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州

密州

密州,即現在的山東省諸城,在山東東南,是一座擁有4000多年歷史文化的城市,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和鄉村城市化試點市。諸城龍文化特色鮮明,是全國甚至是世界上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市境內埋藏有非常豐富的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種屬繁多,門類複雜,其中有小巧的鸚鵡嘴龍、兇猛的霸王龍、高大的鴨嘴龍、笨重的蜥腳龍、原角龍和獸腳類恐龍蛋等。隋開皇十八年,改東武為諸城縣,取縣西三十里漢故諸縣城為名。漢海曲縣,在縣東一百六十里,屬琅邪郡,有鹽官。

基本信息

簡介

地理位置

諸城諸城

位於山東半島東南部, 境內有濟青高速公路和膠濟鐵路,

南至亞歐大陸橋橋頭堡日照港80公里,東離青島港100公里。隸屬濰坊市,東鄰海濱名城---青島市,南毗新興港口---日照市,北靠風箏都--濰坊市,全市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23處鄉鎮(街道),106萬人,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沿海對外開放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和鄉村城市化試點市。列“全國綜合發展百強縣(市)”第32位,是山東省首批省級文明城市。

自然資源

諸城自然資源豐富,全市耕地面積160萬畝;水資源總量6.23億立方米,淡水面積7.35萬畝;境內已探明的礦產資源20餘種,總儲量3000萬噸以上,其中沸石岩、明礬石、金紅石儲量豐富,且為山東所獨有。諸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無霜期184天,年平均降雨量750毫米,年平均氣溫12℃,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宜人。全市勞動力資源分配合理,整體素質較高,現有勞動力67萬人。

歷史

改名諸城

1945年9月9日,諸城縣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屬濱海行政公署濱北專區。1946年7月,改屬膠東行署濱北專區。

1987年7月1日,撤銷諸城縣,建立諸城市。諸城市為縣級市,直屬山東省,濰坊市代管。

名人故里

西漢初年設東武縣,隋代改稱諸城,宋、金、元屬密州,明、清稱諸城。建國後設諸城縣,1987年撤縣建市。據考證,諸城因上古名君舜帝出生於城北的諸馮村而得名。諸城歷史悠久,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養育了眾多歷史名人。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任密州太守兩年,留有200多首詩詞歌賦。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等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諸城名人輩出,孔子的學生、女婿公冶長,宋代《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北宋金石學家趙明誠,清代東閣大學士、書法家、宰相劉墉(劉羅鍋),《續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四庫全書》總裁竇光鼐等都是諸城人。在現代文學史上,湧現出了王統照、臧克家、陶鈍、王願堅等一批文化名人和崔嵬、李仁堂等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黨的“一大”代表、山東黨組織最早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王盡美,也誕生在諸城。

恐龍之鄉

諸城龍文化特色鮮明,是全國甚至是世界上罕見的恐龍化石寶庫,市境內埋藏有非常豐富的恐龍骨骼和恐龍蛋化石,種屬繁多,門類複雜,其中有小巧的鸚鵡嘴龍、兇猛的霸王龍、高大的鴨嘴龍、笨重的蜥腳龍、原角龍和獸腳類恐龍蛋等。全市已在十幾個鄉鎮發現了近二十處恐龍化石點,以市境內西南部的“龍骨澗”最為有名。1964年至1968年,先後在此進行了10次挖掘,共采化石50餘噸,至少包括10個鴨嘴龍個體。現已在北京、天津、濟南和諸城等地裝架起四具恐龍化石骨架,其中位於諸城市恐龍博物館內的“巨大諸城龍”,是世界上已發現的個體最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因此,諸城又稱龍城,被譽為中國北方的“恐龍之鄉”。

變遷

隋開皇五年(585),改膠州為密州,治東武(今山東諸城市)。

開皇十八年(598),改東武縣為諸城縣,仍為密州治。

大業三年(607),改密州為高密郡。

唐武德五年(622),改高密郡為密州;天寶元年(742),改密州為高密郡;乾元五年(758),復為密州。

五代龍德元年(921),改密州為膠源。龍德三年(923)。後唐改膠源為密州。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以密州為防禦州。開寶五年(972)春二月升密州為安化軍節度,秋八月降為防禦。開寶六年(973),復為節度,隸京東東路。密州仍為安化軍。

元仍為密州,轄于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總管府。

明洪武二年(1369),省密州

文學作品

密州出獵

宋神宗熙寧八年,東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歸途中與同官梅戶曹會獵於鐵溝,寫了下面這首出獵詞。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

右擎蒼。

錦帽貂裘,

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

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

又何妨。

持節雲中,

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

射天狼。

水調歌頭

宋代為密州州治所在地,蘇東坡在此任太守兩年,寫下了《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絕句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記載

密州,高密。中。

《禹貢》青州之域,兼得徐州之地。今州界,於春秋時為莒、魯之地,戰國時屬齊。秦並天下,屬琅邪郡。漢文帝十六年,分齊立膠西國,都高密。宣帝更名高密國。後魏永安二年,分青州立膠州,取膠水為名也。隋開皇五年,改膠州為密州,取境之密水為名也。隋亂陷賊,武德五年,山東底定,改置密州。

州境:東西三百一十六里。南北三百九十里。

八到:西至上都二千七百四十五里。西至東都一千八百八十五里。南至海州三百八十四里。西南至沂州三百七十里。西北至青州三百三十里。東北至萊州三百四十五里。東至大海一百六十里。

貢、賦:開元貢:細布,牛黃,海蛤。賦:糹?布。

管縣四:諸城,高密,輔唐,莒。

諸城縣,上。郭下。本漢東武縣也,屬琅邪郡,樂府章所謂《東武吟》者也。

後漢屬琅邪國,晉屬東莞郡,後魏屬高密郡。隋開皇十八年,改東武為諸城縣,取縣西三十里漢故諸縣城為名。

琅邪山,在縣東南一百四十里。《史記》曰始皇二十六年,滅齊。遂登琅邪,作層台于山上,謂之琅邪台。周回二十里。秦王樂之,因留三月。徙黔首二萬戶于山下,後十二年,刊石立碑,記秦功德。

海,在縣東一百五十里。

盧水,出縣東南盧山。水側有勝火木,野火燒死,其炭不灰,故東方朔有謂不灰之木者也。

縣理東南一百三十里濱海有鹵澤九所,煮鹽,今古多收其利。

濰水故堰,在縣東北四十六里。蓄以為塘,方二十餘里,溉水田萬頃。

高密縣,上。西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舊縣也,文帝十六年分齊立膠西國,封齊悼惠王子?為膠西王,都高密。世祖封鄧禹為高密侯。高齊文宣帝省斑密縣,隋開皇中復置,屬密州。

海,在縣東南六十里。

濰水,在縣西南,自諸城縣界流入,去縣四十里。昔韓信與楚將龍且夾濰水而陣,信為萬餘囊,盛沙遏水,引軍擊之。信偽退,且追北。信決水,且軍半不得渡,遂斬龍且。

膠水,在縣東三十里。

夷安澤,在縣北二十里。周回四十里,多麋鹿蒲葦。

龍且城,在縣西南五十五里。楚將龍且所築也。

鄭玄墓,在縣西七十里。

輔唐縣,上。東南至州一百二十里。本漢安丘縣也,屬北海郡,後漢亦屬北海國。有渠丘亭,故莒渠丘公所居也。高齊文宣帝天保七年省。隋分昌安縣置牟山縣,大業二年,改牟山縣為安丘縣,取《漢書》舊名也,屬密州。乾元二年,改為輔唐縣。

牟山,在縣西南十三里。牟山縣取名於此。

浯水堰,《三齊記》曰:“昔者堰浯水南入荊水,灌田數萬頃”。今尚有餘堰,而稻田畦畛存焉。

莒縣,上。東北至州一百九十里。故莒子國也,漢為莒縣,文帝二年封朱虛侯章為城陽王,都莒。後魏亦以莒縣屬東莞郡。隋開皇三年廢郡,莒縣屬莒州。

大業三年罷莒州,以莒縣屬琅邪郡。武德五年重置莒州,縣屬焉。貞觀八年廢莒州,以縣屬密州。

濰山,在縣東北八十三里。濰水所出也。

縣理在莒國故城中,城三里,並皆崇峻,唯南開一門。

子城,方十二里,郭周回四十里。

故曹公城,在縣南七十二里。昔魏太祖征陶謙,拔五城,略地東海,於此築城,周回四里。

漢海曲縣,在縣東一百六十里,屬琅邪郡,有鹽官。地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王莽末,海曲縣有呂母者,其子為縣令枉殺,乃散財以招少年。

少年感母恩,問母所欲。具言之,乃共起兵殺縣令。其後屯結至數萬,赤眉之興由此始也。今東海縣有呂母國,即舊集之所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