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舞

“宣”原為梵語,翻譯為藏文即舞蹈之意。“宣”舞是一種以說、唱、跳相結合的藏民族民間傳統舞蹈,其舞姿融合了中藏和後藏民間舞蹈的精華,別具特色,說唱形式展現了藏族古代語言文學的獨特魅力,涵蓋了藏民族宗教、禮儀、風俗、節慶等各方面的內容。

簡介

阿里地區的宣舞是當地廣為流傳的一種宮庭舞蹈。在縣與縣、鄉與鄉之間,其表演形式、特點、人數、服飾等方面都有不同之處。底雅宣舞就源於底雅鄉,“宣”即舞蹈之意,據今有1000多年歷史的古格王朝遺址的壁畫上清晰可見當時的人們身著盛裝為國王和大臣表演宣舞的生動場面。

西藏 宣舞西藏 宣舞

底雅宣舞分為“頓宣”和“加布宣”兩種,前者是身前拉手舞,後者是腰後搭手舞,人數不限,共有13種曲目,如全部演出共需十天十夜。傳統的底雅宣舞表演時間是每年藏曆一月至五月,且每月選一個吉日,舉行民間祭祀活動時也要進行表演,尤其到了藏曆新年時,人們身著盛裝通宵達旦表演,以示吉祥和幸福。現在底雅宣舞的隊伍具有全民性和自發性的特點,隨時隨地都可以演出,其伴奏樂器很簡便,只需要一面鼓,視場面隆重程度而有大小之分。宣舞中的“宣果”領舞人的身份是世襲的,必須是世世代代擔任“宣果”家族後代才有資格領舞,這在西藏種類繁多的舞蹈中實屬罕見。

表現形式

“宣”舞的舞蹈形式不同於其他地區藏民族舞蹈的快節奏,整段舞蹈給人以層次分明、循序漸進、恬靜中蘊涵歡快的感覺。“宣”舞融合了藏戲、舞蹈、說唱等主要的藏民族民間藝術,在此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發展和變化,區別於西藏其他地區的民俗藝術形式,具有自身的獨特風格和魅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