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橋村[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汴崗鎮宋橋村]

宋橋行政村位於扶溝縣縣城東南部,距扶溝縣城6公里,在汴崗鎮的西北方向,距汴崗鎮政府6公里,屬於汴崗鎮政府管轄,扶汴公路從宋橋村穿街而過,西鄰廟陵崗溝、距賈路河2公里,南距方口行政村2公里,東距強陵崗行政村1.5公里,西北距東橋行政村1.5公里,北距楊橋行政村2公里,全村耕地面積2786畝,全村總人口1786人,人均耕地1.56畝,全村共4個自然村,宋橋、李家灣、大楊莊、小楊莊,11個村組,共424戶,全村土壤沙土,兩合土,農田水利設施齊全,井渠排灌配套,主要以農業為主,生產小麥、大豆、花生。國小1所,教師4人,學生30人,校舍10間,衛生室1個,村委辦公室5間,村委班子成員有6人組成,黃會普中共黨員任村支部書記,張永慶中共黨員任村副支書、村會計,李翠芝任村婦聯主任,楊發富、張金部、楊具才任村委員,村辦小型企業,李全民、李全福、李新華、李占華、楊群才、李參軍辦起了小型板材加工廠,張艷濤門窗製作,電焊門市部,張建峰、張存柱、李登峰辦起便民超市,村內大街小巷有部分硬化,2015年人均收入2600元。

宋橋介紹

宋橋相冊 宋橋相冊

宋橋行政村位於扶溝縣縣城東南部,距扶溝縣城6公里,在汴崗鎮的西北方向,距汴崗鎮政府6公里,屬於汴崗鎮政府管轄,扶汴公路從宋橋村穿街而過,西鄰廟陵崗溝、距賈路河2公里,南距方口行政村2公里,東距強陵崗行政村1.5公里,西北距東橋行政村1.5公里,北距楊橋行政村2公里,全村耕地面積2786畝,全村總人口1786人,人均耕地1.56畝,全村共4個自然村,宋橋、李家灣、大楊莊、小楊莊,11個村組,共424戶,全村土壤沙土,兩合土,農田水利設施齊全,井渠排灌配套,主要以農業為主,生產小麥、大豆、花生。國小1所,教師4人,學生30人,校舍10間,衛生室1個,村委辦公室5間,村委班子成員有6人組成,黃會普中共黨員任村支部書記,張永慶中共黨員任村副支書、村會計,李翠芝任村婦聯主任,楊發富、張金部、楊具才任村委員,村辦小型企業,李全民、李全福、李新華、李占華、楊群才、李參軍辦起了小型板材加工廠,張艷濤門窗製作,電焊門市部,張建峰、張存柱、李登峰辦起便民超市,村內大街小巷有部分硬化,2015年人均收入2600元。

村委由來

宋橋村委會,宋橋在清代屬扶溝縣強陵崗地方,民國時期屬扶溝縣東區,1949年建國前後,屬於扶溝縣汴崗區第四區,1958年扶溝縣汴崗公社(建立大隊)1983年改為宋橋鄉委會,屬於汴崗鄉,1999年汴崗鄉改鎮,屬於汴崗鎮宋橋村委會。

宋橋行政村均是漢族,有張、黃、李、楊、杜、王等6個姓氏,張、李、楊、黃姓居多。目前宋橋行政村張姓97戶,李姓84戶,黃姓30戶,楊姓210戶,杜姓2戶,王姓1戶。

宋橋村介紹

宋橋自然村位於扶溝縣城東南部,距扶溝縣城6公里,在汴崗鎮的西北方向,距汴崗鎮政府6公里,屬於汴崗鎮政府管轄,扶汴公路從宋橋自然村穿街而過,西鄰廟陵崗溝,距賈路河2公里,南距方口行政村2公里,東距小楊莊自然村0.5公里,西北距東橋行政村1.5公里,北距楊橋行政村2公里,自然村耕地面積989畝,自然村總人口741人,人均耕地1.54畝,自然村4個村民組,143戶,均是漢族,有張、黃、杜、王等4個姓氏,自然村土壤沙土,兩合土,農田水利設施齊全,井渠排灌配套,主要以農業為主,生產小麥、大豆、花生。張房壽門窗製作,電焊門市部,張建峰、張存柱、李登峰辦起便民超市,村內大街小巷有部分硬化,2015年人均收入2600元

村名由來

宋橋自然村,相傳,明朝初年,雙洎河邊住一宋姓,為了交通方面,自己出資修一座橋,後來自然村名都以宋橋命名,此村宋姓早絕嗣,張姓是清代初扶溝縣城關遷來落戶,村名仍襲用名未改。

清代,張企、張開、張宇兄弟3人皆考中文舉人。

姓氏族譜

目前,宋橋自然村,張姓97戶,黃姓30戶,杜姓1戶,王姓1戶。

族譜,張姓輩分排序:明,振,心,德,深,純,世,澤,長。

族譜,黃姓輩分排序:因黃姓族譜保管不善丟失,現無人得知黃姓的輩分排序。

名人鄉賢

黃會元,男,漢族,中共黨員,1956年4月出生,1975年汴崗高中畢業,1975年11月至1976年9月,河南省航空運動學校飛行學員,1976年10月至1988年9月任河南省航空運動學校教員,1988年11月至1998年4月,任河南藍翔通用航空公司後勤部經理,1998年5月至2006年7月任河南省航空運動學校行政科副科長,2006年8月至今任河南省重競技運動管理中心社會體育科副科長。

黃會明,男,漢族,中共黨員,1958年1月出生,大專文化,1976年7月汴崗高中畢業,1977年8月至1980年7月在宋橋學校任老師,1980年8月至1982年7月在淮陽師範學校學習,1982年8月至1984年8月任汴崗一中教師,汴崗一中團總支書記,1984年9月至1986年6月任汴崗一中校長,1986年7月至1989年7月任教育支部書記,汴崗一中校長,1989年8月至1990年7月任汴崗鄉文教助理,教育支部書記,1992年5月至1995年8月,在汴崗鄉政府工作,先後任鄉人大副主席,鄉黨委組織委員,1995年9月至2002年2月在固城鄉政府工作,先後任副鄉長,紀委書記,2002年3月至今在扶溝縣紀委工作,任正科級檢查員,先後任檢查二室主任,信訪室主任,研究室主任,2016年6月享受副處級待遇。

黃志傑,男,漢族,1962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87年7月畢業於河南省人民警察學校,鹿邑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副大隊長,二級警督。

黃院林,男,漢族,1968年8月出生,專科,共中黨員,1987年7月畢業於西華師範,任汴崗鎮中心校教育支部書記,中學高級老師。

黃會林,男,漢族,1969年4月出生,專科,中共黨員,1990年7月畢業於河南工商管理學校,鶴壁市工商局經濟檢查大隊,副大隊長。

黃寶元,男,漢族,1978年5月出生,本科,中共黨員,1995年7月畢業於鄭州牧業專科學校,畢業後在鶴壁市畜產品質量監測檢驗中心,副主任正科級。

李發戰,男,漢族,1973年9月出生,博士,畢業於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南京研究生畢業,畢業後在鄭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任教,教授。

張艷生,男,漢族,1956年6月出生,專科,中共黨員,1980年7月畢業於扶溝縣師範,在大新鎮中心國小教師,現住扶溝縣城關鎮。

黃鳳仙,女,漢族,1963年3月出生,專科,1983年7月畢業於周口師專,現任城關鎮二中教師。

黃同彬,男,漢族,1965年2月出生,本科,中共黨員,1996年7月畢業於河南財經學院,畢業後在大新鄉政府工作科員。

黃雪榮,女,漢族,1972年8月出生,本科,1990年7月畢業於西華師範,現住鄭東新區。

楊玲梅,女,漢族,1972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1995年7月畢業於周口師專物理專業,沈丘縣醒民高中,中學高級教師。

李家灣

李家灣自然村位於宋橋自然村的西南角,新何莊的東北角,西羅自然村的西北角,屬於汴崗鎮政府管轄,全自然村耕地面積417畝,共1個村民組,共150戶,352人,均是漢族,全部是李姓,全自然村土壤沙土,兩合土,農田水利設施齊全,井渠排灌配套,主要以農業為主,生產小麥、大豆、花生。自然村村辦小型企業,李全福、李全民、李新華、李占華、楊群才、李參軍辦起了小型板材加工廠,村內大街小巷有部分硬化,2015年人均收入2600元。

村名由來

李家灣:明代有一條河在此流過,且轉灣向東南,李姓在此建莊,故為李家灣。

姓氏族譜

目前李家灣,李姓84戶。

族譜,李姓輩分排序:長,永,德,紹,全。

大楊莊

大楊莊自然村位於小楊莊自然村的東鄰,張陵崗自然村的西鄰,屬於汴崗鎮政府管轄,全自然村耕地面積1080畝,共4個村民組,135戶,485人,均是漢族,全部是楊姓,全自然村土壤沙土,兩合土,農田水利設施齊全,井渠排灌配套,主要以農業為主,生產小麥、大豆、花生。自然村村辦養殖場,楊富臣養雞場,楊根華養豬場,楊發富養豬場,楊富榮養豬場,村內大街小巷有部分硬化,2015年人均收入2700元。

村名由來

大楊莊自然村,楊姓是明朝永樂年間,從蘭子楊遷來建莊,故名為大楊莊。

姓氏族譜

目前大楊莊自然村楊姓110戶。

族譜,楊姓輩分排序:王,國,富,金,天,佳。

名人鄉賢

楊學德,男,漢族,1962年3月出生,本科,中共黨員,1984年7月畢業於南陽市師專地理系,現任扶溝縣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村情概況

小楊莊自然村位於宋橋自然村的東鄰,大楊莊的西鄰,屬於汴崗鎮政府的管轄,全自然村的耕地面積300畝,共2個村民組,41戶,208人,均是漢族,楊姓99戶,杜姓1戶,全自然村土壤沙土,兩合土,農田水利設施齊全,井渠排灌配套,主要以農業為主,生產小麥、大豆、花生。村內大街小巷有部分硬化,2015年人均收入2600元。

村名由來

小楊莊自然村,楊姓是明朝永樂年間,從蘭子楊遷來建莊,故名為小楊莊。

姓氏族譜

目前小楊莊自然村楊姓99戶。

族譜,楊姓輩分排序:因楊姓家譜保管不善而丟失,現無人得知輩分排序。

名人鄉賢

張靈生,男,漢族,教師,1979年7月畢業於淮陽師範,在汴崗中心國小任教,現已退休。

供稿

張永慶,男,漢族,1957年2月25日出生,1976年7月汴崗高中畢業,中共黨員,現任汴崗鎮宋橋行政村副支書,村會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