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漢語詞語]

家人[漢語詞語]

家人,即親人,特指與自己有血親關係的人,即直系親屬,如兄、弟、姐、妹、伯父、叔父、伯母、嬸母等(以別於直系親屬的名稱),英文名稱:family ( 家人 )。其中也包括旁系親屬,如姑舅,伯叔、姑母、堂兄弟姊妹。家人是一個籠統的概念。

詞語概念

基本信息

【詞目】:家人

【釋義】:指家庭成員或具備家庭成員間的情感的相關人或事物。家人可以不具備親人間的血緣或社交關係,但卻強調成員間關心、寬容,體現了一種博愛的精神。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探源】:(1)指平民。《漢書·董賢傳》:“此豈家人子所能堪邪?”顏師古註:“家人,猶言庶人也。”

(2)一家人。如:家人父子。

(3)舊時指僕人。《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四回:“一個人若要使起家人們的錢來,便了不得了。”

(4)64卦之一,離下簨上。《易·家人》:“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孔穎達疏:“火出之初,因風方熾;火既熾盛,還復生風。內外相成,有似家人之義。”

基本解釋

幸福的一家人 幸福的一家人

1. [one's family members]∶家庭成員

家人團聚

2. [servant]∶舊稱僕人

3. [common people]∶指平民

詳細解釋

家中的人

一家人。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宋 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四:“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曰:‘臣敢辭難,此亦何等時,家人安足謀,妻子不必辭。’”清 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七·南江野人》:“南江有二野人,能手格猛虎,恆擘獐鹿啖之,懸崖絕壁,騰上如鳥隼,雖其家人親戚招之,疾走不顧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雖然他是大軍統帥,號稱闖王,但是當時農民軍中的禮節和體制還不嚴格,大家相處象家人一樣,所以幾位大將見他進來並沒有起立相迎。”

平民

平民之家。

《左傳·哀公四年》:“公孫翩逐而射之,入於家人而卒。” 孔穎達 疏:“入於凡人之家。”《史記·季布欒布列傳》:“欒布者,梁人也。始梁王彭越為家人時嘗與布游。”司馬貞索隱:“謂居家之人,無官職也。” 宋 蘇軾《策別十二》:“往者河西用兵,而家人子弟皆籍以為軍。”

舊時對僕人的稱呼

《漢書·儒林傳·轅固傳》:“竇太后好《老子》書,召問固。固曰:‘此家人言耳。’”顏師古註:“家人言僮隸之屬。”《古今小說·滕大尹鬼斷家私》:“滕大尹寫個照帖,給與善述為照,就將這房家人判與善述母子。”清·田蘭芳《田氏(袁可立孫媳)葬議辯》:“待以婦禮,家人亦以婦禮事之。”巴金《家》十五:“此外,一個男僕和一個女傭,都是在這個家裡做了十年以上的‘老家人’。”

指部屬

《三國演義》第五三回:“眾官皆告曰:‘先斬家人,於軍不利。’金旋乃喝退鞏志,自率出兵。”

指婦女

《三國志·魏志·中山恭王袞傳》:“﹝曹袞﹞太和二年就國,尚約儉,教敕妃妾紡績織絍,習為家人之事。” 宋 曾鞏《鄆州平陰縣主簿關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雖勞不厭,治家人之業,雖煩細,皆有條理。”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五月·時品》:“至若榴花似火,家人摘以簪頭;鳳草飛紅,繡女敲而染指。”

《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下離上巽。內容是論治家之道。

《易·家人》:“家人,利女貞。” 孔穎達 疏:“家人者,卦名也,明家內之道,正一家之人,故謂之家人。”

基本含義

人們常把婚姻比做“圍城”。的確,很多時候,家雖然溫暖,可若總是困在其中,難免有被束縛的感覺。

特別是現在,很多父母,一絲不苟地呵護著自己的“獨苗苗”,從小開車接送,上大學每天打電話噓寒問暖,成家了都要隨時詢問一舉一動;很多妻子,結婚後把老公看得緊緊的,每天檢查手機、電腦,朋友聚會要全程陪伴;還有不少丈夫,妻子單獨出門就不放心,10分鐘一個電話掌握動向……這些家庭,把彼此“圈”得緊緊的,失去自由。

誠然,如今的社會環境複雜、誘惑太多,人們加強警惕、保護家人的出發點無可厚非。可家長看得太緊,孩子很難形成健康人格,長大後很容易成為“啃老族”;夫妻之間過於牽絆,會讓對方對家庭生活產生厭倦,最後互相失去信任和眷戀。

因此,家人之間需要彼此給些自由。營造自由、寬鬆、獨立的氛圍,反而能激發人的感恩和自律心理,有助於培養家庭責任感,以及對家庭的依戀。

給予自由,並不表示放任自流、漠不關心,而是一種更高明的愛和關心。因此,對於孩子,要抓大放小,默默觀察他的行為、引導他健康發展。就像美國心理學家勒諾·斯科納茲在《放養孩子》一書所說的,把需要的社會技能教給孩子,然後給孩子一個自己玩耍、闖蕩、體驗失敗和贏得成功的成長曆程。夫妻之間,要適當遠離,又相互吸引。一定不要擾亂對方的生活規律,讓他擁有自己的朋友圈子,獨立的社交和聚會空間。自己也可以利用這些獨立的時間和機會,做點喜歡的事,提升個人魅力。比如,找個有情調的餐廳並提前感受一下,然後送給家人一個驚喜。

相關詩篇

思鄉

夫子苗

今夜,

媽媽的手抖落了

九天的星星,月亮

也在媽媽的手裡

悠悠晃晃。

今夜的兒時,騎在牛背上的我,

聽媽媽說:

月亮是銀色的牧笛,

月餅是畫在天上的月亮。

映在眼裡。

今夜的少年,站在老井旁的我,

聽媽媽說:

月亮是金色的轆轤,

月餅是落在井底的月亮。

掬口入心。

青年的我,志得輕狂

離開了故鄉,

媽媽說:

捎上牧笛,

想家的時候,

吹一曲家鄉的月光。

今夜,月色如華,

歲月如華的我,

接過媽媽手中的星星

和月亮,

媽媽說:

兒啊,喝吧

家鄉來到你的心房。

喔,

原來這是一碗那口

老井的水香。

思鄉(散文詩)

聖誕花殷紅如血

開在千里外的城市

空氣變得陰冷

清晨媽媽的電話打來,幾句叮囑的聲音,蒼老溫馨,溫暖著凍僵的記憶。

這個城市繁華空曠,膨脹著虛浮的快樂,而我,滿目荒蕪,找尋陌生的熟悉。

你的手伸過來的時候,我隱忍著的疼痛與柔弱,層層蘊開。

你說,該回家了。這裡雖繁盛喧囂,卻始終不屬於我們。

鄉音裊裊,生生扯落我眼底的淚。

沒有誰甘願如遊魂

飄浮在異地他鄉

讓我們朝思暮想的家,日益荒蕪頹敗,如風燭殘年般老人的嘆息,聲聲涕淚。

我們也有意氣風發,也是孤傲狂放,不可一世。但心底卻始終有道與生俱來的傷口,一觸即痛。悲涼的是,我們生長在同一藍天下同一國土,那土,卻有著優劣之分。

有一段心事曾簡單晴朗,透著淡淡的藍。有一段純淨的快樂,支撐著日復一日的疲憊。

也許我們長大,一切都已經改變,如見多了離合,心便被包裹成了堅硬如鐵。只是,在黑暗裡,沉靜著,一寸一寸,剝落的都是想念的屍身。

門前的小路,屋後的竹林。早起的雞鳴,落日下歸家的農民。隔壁的玩伴,同桌的男生。

還有懵懵懂懂,羞澀的愛戀。

有一些事情,經過了,留下痕跡,成了歲月,成了回憶。雖然有一點疼痛,鈍鈍的落在心裡,會偶爾忽略,但決不會忘記。

有一些情感,像少年簡單的心事,經歷過如一場劫數過後的思念,便會透出淡淡的藍。

你的憂傷,潛伏在老屋斑駁的陰影里,而四周,芳草已淒淒。池塘邊映照出的年少容顏,天真快樂。而如今我們的心,已然飛的太遠。

掙斷了線。寸寸生疼。

你說,生命縱使如常青,也總有葉落歸根的一天。

回家的時候。

我們一起。

樹下聖僧多,各個拈花各為佛。光陰無影水無聲,一枝一葉無蹉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