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亭

《客亭》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和《客夜》是同時之作。唐寶應元年(762年)七月,杜甫送嚴武還朝,因徐知道在成都作亂,在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詩。全詩格調怨而不怒,哀而不傷。

基本信息

【詞目】客亭
【注音】kè tíngㄎㄜˋ ㄊㄧㄥˊ
【詞性】名詞
【結構】偏正式複合詞

詞語解釋

⑴供遊客休息遊玩的亭子。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此水便成浄池也。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負日,俯仰目對魚鳥,水木明瑟,可謂濠梁之性,物我無違矣。”
⑵猶驛亭。古代迎送官員或賓客的處所。南朝梁劉潛北使還與永豐侯書》:“足踐寒地,身犯朔風,暮宿客亭,晨炊謁舍。”唐朱慶餘《送竇秀才》詩:“江南才子日紛紛,少有篇章得似君。清話未同山寺宿,離歌已向客亭聞。”《資治通鑑·後漢高祖乾祐元年》:“癸酉至長安,永興節度副使安友規、巡檢喬守溫出迎王益,置酒於客亭。”胡三省註:“諸州鎮皆有客亭,以為迎送、宴餞之所。”

作品原文

客亭
秋窗猶曙色⑴,落木更天風。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霧中⑵。
聖朝無棄物, 老病已成翁⑶。
多少殘生事,飄零任轉蓬⑷。

作品注釋

⑴猶曙色,到底還是天亮了。下三句寫秋曉之最。
⑵宿霧,早晨的霧。因由前夜而來,故日宿。
⑶這兩句是矛盾的。自己並非沒有才德,如今卻老病成翁,這算什麼“聖朝”?又哪能說 得上“無棄物”?杜甫往往使用這種說反話的矛盾手法來反映當時政治黑暗的真相。
⑷殘生,猶徐生。轉蓬,言人之飄零無定如蓬之轉,這是由憤慨而灰心絕望的話,碰著這 種“聖朝”,還有什麼可說,這輩子只有隨它去了。其實這種飄零生活,對杜甫創作倒大有裨益。

創作背景

此詩和《客夜》是同時之作。杜甫公元762年(唐寶應元年)秋,流落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這年七月,杜甫送嚴武還朝,一直送到綿州奉濟驛,正要回頭,適徐知道在成都作亂,只好避往梓州。途中作此詩。這時他的家仍住在成都草堂。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