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頻率

寂寞的頻率

《寂寞的頻率》是2012年8月譯林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乙一。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寂寞的頻率》日本作家乙一所著,由四個溫情短篇故事構成,《未來預報》、《小偷抓住的手》、《膠捲中的少女》和《失去的世界》,分別講述一個被預言愛情的年輕人對愛情歸宿的迷茫,行竊時抓到一隻手的小偷走出困窘重獲新生的奇遇,對所拍電影中出現的已死少女想要訴說內容的迷惑,以及和妻子感情不睦的丈夫車禍癱瘓後感受妻子默默的愛而重獲世界的故事。

內容梗概

《寂寞的頻率》由四個不同故事組成,透過細膩的描寫,將「寂寞」這一種感覺立體地展現讀者的眼前。

「未來預報」描述「我」在國小時因為同學「預言」他將會與同學「清水」結婚,令「我」不敢再接近清水。隨著時間飛逝,「我」升上中學、踏入社會工作,卻始終對這個預言耿耿於懷。在看不見未來、工作遇上困難的日子,「我」的心裡總會浮現出清水的臉。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候,「我」得知清水因病入院,終於下定決心前往探望,同時希望可以解開自己的心結,但最後……

「小偷抓住的手」描述「我」因父親的影響而對手錶產生興趣,選擇進入設計學校而不升讀大學。這個決定令「我」與父親反目,在父親生前一直未能和解。「我」後來與同學合資開設了設計公司,還生產了一批手錶。可惜銷情不佳,公司苦苦經營,欠缺資金,生制第二批手錶的計畫被迫擱置。與此同時,「我」的富有姑媽來到「我」居住的地方參觀電影拍攝,「我」突然心生一念,想盜取姑媽豐厚的旅費及首飾來作制手錶的資金。「我」在姑媽的旅館外鑿洞,伸手進姑媽房間內偷取財物,怎料「我」卻摸出一隻女孩的手臂來!

「膠片中的少女」講述內向的少女「我」無意中發現了一卷八毫米膠片,好奇之下,「我」將膠片裝到放映機上,開始看起影片來。「我」發現影片中有一個赤著腳,背向鏡頭的少女,而這個少女竟然會慢慢向著鏡頭轉過身來!「我」在震驚之餘,也因為少女哀傷寂寞的神情而想去幫助她。經過多番追查之下,「我」發現少女在7年前被人謀殺,而兇手竟然是……

「失去的世界」講述「我」與妻子吵架後翌日遇上車禍,全身癱瘓,不能言語,亦聽不到聲音和看不到光線,甚至連哭泣都做不來,整個世界頓時變成一片無聲的黑暗,惟獨右手肘以下的部位可以活動,為「我」帶來一點點的觸覺。從此,「我」就靠一根手指頭的擺動來與妻子溝通,妻子亦會在「我」的手臂上寫字,讓「我」知道世界的大小事情,但「我」如同植物人一樣的生活令「我」與妻子都十分痛苦。有一天,「我」感覺到妻子的疲憊痛苦已經到了極限,遂決定自殺……

作品目錄

未來的預報——希望明天好天氣

小偷抓住的手

膠捲中的少女

失去的世界

點評鑑賞

你是否想過,寂寞也有“頻率”可言?

這當然是很弔詭的,“頻率”是物理學上的名詞。指的是單位時間內某事件重複發生的次數,通常被用於討論能量的波動,也就是每秒波形重複的數量。在無線電學上,載波的頻率經常被用於訊息的傳遞,廣播電台與收音機之間能收發聲頻,有部分就是用了頻率調節的技術。

若說人也有“頻率”,那就是有些文學性的譬喻了。一般而言,我們說某人散發出某種類型的電波,指的是他因自身的人格、個性所散發出的氣質,這氣質也會因接收的人造成不同效果,因此我們會稱意氣相投的兩人是產生了“共鳴”,換言之,他們具有共同的“頻率”。

就人類過去的社會經驗來看,人與人之間的共鳴,多半來自實際的生活接觸,經過交談與深入的了解,才會產生相呼應的頻率。而“寂寞”呢?它的意思是“在獨處的狀態下產生的惆悵情緒”,當人們對外界抱著一種封閉的態度(無論是自己還是他人造成的)時,是否也能散發出帶頻率的電波,感應具有同樣特質的人?

這當然是肯定的,尤其當社會進入網路世代,人們只需要一台計算機就可以在某種保護傘下,與他人作適度的接觸。網路社群、甚或是曠男怨女之間進行的“網戀”屢見不鮮,他們都是以“寂寞的頻率”進行交流的人們,是向遠方散發出“我與周遭人格格不入”的信息、藉以慰藉彼此的人們。

無法與身旁的人相處,卻在遠方找到知音——這當然有很多原因,或許他們的理念、價值觀與大家衝突,只能以“同病相憐”尋求認同感,又或許他們本身就是希望聯絡有“距離”的人,對身邊熟識的人反而無法敞開心胸。無論是何種情況,他們都需要某種媒介傳遞自身的“寂寞”能量,以跨越距離(這“距離”有時並非是空間上的,也可能是時間,甚至心理上的),而網路就是其中之一。

在乙一的小說里,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媒介”,本書《寂寞的頻率》更可謂集大成,收錄的四篇小說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了此種特質。

在首篇《未來預報》里,媒介是無形的一一隻因為友人一句玩笑話“你們兩個只要其中一方沒有死掉的話,就會結婚”,使得交情本就不深的男女主角更為尷尬,卻也萌生了一層無形的隔閡。這句話就像咒語般伴隨他們一生,在他們“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外殼下。這層隔閡反而更加緊密地維繫著他們,成為傳遞“寂寞頻率”的媒介。

相反的,《小偷抓住的手》里的媒介,則是有形而短暫的。一名急需錢用的小偷,在姑媽下榻的旅館外牆挖洞。打算偷出壁櫥內手提包里的財物,卻意外捉住一名年輕女子的手……兩人“握手”的當下是看不見彼此的。僅能透過聲音傳遞訊息,這情境有些像是一方撥錯電話號碼,卻與話筒另一端的人閒聊起來,對話或許短暫,卻往往能留下深刻印象。而男主角在“握手”過程中掉落的某樣東西,更意外地成為這兩人之後的連結點。

《膠捲中的少女》形式上是恐怖故事,卻也透露出類似氛圍。主述者“我”參加了學校的電影研究會社團,卻意外地在社團辦公室里找到了一卷可疑的八毫米膠捲,片中的少女是七年前分屍命案的被害者——這像是包公案《烏盆伸冤》的現代版,作者卻著墨於主述者對未來的苦惱,以及被害少女的家庭狀況,大有塑造兩人相通的“寂寞”特質。這裡的媒介,是膠捲,乙一運用恐怖小說的怪談式結構,巧妙融入了與前兩作類似的基調。

末篇《失去的世界》是以植物人角度敘述的故事。只剩右臂有知覺的主角,與妻子唯一的溝通渠道就只剩下一隻僅能輕微上下擺動的食指,伴隨著他的只有無盡的寂寥與黑暗,以及妻子在他手臂上練彈的無聲鋼琴曲。世上最大的寂寞莫過於此。這篇放在最後有壓軸的效果,因為它的“連結點”是如此單調而唯一,“頻率”是如此強大而哀傷,讀者感受到心痛之餘,對書名也有更深一層的體會。

作者簡介

乙一(Otsu Ichi)

1978年生於日本福岡,畢業於豐橋技術科學大學。1996年,17歲的他以《夏天·煙火·我的屍體》榮獲第六屆集英社“JUMP小說· 紀實小說大獎”,一舉成名。2002年更以《GOTH斷掌事件》榮獲第三屆“本格推理小說大獎”,如今已是日本當代最重要的大眾小說家之一,作品領域橫跨恐怖、推理、純愛等。乙一尤擅短篇作品,因其對角色的細膩刻畫、奇幻驚悚的情節、緊湊的推理節奏、意想不到的結局,再加上多變的敘事手法,被譽為“天才乙一”。 其作品風格可分為以殘酷而悽慘為基調的“黑乙一”,如 《GOTH斷掌事件》等;及以悲痛而纖細為基調的“白乙一”,如《失蹤HOLIDAY》《只有你聽到CALLING YOU》《寂寞的頻率》《被遺忘的故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