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八景之袁山聳翠

宜春八景之袁山聳翠

‍【登春台,觀曉日,彩霞滿天。 結廬‍東漢袁京是當朝司徒袁安之子,袁氏家庭為京城名門望族。 高士‍袁京是繼東漢大隱士嚴子陵之後,第二位最具影響的山中高士。

袁山聳翠

‍‍

‍韓愈詩云“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二千二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宜春城,是江西最早置縣的三大古城之一,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古袁州治所。“宜春八景”一詞的歷史稱謂始於明代。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袁州推官徐之孟對袁州珠泉倍加賞識,便在泉上建亭、甃池建橋,從此把一泓清泉闢為觀賞勝景。萬曆末年,袁州知府黃鳴喬重修樓台,創建珠泉寺,“軒豁深窅,為宜巨觀”。至此,遂與宜春台、化成岩、盧洲等連成一氣,形成“宜春八景”:【春台曉日、化成晚鐘、釣台煙雨、南池涌珠、盧洲映月、袁山聳翠、雲谷飛瀑、仰山積雪】。‍ 逝者如斯夫歷經數百年的滄桑,古時“宜春八景”今安在?登上宜春台,面對四周的高樓大廈,已不能心生把酒對歌的豪氣;走近化成岩,再也聽不到悠揚的鐘聲;震山腳下原深數米的溪流早已淤塞上十年,無法重現“釣台煙雨”之詩情畫意;而就在宜春火車站南側的南池路上,很不容易找到“南池涌珠”,但已深藏一隅,只有“立宗元僧造建”幾個字留下歷史的烙印,可以讓今天的人們發思古之柔情。當代宜春畫家嚴興河老師在其宜春台書畫院繪製了“宜春八景圖”。

八景賦詩

‍【登春台,觀曉日,彩霞滿天。聽化成晚鐘,餘音裊裊;望雲谷飛瀑,素練飄飄;瞻袁山聳翠,佳景如畫。回溯昔日:高士留名,劉成建台,灌嬰築壩,李相謫居,陳重美德,群賢輩出,繼鹹燕市捐軀,光照日月。 攀仰山,賞積雪,銀光耀眼。瞰盧洲映月,沉璧瑩瑩;臨南池涌珠,玉泉滾滾;看釣台煙雨,雅境迷人。緬思歷代:韓愈講學,盧肇奪魁,易重折桂,雲台賦詩,執中勤學,英才踵至,澤東袁州會議,力挽狂瀾】

地理位置

“袁山聳翠” 景點在今袁山公園,位於宜春城北,袁山古名五里山,與對面的小袁山(又名望家尖)隔路相對,兩山聳立秀江北岸,素有“袁山大小雙騾並,秀江東西一帶橫”之稱,林木叢茂,蒼翠欲滴。袁山公園建有袁京雕像,昌黎閣,設定了百花園、珍稀植物園、水生植物園、動物園、鳥語林、觀光果園、梵音飛瀑、花台疊水等自然生態風景區;設定了覽勝閣、文瀾閣、清風亭、松風亭、歷史廣場、名人草堂、歸田園居以及碑林、石刻等歷史文化景觀區;設定了兒童樂園、歡樂廣場、音樂花園、攀岩、益壽園等休閒娛樂區。 ‍
‍‍

‍
‍
‍

歷史記載

隋朝開皇十一年(519年),廢安成郡,於宜春縣置袁州,宜春城為州治。五里山以隱居於此的漢代高士袁京聞名,袁京病逝後,葬於袁山半山腰。為紀念袁京五里山改為袁山,袁州因袁山而名。

典故傳說

結廬

‍東漢袁京是當朝司徒袁安之子,袁氏家庭為京城名門望族。從袁安起,幾代位列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出過諸如袁湯、袁紹、袁術等歷史上著名人物。袁京對入仕為官毫無興趣,只想尋個地方,隱姓埋名,苦身修行,做個普通人士。一日行至袁州地界,看見大小兩山,那山上林木蔥籠,鳥雀瞅鳴,更有一條秀美的河流徐徐東去,四野清幽靜謐。袁京一見此景便說,此乃吾所棲也。於是刈茅結廬,荷鋤躬耕。桑麻之餘,讀書求索,撫琴引鶴。從此清貧勵志,潔身自好,過了多年。朝廷素聞袁京才學淵博,就派人請他進京做官。袁京堅辭不去,依舊過他的隱居生活。 ‍

探母

‍傳說,一日袁京想起要去看望父母,便打點行裝,徒步返京。走到自己家門前,家人卻不讓進去。他們不相信這身穿粗衣布衫、足蹬草鞋、面容清瘦的農人,竟然會是權傾朝野的大司徒的公子。他們轟他出去,甚至要拿他治罪,幸好他的乳娘出門時認出了他,才得以與父母見面。袁安見兒子如此窮困,執意勸他不必再去隱居。但袁京謝絕了,他說他回來只是為了看看父母,看到父母安好,他就要回去了。袁安勸阻不了,就叫人拿來銀兩衣物,備好車馬,準備送袁京返回袁州。衰京笑曰,我能耕種,要這些錢物做什麼,我有雙腳,可以安步以車。他什麼也沒有要,仍是包袱雨傘,飄然回到袁州。

高士

‍袁京是繼東漢大隱士嚴子陵之後,第二位最具影響的山中高士。明初建文帝時代的文學博士方孝孺在《高士袁京贊》中這樣稱讚道:“緊袁之山,富春並峻,緊袁之水,嚴灘比清。嚴袁兩公,東漢齊名。”使袁山和富春山、袁水和子陵灘,兩地雙賢並峙,齊名天下。而明朝的另一位詩人葉涵雲則更是對袁京推崇有加,他賦詩曰:“漢室兩偉人,千古更無比,子陵義誠高,畢竟有所倚,天子為故人,調節臥不起,客星犯帝座,光武成其美。匹夫百世師,劈空樓台起,矯矯留孤蹤,先生猶賢矣。”袁京成了人人景仰的“百世師”,宜春人為他修高士祠,建高士書院,甚至把袁山對面的一條路叫做高士路。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