的人生導師以及一種正在消逝的南方的生活方式。如果只能從中挑一條,我會說它是關於一部心碎以及恢復的電影。問:影片中有多少是來自個人的親身經歷?傑夫·尼科爾斯:我在小石城長大,事實上是一個城市郊區的孩子。但我的父母都生在阿肯森州的小鎮子上。所以每當探親我都會來到阿肯森的東南部地區,對那種鄉間的壞境熟悉已久。我在一位遠方表兄的船屋上面住過。片中描述的那個特定發生地我並不熟悉,我後來才去到那裡一邊發現它一邊寫劇本。問:“瑪德”這個人物比起前作《尋求庇護》中麥可·珊農的角色要光明了不少。這是否意味著你導演生涯中的新方向?傑夫·尼科爾斯:並非如此,這兩部劇本都是在2008年的夏天完成的。它們只是我個性的兩方面。影評人總是希望給導演貼上固定的標籤,但我們並不是只有一種風格。我喜歡電影,喜歡《古靈偵探》和《七寶奇謀》的程度不亞於喜歡《冷手盧克》、《天堂之日》以及《窮山惡水》。《瑪德》只不過是我個性中的另一個方面。《尋求庇護》是一部關於現在的電影。人們對滿懷焦慮,擔心經濟變壞,環境惡化,擔心撫養孩子以及將來讓孩子去面對和他們一樣的生活。那正是我拍那部電影時的心態,電影裡的恐懼也是我自己的恐懼。相比之下,《瑪德》沒有時效性,它在我腦海里已經醞釀了十多年。我十分想拍出一個“經典意味的美國故事”。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它稠密,更富文學性,這是和前作不同的地方。有些人更喜歡《尋求庇護》,有人更喜歡《瑪德》。我只希望喜歡它們比討厭它們的人多點。問:你是怎樣物色到片中那些男孩演員的?傑夫·尼科爾斯:我的製片人薩拉·格林也是《生命之樹》的製片人。她把泰爾·謝里丹(艾萊斯的飾演者)從馬利克的電影帶到了我面前。一見到,我感覺他正是我想像中艾萊斯的樣子,就連說話的聲音也活脫脫是艾利斯。他有著完美的特質,並不像其他的兒童演員一樣訓練有素,總給出“正確的表演”和對著劇本“按部就班”。他在拍《生命之樹》的時候並沒有劇本,需要在鏡頭前自發地表演。至於雅克布·洛弗蘭德是我們在阿肯色州通過公開試鏡物色到的。雅各布飾演Neckbone (艾萊斯最好的朋友),實話說他是整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地方。大概由於他給影片加入了一絲喜劇的調解,對我是個大驚喜。有些奇怪地,他的表演是整部片我最自豪的地方。問:談談有哪些導演影響了你的風格。傑夫·尼科爾斯:每次被問起這個問題,我想到的總是一部部影片,而不是一位位導演。但是,我是約翰·福特的鐵桿·冬粉,我也很崇拜希區柯克。希區柯克對我影響最大,也許因為他選擇的類型是關於“恐懼”——或者應該說不是一個類型,而是一種情感。他選擇了“恐懼”這種情感來建築故事。這也是我如此喜歡《尋求庇護》的原因。(註:該片中有一個場景是麥可·珊農在一群鴿子飛過時抱住他女兒的腦袋,明顯是借鑑了希區柯克的《群鳥》)。《窮山惡水》也深刻在我腦海中。泰倫斯·馬利克的電影,包括《細細的紅線》、《生命之樹》每一部都影響了我,但是《窮山惡水》尤為突出。如果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拍這部電影我也會願意。在那些表演中尋找馬利克曾經找到過的那種真實感、靈感以及能量實在不可思議。還有《原野鐵漢》和《冷手盧克》這些經典的美國老電影。約翰·福特的《關山飛渡》、大衛·林恩的《阿拉伯的勞倫斯》《桂河大橋》。我喜愛這些經典的史詩片。還有史匹柏的《大白鯊》,我可以餘下一輩子循環觀看《大白鯊》。別以為這只是關於大白鯊咬人的影片。史匹柏拍攝這部電影時的狀態,他移動攝像機的方式,以及攝像機的運動是被角色的動作所激起的方式——簡直後人無法企及。問:從某種意義上說你也拍了一部經典意味的美國電影:《瑪德》。傑夫·尼科爾斯:聽起來也許太自負了,但是這正是我的目的。至於有沒有達到只能由別人評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