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刑

官刑

1、古代懲戒官吏的刑罰之一,即鞭刑。 2、官府所用之刑。亦指官府的刑法。 3、商朝制定的警戒、懲治百官的刑法。

詞語信息

【詞目】官刑

【拼音】guān xíng

【釋義】

1、古代懲戒官吏的刑罰之一,即鞭刑。

2、官府所用之刑。亦指官府的刑法。

引證詳解

1、古代懲戒官吏的刑罰之一,即 鞭刑

《書·舜典》:“鞭作官刑,扑作教刑。” 孔穎達 疏:“若於官事不治則鞭之。”

《周禮·天官·大宰》:“以八灋(法)治官府……七曰官刑,以糾邦治。” 孫詒讓 正義:“鞭,亦官府輕刑之一也。賈疏云:‘是專施於官府之中。’於義為當也。”

《史記·五帝本紀》:“五歲一巡狩,群後四朝。遍告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肇十有二州,決川。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贖刑。眚災過,赦;怙終賊,刑。”

2、官府所用之刑。亦指官府的刑法。

元 錢霖 《哨遍》套曲:“惱天公降下災,犯官刑系在囚。”

《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寄兒﹞晚間睡去,就做那險惡之夢。不是火燒水沒,便是被盜劫官刑。”

《老殘遊記》第十九回:“府上這種大戶人家,怎會受官刑的呢?”

3、商朝制定的警戒、懲治百官的刑法。

相傳湯孫太甲即位,其相伊尹作訓以教誡太甲,其中講到“制官刑儆於有位曰:敢有恆舞於宮,酣歌於室,時(是)謂‘巫風’;敢有徇於貨、色,恆於游畋,時謂‘淫風’;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惟茲‘三風十衍’,卿士有一於身,家必喪;邦君有一於身,國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具訓於蒙士”(《尚書·伊訓》)也就是說,制定懲罰百官犯罪的刑法。儆於有位,有位指官吏。恆,久義,常也,恆舞即經常歌舞。酣歌,言歌詠之甚。巫風,因巫風歌舞以事神,巫風即醉酒歌舞之風。徇,貪;貨,財;色,女色;貪於財色,游嬉田獵;淫風,淫逸之風。侮聖言,侮辱先哲聖王的話;逆忠直,不順從忠直之言;遠耆德,拋棄年老有德者;比頑童,親比童稚頑嚚;亂風,荒亂之風習。君主有此三風十衍,臣下不匡正,處以墨刑。防止三風十衍的發生,官吏們從童稚時就開始受教育。這就是商朝制定的警戒、懲治百官的刑法,即官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