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大祭

家國大祭

《家國大祭》描寫了闖關東到遼寧鐵嶺侯家的悲歡離合,侯家一家人因為兩種信仰,最後飽受分離相思之苦,侯家的歷史,也濃縮了中國近百年的滄桑變化,本書通過侯家的往事描寫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也揭秘了侯家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和渴求兩岸親人和平相處,永不分離的良好願望。侯家在道光年間闖關東到了遼寧鐵嶺,幾代之後家業漸漸豐厚。祖父侯鴻儒思想開明,支持子孫們求學,侯公純得以進入孫中山創辦的民國大學學習,後來考入中國內政警官高等學校學習,侯鴻儒靠囤積奉幣暴漲巨富。在學校期間,侯公純接觸了民主思想,民國十四年,國父逝世時,蒙李烈鈞國民黨元老介紹入黨,為北平警高同學入黨之第一人,代表警高同學為國父陪靈,是全北平大專校六十人中代表之一。並書輓聯一副“緯地經天,堪稱共和元老,忘身為國,吾黨頓失長城”﹙現在國父紀念館中尚存有國父榮哀錄,中有此作﹚。侯公純一生景仰孫中山,曾經聘請孫中山的廚師在自己家任大櫥。出差時也儘可能尋找孫中山曾下榻過的旅社居住。民國十六年,與韓英芳成婚,隨即官費進入日本內務省警官講習所專學警察,為中華民國入所第一人。民國十九年,侯公純回國,正值九一八事變,隨黃顯聲打響抗日第一槍,後退往錦州,以上校執法課長的身份參加了長城抗戰,是國內首批抗日誌士。抗戰不利,侯公純退入山海關,進入北平。七七事變之後,侯公純輾轉回到重慶,隨即投身抗戰,為上校團長,於江西第十五集團軍軍長何柱國麾下任上校團長,參加抗戰。抗戰結束之後,侯公純回到瀋陽,後任瀋陽城防司令,負責瀋陽城內治安,對遊行的進步大學生網開一面。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瀋陽解放,侯公純和解放軍和平交接,未發生流血抵擋,因為對共產黨的了解不深,怕被清算,最後還是拒絕閻寶航的邀請,化妝逃出瀋陽,進入北平,隨後攜帶妻子來到台灣,任台北市警察局聯絡中心總聯絡官,後因投資失敗,晚年潦倒。此後侯公純的兒子漸漸長大,參與了竹聯幫的創建,後來以金濤為藝名進入台灣演藝界,迅速紅了起來。孫子侯冠群早年也投身演藝界,以扮演李登輝出名。改革開放之後,侯冠群來到了大路,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侯剛,最後寫成這本書。

基本信息

2內容簡介

《家國大祭》描寫了闖關東到遼寧鐵嶺侯家的悲歡離合,侯家一家人因為兩種信仰,最後飽受分離相思之苦,侯家的歷史,也濃縮了中國近百年的滄桑變化,本書通過侯家的往事描寫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也揭秘了侯家的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和渴求兩岸親人和平相處,永不分離的良好願望。

侯家在道光年間闖關東到了遼寧鐵嶺,幾代之後家業漸漸豐厚。祖父侯鴻儒思想開明,支持子孫們求學,侯公純得以進入孫中山創辦的民國大學學習,後來考入中國內政警官高等學校學習,侯鴻儒靠囤積奉幣暴漲巨富。在學校期間,侯公純接觸了民主思想,民國十四年,國父逝世時,蒙李烈鈞國民黨元老介紹入黨,為北平警高同學入黨之第一人,代表警高同學為國父陪靈,是全北平大專校六十人中代表之一。並書輓聯一副“緯地經天,堪稱共和元老,忘身為國,吾黨頓失長城”﹙現在國父紀念館中尚存有國父榮哀錄,中有此作﹚。侯公純一生景仰孫中山,曾經聘請孫中山的廚師在自己家任大櫥。出差時也儘可能尋找孫中山曾下榻過的旅社居住。民國十六年,與韓英芳成婚,隨即官費進入日本內務省警官講習所專學警察,為中華民國入所第一人。民國十九年,侯公純回國,正值九一八事變,隨黃顯聲打響抗日第一槍,後退往錦州,以上校執法課長的身份參加了長城抗戰,是國內首批抗日誌士。抗戰不利,侯公純退入山海關,進入北平。七七事變之後,侯公純輾轉回到重慶,隨即投身抗戰,為上校團長,於江西第十五集團軍軍長何柱國麾下任上校團長,參加抗戰。抗戰結束之後,侯公純回到瀋陽,後任瀋陽城防司令,負責瀋陽城內治安,對遊行的進步大學生網開一面。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一日,瀋陽解放,侯公純和解放軍和平交接,未發生流血抵擋,因為對共產黨的了解不深,怕被清算,最後還是拒絕閻寶航的邀請,化妝逃出瀋陽,進入北平,隨後攜帶妻子來到台灣,任台北市警察局聯絡中心總聯絡官,後因投資失敗,晚年潦倒。此後侯公純的兒子漸漸長大,參與了竹聯幫的創建,後來以金濤為藝名進入台灣演藝界,迅速紅了起來。孫子侯冠群早年也投身演藝界,以扮演李登輝出名。改革開放之後,侯冠群來到了大路,見到了失散多年的姑姑侯剛,最後寫成這本書。

作者簡介

侯剛 1931年出生於瀋陽鐵嶺,現居住北京。是中央電視台最早的女攝影記者之一。侯剛是文中主人公侯公純的小女兒,丈夫李文化也是著名的攝影、導演,曾拍攝過多部著名的記錄片和電影,受過越南前總統胡志明的表彰和接見。作品有《紅色娘子軍》(舞劇)、《早春二月》、《偵察兵》、《決裂》、《反擊》、《淚痕》等,李文化在文革期間因為才華出眾,倍受江青賞識,打倒四人幫後也無故受到批判,後來在時任文化部部長鬍耀幫同志的親自過問下得以昭雪清白。侯剛的父親是台灣警察廳高官,小媽韓英芳是宋美嶺的生活秘書,妹夫是台灣海關總署高官,台灣弟弟金濤是紅遍台灣的知名藝人,侄子侯冠群也是台灣藝人,現任台北議員,侯冠群的妻子李彥秀也是台北議員,兩人去年的婚禮成為佳話,不僅台灣領導人馬英九親自到場祝賀,大陸訪台高官陳雲林本來也計畫參加兩人的婚禮,但臨時取消行程。侯剛一直從事新聞文化藝術工作,有幸近距離接觸過毛主席、周總理等老一輩領導人,也採訪過巴金、楊沫、丁鈴等著名作家和梅蘭芳、梅蘭芳、程彥秋、尚小雲、苟慧生、馬連良許多京劇名家的家庭。由於她父親是台灣國民黨官員的身份,她和她家人飽受其累,歷經了那個特殊年代的政治風雲,也因此調離了心愛的電視台,換過很多工作崗位,但她始終都從事著她喜歡的新聞文化藝術工作。現在雖然已經是耄耋老人,可是仍然和丈夫李文化一起積極參加各種文化事業活動,包括這本《家國大祭》便是由她親筆一字一字的寫出初稿,然後口訴給年輕人整理撰寫,她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再給後人留下點珍貴資料。

圖書目錄

前言/001

第一章 豪賭奉幣/001

第二章 亂世求學/014

第三章 送別國父/026

第四章 狼子野心/042

第五章 抗日第一槍/055

第六章 錦州浴血/067

第七章 郎才女貌/081

第八章 愛國情懷/094

第九章 聞一多的演講/105

第十章 痛殲敵寇/117

第十一章 學生遊行/131

第十二章 瀋陽守備/145

第十三章 離開故土/157

第十四章 父女相見/168

第十五章 革命征途/182

第十六章 志同道合/199

第十七章 早春二月/213

第十八章 歲月風雲/223

第十九章 日出雲開/238

第二十章 紮根台灣/255

第二十一章 祖孫深情/269

第二十二章 大陸探親/281

第二十三章 掌聲響起/292

第二十四章 我是中國人/302

尾聲/317

序言

為紀念侯公純110歲誕辰,海峽兩岸的親人紛紛著書、著文、題詞,頌揚父親、爺爺抗日愛國傳奇奮鬥的一生。

長子 侯柱石 著文

懷念父親

那時是民國四十四年,父親四十五歲,我只有六七歲,然而我對父親的記憶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父親在日本留過學,對日本的情況非常了解,所以重慶政府就特地派他在天津做地下工作,負責蒐集情報。

平津一帶是抗日鐵血青年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這些熱血青年為中國革命事業做出了很多的貢獻。然而平津地區的日寇力量也是比較強的,日本駐中國總特務機關就設在天津,機關長就是土肥原賢二。此人就是個特務頭子,不知多少中國抗日英雄死在他的手下,川島芳子就是他手下的一個大將,所以在平津抗日的鐵血青年不可避免地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於是每當有熱血青年被捕,父親都會盡力找關係,將他們救出日本憲兵隊。有一次父親不小心,差一點露出馬腳,還好父親機警,在天津的一些朋友的幫助之下,僥倖逃過了厄運。

抗日戰爭勝利後,父母帶我們全家回到瀋陽,父親的頭銜是中蘇軍警督察處處長,跟蘇聯人和日本戰俘家屬打交道,解救了中國許多無辜的百姓,對日本戰俘的家屬也是人道地對待。

然後就是解放戰爭,我們和父親來到了台灣。

到了台灣後,我也慢慢長大了,對父親的行為也愈加敬重了。父親到台灣後,在台北警局做了高級官員,這期間他做了兩件很不容易的事:第一件事是全省的人口普查,非常成功,以前無人做過;第二件事是完善了台灣的電話報警系統,一個電話,全省警察可以馬上動員行動。

父親生平最敬重的人就是孫中山先生,然而父親卻始終未能見上孫先生一面,這是他一生的遺憾,晚年他還常常提起此事。

很快,父親就八十歲了,本來他準備自己寫一本回憶錄的,可是由於年紀已經大了,有些力不從心,這件事終究沒有能完成。

然而這畢竟是父親的一個願望,做子女的,當然要盡力完成。但我們並不是當事人,一些事情並沒有經歷過,對父親的生平也只是一些零零落落的記憶,寫嚴謹的回憶錄自然是不成的。

今年是父親誕辰110周年,大陸的姐姐侯剛親自動筆把侯家的故事記錄下來,然後又在李文宏、樊曉劍的幫助下,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並重新整理補充,終於完成了《家國大祭》一書。姐姐一再表示,正是因為這些朋友的熱心幫助,才能使這本書順利完成。

我也僅以這篇序文懷念我的父親。

我還想告訴他老人家:您一直愛著您大陸的親人,他們也愛著您!

長孫 侯冠群題詞:

永遠懷念我的爺爺侯公純

親恩似海

祖德流芳

在大陸的女兒侯剛,為紀念父親誕辰110周年,與作家李文宏、樊曉劍等人,著《家國大祭》一書,以表懷念之情。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