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寅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乾。

《寅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的一首詩,屬於典型的田園詩。

古詩簡介

一.名稱
《寅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
二.作者
陶淵明
三.原文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
晨出肆微勤,日入負耒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
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乾。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
但願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表達的感情

在農耕生活的描寫背後,隱然含有農耕與為官兩種生活的對比,以及對理想人生的追求。

賞析

這裡沒有關於“早稻”形象的歌詠,也沒有旁觀一位耕作中的農夫的心理準備,也就是說,他一時興起的觸點不是眼前之物的屬性與形態,而是此物的精神來訪與意義稟報。他也從不依靠端詳同一場所中的另一個人來抒發內心感受:他光是牢牢地抓住自我,就足以衝破構建一首詩的諸多無形的藩籬。
陶淵明認為,衣食是人生之道的開端,不勞動什麼都談不到。詩里寫到勞動的艱辛,寫到一天勞動之後回家休息時得到的快慰,都很真切。“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寫出農民普遍的感受。“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乾”,寫出一個從仕途歸隱躬耕的士人的特殊感受。
“晨出”和“日入”在我們當今的書寫中,雖然也可以並列出現,但是其古老的田野氣息消失殆盡,用起來,給人的感覺要么是在蠻幹,要么只是舔舔行文中相互呼應時所需要的規整性。如果我們執意要利用這樣兩個時刻在一首詩中,就可能需要一些變形的手段,以顯示出這種並置的合理性。

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號五柳先生,諡號靖節先生,入劉宋後改名潛。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