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寶藏:浙江民間收藏珍品大展特集

青花海水雲龍紋罐 青銅篇 漢玉龍紋璜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榮寶齋出版社; 第1版 (2004年5月1日)
精裝: 247頁
開本: 8開
ISBN: 7500307144
條形碼: 9787500307143
尺寸: 30.2 x 23.8 x 3.4 cm
重量: 1.8 Kg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浙江民間所藏古代陶瓷、青銅器、文具、雜項、書畫等珍藏品260餘件(組)。大量圖版,每幅圖版均附年代、名稱、尺寸等以及詳盡的由專家撰寫的賞評文字。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人傑地靈,文化淵藪,素有“文物之邦”、“人文薈萃’之美譽。收藏作為 一種人們傳承歷史文化的高雅活動,在浙江有著悠久和輝煌的歷史,並湧現出一批著名的收藏大家,如有南朝堪稱全國最大的藏書家沈約,元代文物鑑藏家柯九思,明代藏書家范欽、書畫鑑藏家項元汴,清代金石收藏家丁敬,近現代有羅振玉、趙萬里、錢君勾等等。由於收藏大家輩出和民間收藏活動的興盛,使一大批見證浙江歷史文化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各種珍貴文物和民間遺產得以保存至今,成為浙江傳統文化中的一大特色。進入20世紀80年代,浙江民間收藏經過一段低潮以後,又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勢頭。至21世紀,浙江民間收藏活動出現了空前的活躍和發展,民間收藏大家的湧現和各種民辦博物館的崛起,與我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交相輝映。收藏從其性質而言,有公藏和私藏之分,民間收藏屬於私藏的性質,它的興盛與社會發展等因素密切相關。古人云“亂世藏金,盛世玩古”。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捉高,民間收藏古玩之風也悄然形成,並很快上升為熱潮,席捲整箇中華大地。民間收藏者隊伍的不斷擴大,是我國社會步入太平盛世和人民民眾小康生活的一個生動體現,同時在客觀上也為營造全社會保護文物的良好氛圍,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然而在方興未艾的民間收藏中,隨著收藏者隊伍不斷擴大,民間收藏良莠不齊等問題亦日益突出,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成了博物館面向社會服務的一個現實問題。從全國看,浙江民間收藏相對較為發達,其收藏規模和水平也在國內享有一定知名度。因而正確引導浙江民間收藏朝著合法、科學、合理方向發展,對浙江文化大省建設和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從2003年初以來,浙江省博物館與浙江電視台影視文化頻道、《每日商報》共同合作,以《文物保護法》為宗旨,先後推出了義務為民間收藏者提供藏品鑑定諮詢服務的“鑒寶齋”活動和“家有寶藏——2003浙江民間收藏巡迴‘鑒寶’活動”。期間,組織省級文博單位專家100多人次參與了持續近半年的面向民間義務“鑒寶”活動,進行了綜合和專題性“鑒寶齋’’活動4場,電視實況“鑒寶”會活動1場,鑑賞專題講座3個。還赴紹興、寧波、溫州、臨海等地進行義務巡迴“鑒寶”活動,在當地博物館的協助下,約有5000多人的20000多件收藏品得到了專家的義務鑑定和諮詢服務。由於活動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和貼近民眾,深受廣大民眾歡迎,取得了轟動的社會效應。在此基礎上,成功舉辦了首屆“家有寶藏一一浙江民間收藏珍品大展”和“浙江省博物館之友·民間收藏論壇”,並特邀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單位的專家,從“大展”珍品中評選出“浙江民間收藏十大珍品”,浙江電視台影視文化頻道對此作了近3小時的“十大珍品”揭曉實況轉播,把本次義務“鑒寶”活動推向高潮。在上述整個“鑒寶”、“顯寶”、“尋寶”、“展寶”和“評寶”過程中,浙江省博物館以自身的優勢和品牌,在為民間收藏提供義務鑑賞服務的同時,以求真務實的精神,有效地調動和整合了民間收藏資源,成功實現了民間收藏資源讓社會大眾共享,取得了博物館、收藏者和社會公眾三者“共贏”的結果。2004年1月11日,匯集了260餘件(組)民間收藏珍品的“家有寶藏一一浙江民間收藏珍品大展”在浙江省博物館隆重開幕,這些珍品既有從為民義務巡迴“鑒寶”活動中篩選出來的民間收藏的精品,又有來自浙江民營企業大藏家高檔次的珍品。“大展”分銅器、瓷器、書畫和雜項4個類別同時向社會公眾展出。那些浙江傳統的古瓷精品,價值極巨的元青花、明清彩瓷,精美的商周青銅器、越國兵器、漢唐銅鏡、皇室工藝品和元代繪畫等,讓觀眾美不勝收,大飽眼福。如此全省性、多品種、高級別的民間收藏珍品大展,在全國亦實屬罕見。為了更好地宣傳此次浙江民間收藏成果,在各位收藏者、收藏家的友好合作和支持下,經國家和省兩級文物鑑定專家審選後,由浙江省博物館主編的《家有寶藏一一浙江民間收藏珍品大展特集》與世人見面了。作為本次“大展”的配套圖錄,相應分為陶瓷、青銅、雜項和書畫篇,共有260餘件(組)展品組成。儘管編錄的民間藏品僅占浙江全省民間收藏的極小部分,但由於展品挑選較為嚴格,加上浙江一些大藏家的參與,使編錄的藏品等級普遍較高,基本反映了當前浙江民間收藏的水平和檔次。當然,鑑定作為人們憑學識和經驗來判斷的技術,並非是一種完全科學的方法,需要人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探索和完善。俗話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因而在本圖錄上有出現個別藏品的鑑定爭議,也實屬難免。總之,我們希望通過本書的出版,對民間收藏者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有所裨益,對推動我省民間收藏活動的健康發展和提高民間收藏者的鑑藏水平,起到積極作用。

目錄

陶瓷篇
戰國 陶方形器
戰國 原始瓷活環雙耳罐
戰國 原始瓷熏瓶
戰國 原始瓷帶把罐
西晉 越窯青瓷堆塑罐
西晉 越窯青瓷李甫首紋尊
東晉 越窯青瓷,點彩
南朝 青瓷五聯插座
南朝 青瓷油燈
唐 青瓷將軍俑
唐 越窯青瓷大碗
唐 越窯青瓷玉壁形底花口碗
唐 越窯青瓷刻劃花長頸瓶
唐 越窯青瓷刻劃花海棠杯
五代 越窯青瓷唾壺
五代 越窯青瓷膽瓶
五代 越窯青瓷摩羯紋粉盒
五代 越窯青瓷鴛鴦粉盒,
五代 越窯青瓷四系罐
五代 越窯青瓷刻戈雲葵口碗
五代 越窯青瓷雙聯蔓葉紋粉盒 五代 越窯青瓷透雕熏爐
五代 越窯青瓷盞
五代 越窯青瓷浮雕雙鳳粉盒
五代乾化四年 越窯青瓷墓誌罐 五代 越窯青瓷墓誌罐
北宋 越窯青瓷四件套刻花粉盒 北宋 越窯刻劃花秘色瓷注子
北宋 鈞窯天藍釉鼓釘洗
北宋 定窯白釉折沿直頸瓶
南宋 越窯青瓷刻蔓葉紋碗
南宋 龍泉窯梅子青釉雙魚折沿洗
南宋 龍泉窯青瓷蟠龍罌
南宋 龍泉窯青瓷八卦紋三足爐
南宋 官窯穿帶瓶
南宋 官窯折沿直頸瓶
南宋 官窯多棱瓶
遼 三彩水盂
元 龍泉窯青瓷麒麟送子形水注
元 鈞窯玫瑰紫窯變釉碗
元 青花魚藻蓮花紋罐
元 青花荷塘鴛鴦紋玉壺春瓶
元 青花海水雲龍紋罐
元 釉里紅穿花鳳紋玉壺春瓶
明 龍泉窯青瓷葵口刻劃花紋盤
明 龍泉窯青瓷刻劃花卉紋碗
明洪武 青花纏枝菊花紋玉壺舂瓶
明洪武 琴由里紅花卉紋盞托
明永樂 青花海水葡萄紋盤
明永樂 青花纏枝蓮紋梅瓶
明永樂 青花纏枝牡丹紋罐
明永樂 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明永樂 青花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明永樂 青花錦紋壯罐
明永樂 青花開光壽桃纏枝花紋執壺
明永樂 甜白釉印花龍鳳紋盤
明永樂 白釉陰刻輪花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明永樂 白釉陰刻花紋梅瓶
明宣德 青花瓜果紋罐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缽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碗
明成化 青花高士下棋圖罐
明正德 青花穿花龍紋尊
明嘉靖 青花龍鳳紋盤
明嘉靖 黃地綠釉鳳鶴紋方碗
明崇禎 青花人物紋長頸瓶
清康熙 青花開光圖筆筒
清康熙 青花花卉紋鳳尾尊
清康熙 青花釉里紅魚藻紋缸
清康熙 鬥彩雲龍紋碗
清康熙 珊瑚紅地五彩花卉紋碗
清康熙 素三彩陰刻雲龍紋三果盤
清康熙 紫金釉對碗
清康熙 天藍釉菊瓣紋尊
清康熙 茄皮紫陰刻三多紋梅瓶
清雍正 青花釉里紅海水九龍紋梅瓶
清雍正 青花釉里紅海水龍紋梅瓶
清雍正 釉里紅三多紋碗
清雍正 鬥彩團花蝶紋斗笠碗
清雍正 鬥彩三友紋玉壺春瓶
清雍正 粉彩漁家樂紋長頸瓶
清雍正 黃地綠雲白鶴紋碗
清雍正 淡青釉凸花壽意紋盤
清雍正 木紋釉地水墨五彩山水紋筆筒
清乾隆 青花纏枝蓮紋鹿頭尊
清乾隆 青花釉里紅雲龍紋天球瓶
清乾隆 鬥彩纏枝花卉紋天球瓶
清乾隆 鬥彩纏枝蓮紋洗
清乾隆 粉彩松竹山水紋燈籠瓶
清乾隆 粉彩九老圖紋燈籠瓶
清乾隆 墨彩雲龍紋唐英款筆筒
清乾隆 青花胭脂紅纏枝蓮紋帶蓋瓶
清乾隆 天青釉六方瓶
清嘉慶 粉彩折枝蓮紋鏤孔盤
清嘉慶 珊瑚紅地描金纏枝蓮紋雙耳瓶
清嘉慶 黃地粉彩纏枝花紋象耳蓋罐
清道光 粉彩蝠蝶瓜果紋小杯
清道光 白地綠彩龍紋瓶
清光緒 五彩龍鳳紋搖鈴尊
清 白釉觀音像
清 黃釉靈芝如意
青銅篇
夏晚期 弦紋銅鼎
早商 獸面紋平底銅爵
晚商 獸面紋銅鼎
西周 獸面紋銅觚
春秋 竊曲紋銅鼎
春秋蟠虺紋銅簠
春秋 幾何紋暗花銅矛
春秋 幾何紋暗花銅矛
春秋 銅矛
戰國 鳳鳥蓋銅瓠壺
戰國 嵌錯龍鳳紋銅壺
戰國 蔡侯產銅戈
戰國 銅劍
戰國 銅劍
戰國 複合銅劍
西漢 船紋雙耳銅提筒
戰國 羽狀地紋鏡
西漢 四葉龍紋鏡
東漢 龍虎瑞獸畫像鏡
東漢 重列神人車馬畫像鏡
東漢 神人禽獸畫像鏡
東漢 半圓方枚神獸鏡
東漢 李氏龍虎鏡
東漢 李氏龍虎鏡
三國 重列神獸鏡
唐 狩獵紋菱花鏡
唐 海馬葡萄鏡
明 銅鎏金帝王像
銅鎏金釋迦牟尼像
明 銅鎏金二臂瑪哈噶拉像
清銅觀音菩薩像
清 銀鎏金尊勝佛母
清銅鎏金高僧像
清 銅鎏金藏傳佛教造像
清 銅鎏金伏虎羅漢像
清 銅鎏金藏傳佛教造像
清 銅鎏金四臂觀音像
清 貼金銅千手觀音像
清 銅鎏金瑞獸香
清嵌金銅爐
清小童牧牛銅像
雜項篇
清乾隆 象牙竹林七賢紋臂擱
清象牙鏤雕筆筒
清牙雕嵌寶觀音像
明 犀角杯
清初犀角杯
清 百寶嵌花鳥紋紫檀筆筒
清 刻字紫檀筆筒
宋 木雕彩繪觀音騎吼像
清 黃楊木雕人物故事紋鎮尺
民國 黃楊木雕松樹紋筆筒
清乾隆 多福寶盒款剔紅漆盒
清乾隆 龍紋剔紅漆盒
清乾隆 雲龍紋易顫紅小櫃
春秋透雕雙龍玉佩
春秋 透雕雙龍雙鳳玉佩
春秋玉劍首
戰國 玉戈
戰國 玉梳子
戰國 三聯雕龍紋玉飾
漢玉龍紋璜
明 白玉八出戟方觚
明 黃玉匝
清乾隆 《御製詠文房四事詩》玉冊頁
清乾隆 鏤雕雲龍紋玉筆
春秋透雕雙龍玉佩
春秋 透雕雙龍雙鳳玉佩
春秋玉劍首
戰國 玉戈
戰國 玉梳子
戰國 三聯雕龍紋玉飾
玉龍紋璜
明 白玉八出戟方觚
明 黃玉匝
書畫篇
元 王淵 安喜圖軸
祁守端 竹石圖軸
明 文徵明 山水圖卷
明 陳淳 芙蓉野鳧圖軸
明 蔣明鳳 行書軸
明 無款 花鳥圖卷
明 宋旭 漆畫五百羅漢圖冊
明末清初 淳化閣帖
清 華岩 人物圖軸
清 楊世偕 山水圖軸
清 張槳 花卉圖軸
清 錢松 墨梅圖軸
清 翁方綱 行書八言聯
清 鐵保 行書論書軸
清 翁同穌 草書虎字軸
清 蒲華 山水圖軸
現代 趙時才罔 花鳥鏡片
清蒲華 佛手圖軸
清任頤 魚樂圖軸
清 吳滔 課徒稿冊頁
倪田 山水圖軸
清 陸恢 山寺僧歸圖軸
清 吳昌碩 達摩圖軸
清 吳昌碩 石鼓文軸
清 吳昌碩 石鼓文七言聯
現代 王震 松鶴圖軸
現代 弘 楷書軸
現代 鄭午昌 山水圖軸
現代 黃賓虹 山水圖軸
現代 黃賓虹 山水圖軸
現代 黃賓虹 金文七言聯
現代 張宗祥 行書四條屏
現代 馬浮 書法卷
現代 吳湖帆 風竹圖軸
現代 吳湖帆 行書七言聯
現代 張大千 花果四條屏
現代 沙孟海 行書《書譜》冊
現代 齊白石 林風眠風眠石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