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瑾

1、宋瑾,秀水人,嘗作《人譜》。 2、宋瑾,男,福建寧德,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美學博士(導師於潤洋教授)。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副所長,音樂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音樂美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北京美學會理事,教育部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藝術專業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世界民族音樂學會副秘書長,上海高校音樂人類學E-研究院研究員;福建師大音樂學院、泉州師範學院藝術學院、石油大學(華東)音樂系等客座教授,山東東營職業學院音樂系專家顧問。曾任《中央音樂學院學報》常務副主編(2000-2002)。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87年迄今,發表文論70餘篇;著有論文集《走出慕比烏斯情節——世紀末音樂美學斷想》(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獲2003年第一屆“音樂美學研究成果獎”三等獎(何乾三音樂美學基金會);專著《國外後現代音樂》(江蘇美術出版社2003)、《西方音樂:從現代到後現代》(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譯著《20世紀音樂的素材與技法》(S.Kostka原著,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參與教育部“十五”重點項目“藝術課程標準的制定與推廣”改進和審核工作及子課題“示範教材”的編寫,執筆《大學音樂卷》(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2);參加文化部“九五”重點課題“藝術教育大系”之一《音樂美學教程》的編寫(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合編教材《高師音樂教育學》(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該書獲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大學音樂·西方音樂》(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參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八五”和“九五”重點課題“20世紀中國音樂美學志述”(1991-99,承擔子課題“作曲家思想採錄和整理”);參與文化部全國音樂學研究“九五”總結和“十五”規劃項目(2001,承擔子課題“音樂美學、音樂教育學”和匯總執筆)、教育部全國高校藝術學科研“九五”總結和“十五”規劃項目(2001,承擔子課題“音樂學”和匯總執筆);多次接受教育部委託,承擔藝術類課程標準及新編教材的審核工作;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十五”重大課題“素質教育中的音樂審美”的研究工作,個人承擔的子課題“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獲2005年北京文聯文藝評論理論類二等獎,還承擔《音樂百科全書》音樂學分編工作(2001-05)及編輯部副主任(2003-05)、擔任“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器樂創作研究”課題組副組長(2002-06)。多次出任各級文藝理論、創作表演評審。

文論目錄

1. 《音樂的明確性》,載《中央音樂學院學報》1987年第4期。

2. 《音樂的有序》,載《藝術廣角》(遼寧)1988年第4期。

3. 《衝突與選擇》,載《現代樂風》1989年第1-2期。

4. 《審美飽和與藝術發展》,載《藝術論叢》 (福建)1989年第2期。

5. 《美的不可比性與審美等價原理》,載《藝術論叢》1990年第3期。

6. 《走出超驗的迷宮──現代音樂的哲學思考》,載《藝術廣角》1990年第1期。

7. 《睜開第三隻眼睛──音樂文化規律的探尋》,載《現代樂風》1990年第5,6合期。

8. 《現代交響樂之美》,載《現代樂風》1990年第7期。

9. 《音樂文化本土觀的突破》 ,載《黃種》1991年第1期。

10. 《在自我誘惑中選擇──音樂美學公理問題探察》,載《藝術廣角》1991年第3期。

11. 《朝夕之間與轉型之際──世紀末的對話》,(合作)載《藝術廣角》 同上期。

12. 《多面獸的故事──音樂美學閒談錄》,載《福建藝術》1991年第5期。

13. 《音樂文化絲綢之路的一曲新聲──吳少雄的交響隨想詩〖刺桐城〗》,載《音樂愛好者》1991年第5期。

14. 《意識流:“中西文化關係”斷想》,載《藝術論叢》1991年第4期。

15. 《第三屆全國交響音樂創作研討會採訪對話錄》,載《現代樂風》1991年第8期。

16. 《音樂的純結構》,載《黃鐘》1992年第4期。

17. 《關於音樂美學的對話》,載《福建藝術》1992年第3期。

18. 《音樂的拓撲變形與審美感知的恆常性》,載《藝術論叢》1992年第7期。

19. 《和聲功能的音響感知心理探微》,載《藝術論叢》1992年第8期。

20. 《心靈的真實──關於音樂美學哲學基礎的思考》,載《現代樂風》1992年第10期。

21. 《1991音樂學方法論綜述》,載《音樂年鑑92卷》。

22. 《紅杏香染牆內外──福建省音樂創作綜述》,同上。

23. 《1992年中國音樂美學景觀》,載《中國音樂年鑑93卷》 。

24. 《榕樹,根深葉茂──記閩省作曲家郭祖榮》,載《音樂愛好者》1993年第1期。

25. 《新音樂的呼喚:CANGAROO CARE》,載《福建藝術》1993年第1期。

26. 《品味,真誠,“白紙”及阿姆斯特丹的呼吸》,載《音樂學術信息》(北京)1993年第1期。

27. 《可比與不可比的界線──關於音樂比較研究基礎的探察》,載《音樂比較研究》1993年第1期。

28. 《音樂的合理性》,參加第四屆全國音樂美學會議論文,載《藝術論叢》1993年第9期。

29. 《太姥山會議餘音》,載《現代樂風》1993年第11期。

30. 《對話:“國樂”及其相關》(合作),載《現代樂風》1993年第12期,第13,14合期。

31. 《1993年中國大陸音樂比較研究概貌》,載《中國音樂年鑑94卷》。

32. 《二十世紀中國音樂思想的四大死結──音樂哲學,美學和文化學的反思與求解》,參加1994年12月香港“中國音樂美學研討會”論文,載會議論文集。又載《比較音樂研究》1994年第4期,1995年第3期。

33. 《民族性與個體抒情性──郭祖榮歌曲作品音樂會有感》,載《福建藝術》1994年第3期。

34. 《約定,命名,定義──音樂美學及其對象》,載《福建藝術》1994年第1期。

35. 《音樂世界的全息景觀──音樂學論域之相關整體》,載《藝術論叢》1994年第1期。

36. 《音樂比較:普遍方法還是特殊學科》,載《比較音樂研究》1995年第4期。

37. 《中國傳統音樂學會第八屆年會簡述》,載《人民音樂》1995年第4期。

38. 《人與音樂的文化關係──音樂文化場的觀念》,載《藝術論叢》1995年第19期。

39. 《音樂評論詩一束》,載《現代樂風》1995年第19期。

40. 《學之術──〖三弦藝術論〗學習心得》,載《人民音樂》1995年第12期。

41. 《作曲:語言與真我──第二屆京滬閩音樂創作研討會綜述》,載《音樂學術信息》1995年第5期。

42. 《中國音樂發展觀:從香港視角與大陸視角的比較談起》。《比較音樂研究》1996年第1期,總第11期。

43. 《中日比較:音樂的東西方關係處理》。《福建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3期。

44. 《詞義概要:後現代主義藝術》。《音樂人文敘事》,北京,1997。

45. 《後現代主義音樂的簡單界定》。《音樂人文敘事》,北京,1997。

46. 《後現代音樂: 焚燒與灰燼》。《上海藝術家》,上海,1997第5、6期。

47. 《“浮瓶信息”與文化出路──對“新潮音樂”的別一種反思》。《中國音樂年鑑96 卷》。

48. 《“後現代”與中國當代音樂文化》。《中國音樂》1997年第2期。

49. 《“中西音樂比較方法研究”讀書會綜述》。《中國音樂學》1997年第3期。

50. 《巴托克:民間音樂與現代音樂的結合》。《文藝報》1997.5.1.

51. 《瞿小松:“五音令人耳聾,五色令人目盲”》。《中國音樂年鑑96卷》。

52. 《陳其綱:走出現代音樂傳統》。《中國音樂年鑑96卷》。

53. 《一個當代音樂傳奇中的浪漫與艱辛——訪蔡繼琨與福建音樂學院》。《人民音樂》1997年第10期。

54. 《“中西關係”討論的幾個焦點——20世紀中國音樂發展道路的回顧與反思綜述》。《音樂周報》1998年12月11日第3版。

55. 《記現代音樂創作研討會》。《人民音樂》1998年第12期。

56. 《究竟是創作還是剽竊——也談好漢與王大娘的相象問題》。《人民音樂》1997年第4期。

57. 《世紀末反思:關於音樂的民族性》。《民族藝術》1998第1期(總第50期)廣西南寧。

58. “並置比較:走向後現代主義的音樂與美術”。中國藝術研究院比較中心1996年第一屆研討會論文。

59. “劉靖之《新音樂史論》出版研討會紀實”。《中國音樂學》1999年第3期。

60. “突破中西關係的思維格局——讀王耀華《世界民族音樂概論》有感”。《人民音樂》 2000年第6期。

61. “歷史與邏輯融合的研究成果——重讀於潤洋《音樂史論問題研究》”。《音樂研究》2000年第1期。

62. “關於‘新音樂’美學基礎若干問題的思考”。《人民音樂》2000年第7期;劉靖之主編《中國新音樂史論集/表達方式、表達能力、美學基礎》,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嶺南大學文學與翻譯研究中心、香港民族音樂學會,2000年12月。

63. 中國有沒有後現代主義音樂。《中國生活報》,2002年7月4日。

64. 究竟什麼是音樂的後現代主義。《交響》,2003年第1期。2003年3月25日。15000

65. 莫扎特,薩爾茨堡的永恆之光。《中國讀書報》2003年2月19日第18版“國際文化”。

66. 維也納的音樂與馬糞。《中國讀書報》2003年3月19?日,第18版“國際文化”。

67. 並置比較:走向後現代主義的音樂與美術。《交響》2003年第3期。20000

68. 極大關註:如何走進音樂/第一屆全國音樂欣賞教學學術研討會評述。《音樂研究》2003年第4期,81-84頁。8400字

69. 談溫德清的室內歌劇《賭命》。《文藝評論》2004年第2期。7000

70. 站在哪裡說音樂。《文藝評論》2004年第3期。8000

71. 石頭的記憶/吳少雄《惠安女人》舞劇音樂印象。《人民音樂》2004年第7期。4500

72. 華人音樂創作中的後現代主義。羅炳良、陳明志主編《2003華人作曲家音樂節研討會論文集》96-114頁。19000

73. “民族性”還是“國際性”和“個人性”/對“香港華人作曲會議”的一個話題的述評。《福建藝術》2004年第1期。5600

74. 理解藝術的綜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師範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師研修手冊·藝術課程標準研修·專題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24-46頁。

75. 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17500,

76. 以審美為核心的音樂教育改革。王安國主編《從實踐到決策/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廣州:花城出版社,2005年1月,126-144頁。獲北京市文聯第四屆文藝評論獎理論類二等獎。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2005年11月。

77. 從知聲、知音到知樂。《福建藝術》2005年第2期。4500

78. 後殖民批評語境中的音樂發展觀。《交響》2005年第1期。

79. 交響的詮釋與詮釋的交響。《福建藝術》2005年第3期。48-49頁

80. 音樂美學(辭條)。《音樂學概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59-74頁。20530

81. 中國音樂跨世紀的後殖民現象批判。《福建藝術》2005年第6期,11月20日,7-9頁。香港現代教育研究會、世界華文傳播媒體協會社科類核心期刊《社科研究》2006年2月錄用。

82. 從後現代視角看人類學的“音樂”觀念。《音樂藝術》2006年第1期。

83. 陝北黃土地民間傳統音樂考察印象。《福建藝術》2006年第2期,3月20日52-54頁。

84. 中國音樂跨世紀的後殖民現象批判。《社科研究》(香港)2006年第2期,80-81頁。獲該編輯部“優秀論文”。

85. 什麼“音樂”的“美學”。《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

86. 20世紀中國音樂美學研究。《黃鐘》2006年第3期。

87. 中性化:後西方化時代的趨勢。《交響》2006年第4期。

著作

1. 《走出慕比烏斯情節──世紀末音樂美學斷想》,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

2. 《高師音樂教育學》(合著),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年。獲福建省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證書號03258)。

3. 《音樂美學教程》第三章“音樂的功能、價值與審美本質”,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家級重點教材,“中國藝術教育大系/音樂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2年2月。入選發現雜誌社、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編輯《中國當代思想寶庫》,中國文聯出版社2006年3月。[證書編號BK1-093]

4.《大學音樂》下篇《西方音樂》(合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2月。

5.[美]庫斯特卡:《20世紀音樂素材與技法》(譯著),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年7月。

6.《國外後現代音樂》,江蘇美術出版社,2003年2月。

7.《綜合藝術教育·大學音樂》,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4年3月。

8.《西方音樂:從現代到後現代》(博士論文1999),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4月。

音樂作品

1. 《竹葉青青》(舞蹈音樂,管弦樂隊) 第四屆“武夷音樂舞蹈節”(1985)

2. 《面具》(鋼琴),第五屆“武夷音樂舞蹈節”創作獎(1988)

3. 《校徽──女大學生》(鋼琴),“八閩新曲”佳作獎(1990)

4. 《啊,校園的河》(歌曲),第八屆“學校音樂周”創作獎(1990)

5. 《港灣之歌》(混聲合唱),福建省電台(1991)

6. 《女大學生的家書》(鋼琴),福建省電台(1992)

7. 《海戀》(男高音獨唱),1992

8. 《藍色的披肩,藍色的信簽》(歌曲),福建省電台(1992)

9. 《飛來的花瓣》(舞蹈音樂,管弦樂隊),華藝廣播電台(1995)

10. 《永恆的鏇律》(女高音與樂隊),華藝廣播電台(1995)

11. 《啊,三都港》(混聲合唱,1998)

12. 《畲家情歌》(女高音獨唱,1998)

13. 《三月的因緣》(女高音與伴唱,1998)

14. 《中國之戀》(領唱、合唱,1999)

15. 《海上仙都太姥山》(獨唱,宋祖英首唱,2000)

16. 《畲家婚情》(舞蹈音樂,管弦樂隊),中央電視台2002春節晚會(2001)

17. 《畲家樂》(舞蹈音樂,管弦樂隊),廈門國際旅遊節(2003)

18. 《福之州》(獨唱,2004)

19. 《榕樹娃》(童聲小組唱,200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