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依賴症

家長依賴症

家長依賴症,是一種人物性格。指一個人凡事都聽他媽的,內心認定他媽做什麼都是對的,他媽叫乾什麼就乾什麼的一種症狀。

基本信息

性格形成

一般起源於小時候被母親過度寵溺,導致失去了主見和部分辨別事物的能力。雖然現在一般家長依賴症男的比較多,但家長依賴症女也同樣不少,民間更有“好女不嫁媽寶男,好男不娶媽寶女”的說法。充分表示了當配偶有家長依賴症屬性的時候,自己在家中失去應有地位的尷尬處境。

特徵

1.精神不獨立,任何事情都要徵求媽媽意見、跟媽媽報備;

2.其生活不獨立,缺乏自理能力;

3.家長依賴症的人在心理上非常依賴母親。

其他特徵還包括:工作、感情父母包辦;喜歡被設定好的生活;盲目順從,不敢違背母親的意願;很脆弱、受不了打擊;責任心不強;自私,認為父母的付出理所應當等。

原因

導致“家長依賴症”現象的原因有很多,“首先,父母對子女教育的重視以及子女數量的減少,使得父母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其次,家庭和學校在青少年智力教育上花費了太多時間,擠占了他們的社會生活教育。同時,家庭與學校不敢冒風險讓青少年去獨立決策,使得他們缺乏獨自做主的機會。最後,女性的家庭地位提升,特別是女性對下一代子女教育的影響力提升,再加上網際網路可以讓家長隨時影響監督子女,這些都容易導致家長依賴症。

怎樣避免

 家長依賴症 家長依賴症
建議家長在教育中要學會適時放手,不過多干預孩子的人生;

親職教育和學校教育要注重孩子自立自強性格的培養;

成年人要早日學會自我成長。

上海某私企工作的技術人員張家碩認為,一方面家長不要多干預孩子的人生,另一方面,成年人要獨立自主,對家長的意見有自己的判斷。
就讀於東北大學的大四學生王珊認為,學校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能力,比如小組合作中,獨立完成自己負責的工作,就是一種對獨立自主行為的培養。此外,家庭一定不要對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攬。

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董海軍認為,父母要學會放手,鼓勵並尊重子女的決策。青少年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獨立處事能力。教育部門可以創建青少年獨立面對事務的時空和情境,以提升他們的決斷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