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年號

宋朝年號

後周恭帝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逼柴宗訓禪位,定國號為“宋”,建元建隆。到1279年(祥興二年)崖山海戰宋軍全軍覆沒,宋亡,凡十八帝319年。

宋朝皇帝年號

宋朝地圖 宋朝地圖

宋朝共有57個年號,以在位最長的仁宗為最多,有九個。宋朝皇帝年號在用 字上和之前朝代一樣,喜用吉祥美好的字眼,如淳化、鹹平、慶曆、熙寧、元豐、淳熙、嘉泰、嘉熙、祥興等。皇帝也常因祥瑞、天災、郊祀改元。宋朝年號使用時間普遍較短,北宋年號中沒有超過十年的,唯仁宗天聖、神宗熙寧使用了十年。北宋年號中還有三個四字年號:太平興國、大中祥符、建中靖國。之後的朝代再未出現四字年號(不計地方起義勢力)。南宋年號的用字很多取自於之前年號的字眼合成。如隆興即“隆紹興之政”;淳熙取自淳化、雍熙;紹熙即“紹淳熙之政”;慶元取自慶曆、元祐;端平取自端拱、太平興國 。南宋年號中有四個年號使用時長超過十年,高宗之紹興凡三十二年,孝宗之淳熙凡十六年,寧宗之嘉定凡十七年,理宗之淳祐凡十二年,其餘使用時長普遍較短。南宋年號的使用時長普遍與當時的政局有關。

北宋

北宋(960年——1127年)皇帝年號總覽 :

皇帝年號時長乾支公元起止
太祖趙匡胤 (在位17年) 建隆4年庚申960——963
乾德6年癸亥(十一)963——968
開寶9年戊辰(十一)968——976
太宗趙匡義 (在位22年) 太平興國9年丙子(十二)976——984
雍熙4年甲申(十一)984——987
端拱2年戊子988——989
淳化5年戊寅990——994
至道3年乙未995——997
真宗趙恆 (在位25年) 鹹平6年戊戌998——1003
景德4年甲辰1004——1007
大中祥符9年戊申1008——1016
天禧5年丁巳1017——1021
乾興1年壬戌1022
仁宗趙禎 (在位42年) 天聖10年癸亥1023——1032
明道2年壬申(十一)1032——1033
景祐5年甲戌1034——1038
寶元3年戊寅(十一)1038——1040
康定2年庚辰(二月)1040——1041
慶曆8年辛巳(十一)1041——1048
皇祐6年己丑1049——1054
至和3年甲午(三月)1054——1056
嘉祐8年丙申(九月)1056——1063
英宗趙曙治平4年甲辰1064——1067
神宗趙頊 (在位18年) 熙寧10年戊申1068——1077
元豐8年戊午1078——1085
哲宗趙煦 (在位15年) 元祐9年丙寅1086——1094
紹聖5年甲戌(四月)1094——1098
元符3年戊寅(六月)1098——1100
徽宗趙佶 (在位25年) 建中靖國1年辛巳1101
崇寧5年壬午1102——1106
大觀4年丁亥1107——1110
政和8年辛卯1111——1118
重和2年戊戌(十一)1118——1119
宣和7年己亥(二月)1119——1125
欽宗趙桓靖康2年丙午1126——1127

南宋

南宋(1127年——1279年)皇帝年號一覽 :

皇帝年號時長乾支(改元)公元起止
高宗趙構 (在位36年) 建炎4年丁未(五月)1127——1130
紹興32年辛亥1131——1162
孝宗趙昚 (在位27年) 隆興2年癸未1163——1164
乾道9年乙酉1165——1173
淳熙16年甲午1174——1189
光宗趙惇紹熙5年庚戌1190——1194
寧宗趙擴 (在位30年) 慶元6年乙卯1195——1200
嘉泰4年辛酉1201——1204
開禧3年乙丑1205——1207
嘉定17年戊辰1208——1224
理宗趙昀 (在位40年) 寶慶3年乙酉1225——1227
紹定6年戊子1228——1233
端平3年甲午1234——1236
嘉熙4年丁酉1237——1240
淳祐12年辛丑1241——1252
寶祐6年癸丑1253——1258
開慶1年己未1259
景定5年庚申1260——1264
度宗趙禥鹹淳10年乙丑1265——1274
法宗趙㬎德祐2年乙亥1275——1276
端宗趙昰景炎3年丙子(五月)1276——1278
末帝趙昺祥興2年戊寅(五月)1278——1279

其他年號:

1、明受

宋高宗唯一子元懿太子趙旉之年號。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高宗趙構從南京(今河南商丘)逃到臨安府,苗傅、劉正彥藉機發動叛亂,逼迫高宗退位,做太上皇。3月5日,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為穩定局勢,傳旨讓趙旉即位,改年號為明受。隆祐太后垂簾聽政。後宰相張浚殺死劉正彥等人,叛亂被平息。趙旉退位,隆祐太后還政。從即位到退位總計26天。

宋遼金夏年號對照

本文主要逐年列舉與宋朝同期存在的遼(西遼)、西夏、金朝、大理國的年號,存在時間較短的北遼、劉豫偽齊以及地方勢力年號不列入本表 。

太祖趙匡胤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匡胤,後周顯德七年正月代周建宋,改元建隆。建隆四年十一月改元乾德;乾德六年十一月改元開寶;開寶九年十月崩,年四十九,在位十七年。

太祖朝歷年乾支紀年對照表:

公元乾支北漢南漢後蜀于闐大理
960庚申建隆元年應歷十年天會四年大寶三年廣政二十三年天興十一年不詳
961辛酉建隆二年應歷十一年天會五年大寶四年廣政二十四年天興十二年不詳
962壬戌建隆三年應歷十二年天會六年大寶五年廣政二十五年天興十三年不詳
963癸亥 建隆四年 乾德元年 應歷十三年天會七年大寶六年廣政二十六年 天興十四年 天壽元年 不詳
964甲子乾德二年應歷十四年天會八年大寶七年廣政二十七年天壽二年不詳
965乙丑乾德三年應歷十五年天會九年大寶八年廣政二十八年天壽三年不詳
966丙寅乾德四年應歷十六年天會十年大寶九年天壽四年不詳
967丁卯乾德五年應歷十七年天會十一年大寶十年天尊元年廣德?年
968戊辰 乾德六年 開寶元年 應歷十八年天會十二年大寶十一年天尊二年順德元年
969己巳開寶二年 應歷十九年 保寧元年 天會十三年大寶十二年天尊三年明政元年
970庚午開寶三年保寧二年天會十四年大寶十三年天尊四年明政二年
971辛未開寶四年保寧三年天會十五年大寶十四年天尊五年明政三年
972壬申開寶五年保寧四年天會十六年天尊六年明政四年
973癸酉開寶六年保寧五年天會十七年天尊七年明政五年
974甲戌開寶七年保寧六年廣運元年天尊八年明政六年
975乙亥開寶八年保寧七年廣運二年天尊九年明政七年
976丙子開寶九年保寧八年廣運三年天尊十年明政八年

太宗趙匡義

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趙匡義,宋宣祖第三子,太祖弟。

開寶九年十月癸丑即皇帝位,十二月甲寅改元太平興國。九年十一月改元雍熙;雍熙四年後改元端拱;端拱二年後改元淳化;淳化五年後改元至道;至道三年三月崩,年五十九,在位凡二十二年 。

太宗朝歷年乾支紀年對照表:

公元乾支北漢于闐大理
976丙子太平興國元年遼景宗廣運三年天尊十年明政八年
977丁丑太平興國二年保寧九年廣運四年天尊十一年明政九年
978戊寅太平興國三年保寧十年廣運五年中興元年明政十年
979己卯太平興國四年 保寧十一年 乾亨元年 廣運六年中興二年明政十一年
980庚辰太平興國五年乾亨二年中興三年明政十二年
981辛巳太平興國六年乾亨三年中興四年明政十三年
982壬午太平興國七年乾亨四年中興五年明政十四年
983癸未太平興國八年 乾亨五年 遼聖宗 明政十五年
984甲申 太平興國九年 雍熙元年 統和二年明政十六年
985乙酉雍熙二年統和三年明政十七年
986丙戌雍熙三年統和四年廣明元年
987丁亥雍熙四年統和五年 廣明二年
988戊子端拱元年統和六年廣明三年
989己丑端拱二年統和七年廣明四年
990庚寅淳化元年統和八年廣明五年
991辛卯淳化二年統和九年廣明六年
992壬辰淳化三年統和十年廣明七年
993癸巳淳化四年統和十一年廣明八年
994甲午淳化五年統和十二年廣明九年
995乙未至道元年統和十三年廣明十年
996丙申至道二年統和十四年廣明十一年
997丁酉至道三年統和十五年廣明十二年

真宗趙恆

真宗應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趙恆,太宗第三子。

至道三年三月即位,次年改元鹹平。鹹平六年後改元景德;景德四年後改元大中祥符;大中祥符九年後改元天禧;天禧五年後改元乾興;乾興元年二月戊午崩於延慶殿,年五十五,在位二十六年。天聖二年十一月,上尊謚曰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廟號真宗。慶曆七年,加謚膺符稽古神功讓德文明武定章聖元孝皇帝 。

真宗朝歷年乾支紀年對照表:

公元乾支遼(聖宗)大理
998戊戌鹹平元年統和十六年廣明十三年
999己亥鹹平二年統和十七年廣明十四年
1000庚子鹹平三年統和十八年廣明十五年
1001辛丑鹹平四年統和十九年廣明十六年
1002壬寅鹹平五年統和二十年廣明十七年
1003癸卯鹹平六年統和二十一年廣明十八年
1004甲辰景德元年統和二十二年廣明十九年
1005乙巳景德二年統和二十三年明應元年
1006丙午景德三年統和二十四年明聖?
1007丁未景德四年統和二十五年明德?
1008戊申大中祥符元年統和二十六年明治?
1009己酉大中祥符二年統和二十七年 明治?
1010庚戌大中祥符三年統和二十八年明啟元年
1011辛亥大中祥符四年統和二十九年明啟二年
1012壬子大中祥符五年 統和三十年/開泰元年 明啟三年
1013癸丑大中祥符六年開泰二年明啟四年
1014甲寅大中祥符七年開泰三年明啟五年
1015乙卯大中祥符八年開泰四年明啟六年
1016丙辰大中祥符九年開泰五年明啟七年
1017丁巳天禧元年開泰六年明啟八年
1018戊午天禧二年開泰七年明啟九年
1019己未天禧三年 開泰八年 明啟十年
1020庚申天禧四年開泰九年明啟十一年
1021辛酉天禧五年開泰十年/太平元年明啟十二年
1022壬戌乾興元年太平二年明啟十三年

仁宗趙禎

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趙禎,真宗第六子。

乾興元年二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天聖;天聖十年十一月改元明道,明道二年改次年為景祐;景祐五年十一月改元寶元;寶元三年二月改元康定;康定二年十一月改元慶曆,慶曆八年後改元皇祐;皇祐六年三月改元至和;至和三年九月改元嘉祐;嘉祐八年三月辛未崩於福寧殿,年五十四,在位四十二年,為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公元乾支西夏大理
1023癸亥天聖元年遼聖宗太平三年明通元年
1024甲子天聖二年太平四年明通二年
1025乙丑天聖三年太平五年明通三年
1026丙寅天聖四年太平六年明通四年
1027丁卯天聖五年太平七年正治元年
1028戊辰天聖六年太平八年正治二年
1029己巳天聖七年太平九年正治三年
1030庚午天聖八年太平十年正治四年
1031辛未天聖九年太平十一年/遼興宗景福元年正治五年
1032壬申天聖十年/明道元年景福二年/重熙元年西夏景宗顯道元年正治六年
1033癸酉明道二年重熙二年顯道二年正治七年
1034甲戌景祐元年重熙三年顯道三年/開運元年/廣運元年正治八年
1035乙亥景祐二年重熙四年廣運二年正治九年
1036丙子景祐三年重熙五年廣運三年/大慶元年正治十年
1037丁丑景祐四年重熙六年大慶二年正治十一年
1038戊寅景祐五年/寶元元年重熙七年大慶三年/天授禮法延祚元年正治十二年
1039己卯寶元二年重熙八年天授禮法延祚二年正治十三年
1040庚辰寶元三年/康定元年重熙九年天授禮法延祚三年正始十四年
1041辛巳康定二年/慶曆元年重熙十年天授禮法延祚四年正治十五年
1042壬午慶曆二年重熙十一年天授禮法延祚五年聖明元年
1043癸未慶曆三年重熙十二年天授禮法延祚六年聖明二年
1044甲申慶曆四年重熙十三年天授禮法延祚七年天明元年
1045乙酉慶曆五年重熙十四年天授禮法延祚八年保全元年
1046丙戌慶曆六年重熙十五年天授禮法延祚九年保全二年
1047丁亥慶曆七年重熙十六年天授禮法延祚十年保全三年
1048戊子慶曆八年重熙十七年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保全四年
1049己丑皇祐元年重熙十八年西夏毅宗延嗣寧國元年保全五年
1050庚寅皇祐二年重熙十九年天祐垂聖元年保全六年
1051辛卯皇祐三年重熙二十年天祐垂聖二年保全七年
1052壬辰皇祐四年重熙二十一年天祐垂聖三年保全八年
1053癸巳皇祐五年重熙二十二年福聖承道元年正安元年
1054甲午皇祐六年/至和元年重熙二十三年福聖承道二年正安二年
1055乙未至和二年重熙二十四年/道宗清寧元年福聖承道三年正安三年
1056丙申至和三年/嘉祐元年清寧二年福聖承道四年不詳
1057丁酉嘉祐二年清寧三年奲都元年不詳
1058戊戌嘉祐三年清寧四年奲都二年不詳
1059己亥嘉祐四年清寧五年奲都三年正德?年
1060庚子嘉祐五年清寧六年奲都四年不詳
1061辛丑嘉祐六年清寧七年奲都五年不詳
1062壬寅嘉祐七年清寧八年奲都六年不詳
1063癸卯嘉祐八年清寧九年拱化元年不詳

英宗趙曙

英宗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趙曙,濮安懿王趙允讓第十三子(真宗弟商王趙元份之孫)。

嘉祐八年四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治平。治平四年正月丁巳崩於福寧殿,年三十六,在位凡四年。

公元乾支西夏大理
1064甲辰治平元年遼道宗清寧十年西夏毅宗拱化二年保德?年
1065乙巳治平二年鹹雍元年拱化三年不詳
1066丙午治平三年鹹雍二年拱化四年不詳
1067丁未治平四年鹹雍三年拱化五年/西夏惠宗乾道元年不詳

神宗趙頊

神宗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趙頊,英宗長子。

治平四年正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熙寧。熙寧十年因天下大旱,次年改元元豐,寓意五穀豐登、天下富足。元豐八年三月戊戌崩於福寧殿,年三十八,在位凡十八年。

公元乾支遼(道宗)西夏(惠宗)大理
1068戊申熙寧元年鹹雍四年乾道二年不詳
1069己酉熙寧二年鹹雍五年天賜禮盛國慶元年不詳
1070庚戌熙寧三年鹹雍六年天賜禮盛國慶二年不詳
1071辛亥熙寧四年鹹雍七年天賜禮盛國慶三年不詳
1072壬子熙寧五年鹹雍八年天賜禮盛國慶四年不詳
1073癸丑熙寧六年鹹雍九年天賜禮盛國慶五年不詳
1074甲寅熙寧七年鹹雍十年天賜禮盛國慶六年不詳
1075乙卯熙寧八年大康元年大安元年不詳
1076丙辰熙寧九年大康二年大安二年上德元年
1077丁巳熙寧十年大康三年大安三年廣安元年
1078戊午元豐元年大康四年大安四年廣安二年
1079己未元豐二年大康五年大安五年廣安三年
1080庚申元豐三年大康六年大安六年廣安四年
1081辛酉元豐四年大康七年大安七年上明元年
1082壬戌元豐五年大康八年大安八年保立元年
1083癸亥元豐六年大康九年大安九年保立二年
1084甲子元豐七年大康十年大安十年不詳
1085乙丑元豐八年大安元年大安十一年不詳

哲宗趙煦

哲宗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趙煦,神宗第六子。

元豐八年三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元祐。元祐九年四月改元紹聖,紹聖五年六月改元元符,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崩,年二十四,在位十五年。

徽宗即位,四月己未,上謚曰欽文睿武昭孝皇帝,廟號曰哲宗。八月壬寅,葬於永泰陵。癸亥,祔太廟。崇寧三年七月,加謚曰憲元繼道世德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政和三年,改謚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

公元乾支西夏大理
1086丙寅元祐元年遼道宗大安二年西夏惠宗天安禮定元年建安?年
1087丁卯元祐二年大安三年西夏崇宗天儀治平二年不詳
1088戊辰元祐三年大安四年天儀治平三年不詳
1089己巳元祐四年大安五年天儀治平四年不詳
1090庚午元祐五年大安六年天祐民安元年天祐?年
1091辛未元祐六年大安七年天祐民安二年不詳
1092壬申元祐七年大安八年天祐民安三年不詳
1093癸酉元祐八年大安九年天祐民安四年不詳
1094甲戌元祐九年/紹聖元年大安十年天祐民安五年天祐?年
1095乙亥紹聖二年壽昌元年天祐民安六年上治元年
1096丙子紹聖三年壽昌二年天祐民安七年天授元年
1097丁丑紹聖四年壽昌三年天祐民安八年開明元年
1098戊寅紹聖五年/元符元年壽昌四年永安元年開明二年
1099己卯元符二年壽昌五年永安二年開明三年
1100庚辰元符三年壽昌六年永安三年開明四年

徽宗趙佶

徽宗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趙佶,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

元符三年正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建中靖國。逾年又改元崇寧,崇寧五年後改元大觀,大觀四年後改元政和,政和八年十一月改元重和,重和二年二月改元宣和。宣和七年十一月庚申內禪皇帝位。靖康二年二月為金軍所擄北上。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甲子崩於金國五國城,年五十四,在位凡二十五年。

七年九月甲子,凶問至江南,遙上尊謚曰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十二年八月乙酉,梓宮還臨安。十月丙寅,權欑於永祐陵。十二月丁卯,祔太廟第十一室。十三年正月己亥,加上尊謚曰體神合道駿烈遜功聖文仁德憲慈顯孝皇帝 。

公元乾支大宋遼(天祚帝)西夏(崇宗)大理
1101辛巳建中靖國元年乾統元年貞觀元年開明五年
1102壬午崇寧元年乾統二年貞觀二年開明六年
1103癸未崇寧二年乾統三年貞觀三年天正元年
1104甲申崇寧三年乾統四年貞觀四年天正二年
1105乙酉崇寧四年乾統五年貞觀五年文安元年
1106丙戌崇寧五年乾統六年貞觀六年文安二年
1107丁亥大觀元年乾統七年貞觀七年文安三年
1108戊子大觀二年乾統八年貞觀八年文安四年
1109己丑大觀三年乾統九年貞觀九年日新元年
1110庚寅大觀四年乾統十年貞觀十年文治元年
1111辛卯政和元年天慶元年貞觀十一年文治二年
1112壬辰政和二年天慶二年貞觀十二年文治三年
1113癸巳政和三年天慶三年貞觀十三年文治四年
1114甲午政和四年天慶四年雍寧元年文治五年
1115乙未政和五年天慶五年雍寧二年金太祖收國元年文治六年
1116丙申政和六年天慶六年雍寧三年收國二年文治七年
1117丁酉政和七年天慶七年雍寧四年天輔元年文治八年
1118戊戌政和八年/重和元年天慶八年雍寧五年天輔二年文治九年
1119己亥重和二年/宣和元年天慶九年元德元年天輔三年不詳
1120庚子宣和二年天慶十年元德二年天輔四年不詳
1121辛丑宣和三年保大元年元德三年天輔五年不詳
1122壬寅宣和四年保大二年元德四年天輔六年永嘉?年
1123癸卯宣和五年保大三年元德五年天輔七年/金太宗不詳
1124甲辰宣和六年保大四年元德六年天會二年不詳
1125乙巳宣和七年保大五年元德七年天會三年不詳

欽宗趙桓

欽宗恭文順德仁孝皇帝趙桓,徽宗長子,高宗趙構異母兄。

宣和七年十二月受禪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靖康,寓意國家安定無亂、百姓富足安康。靖康二年二月於徽宗同為金軍所擄北上。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崩,年五十七。其死訊於三十一年五月傳至臨安。七月己丑,上尊謚。

公元乾支大宋金(太宗)西夏(崇宗)西遼(德宗)大理
1126丙午靖康元年天會四年元德八年延慶三年不詳
1127丁未靖康二年天會五年元德九年延慶四年不詳

高宗趙構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趙構,字德基,徽宗第九子,欽宗異母弟。

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封康王,靖康二年五月庚寅朔於商丘即皇帝位,改元建炎。建炎四年後改元紹興。紹興,即紹祚中興,意:紹奕世之宏休,興百年之丕緒。紹興三十二年六月禪位。孝宗淳熙十四年十一月乙亥崩於德壽殿,年八十一,在位三十六年。

公元乾支大宋西夏西遼大理
1127丁未建炎元年金太宗天會五年西夏崇宗正德元年西遼德宗延慶四年不詳
1128戊申建炎二年天會六年正德二年延慶五年永嘉?年
1129己酉建炎三年天會七年正德三年延慶六年保天元年
1130庚戌建炎四年天會八年正德四年延慶七年保天二年
1131辛亥紹興元年天會九年正德五年延慶八年保天三年
1132壬子紹興二年天會十年正德六年延慶九年保天四年
1133癸丑紹興三年天會十一年正德七年延慶十年保天五年
1134甲寅紹興四年天會十二年正德八年康國元年保天六年
1135乙卯紹興五年天會十三年/金熙宗大德元年康國二年保天七年
1136丙辰紹興六年天會十四年大德二年康國三年保天八年
1137丁巳紹興七年天會十五年大德三年康國四年不詳
1138戊午紹興八年天眷元年大德四年康國五年不詳
1139己未紹興九年天眷二年大德五年康國六年不詳
1140庚申紹興十年天眷三年西夏仁宗大慶元年康國七年廣運?年
1141辛酉紹興十一年皇統元年大慶二年康國八年廣運?年
1142壬戌紹興十二年皇統二年大慶三年康國九年不詳
1143癸亥紹興十三年皇統三年大慶四年康國十年不詳
1144甲子紹興十四年皇統四年人慶元年西遼感天后鹹清元年不詳
1145乙丑紹興十五年皇統五年人慶二年鹹清二年不詳
1146丙寅紹興十六年皇統六年人慶三年鹹清三年不詳
1147丁卯紹興十七年皇統七年人慶四年鹹清四年不詳
1148戊辰紹興十八年皇統八年人慶五年鹹清五年永貞元年
1149己巳紹興十九年皇統九年/海陵王天盛元年鹹清六年大寶元年
1150庚午紹興二十年天德二年天盛二年鹹清七年大寶二年
1151辛未紹興二十一年天德三年天盛三年西遼仁宗紹興元年大寶三年
1152壬申紹興二十二年天德四年天盛四年紹興二年大寶四年
1153癸酉紹興二十三年天德五年/貞元元年天盛五年紹興三年大寶五年
1154甲戌紹興二十四年貞元二年天盛六年紹興四年大寶六年
1155乙亥紹興二十五年貞元三年天盛七年紹興五年大寶七年
1156丙子紹興二十六年貞元四年/正隆元年天盛八年紹興六年龍興?
1157丁丑紹興二十七年正隆二年天盛九年紹興七年不詳
1158戊寅紹興二十八年正隆三年天盛十年紹興八年不詳
1159己卯紹興二十九年正隆四年天盛十一年紹興九年不詳
1160庚辰紹興三十年正隆五年天盛十二年紹興十年盛明?年
1161辛巳紹興三十一年正隆六年/金世宗天盛十三年紹興十一年不詳
1162壬午紹興三十二年大定二年天盛十四年紹興十二年不詳

孝宗趙昚

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趙奢,太祖七世孫,高宗養子。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受禪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隆興;隆興二年後改元乾道;乾道九年後改元淳熙,淳熙十六年二月二月禪位。紹熙五年六月戊戌崩於重華殿,年六十八,在位二十七年。

公元乾支大宋金(世宗)西夏(仁宗)西遼大理
1163癸未隆興元年大定三年天盛十五年西遼仁宗紹興十三年不詳
1164甲申隆興二年大定四年天盛十六年西遼承天后崇福元年不詳
1165乙酉乾道元年大定五年天盛十七年崇福二年建德?年
1166丙戌乾道二年大定六年天盛十八年崇福三年不詳
1167丁亥乾道三年大定七年天盛十九年崇福四年不詳
1168戊子乾道四年大定八年天盛二十年崇福五年不詳
1169己丑乾道五年大定九年天盛二十一年崇福六年不詳
1170庚寅乾道六年大定十年乾祐元年崇福七年不詳
1171辛卯乾道七年大定十一年乾祐二年崇福八年不詳
1172壬辰乾道八年大定十二年乾祐三年崇福九年利貞元年
1173癸巳乾道九年大定十三年乾祐四年崇福十年利貞二年
1174甲午淳熙元年大定十四年乾祐五年崇福十一年利貞三年
1175乙未淳熙二年大定十五年乾祐六年崇福十二年利貞四年
1176丙申淳熙三年大定十六年乾祐七年崇福十三年盛德元年
1177丁酉淳熙四年大定十七年乾祐八年崇福十四年盛德二年
1178戊戌淳熙五年大定十八年乾祐九年西遼末主天禧元年盛德三年
1179己亥淳熙六年大定十九年乾祐十年天禧二年盛德四年
1180庚子淳熙七年大定二十年乾祐十一年天禧三年盛德五年
1181辛丑淳熙八年大定二十一年乾祐十二年天禧四年嘉會元年
1182壬寅淳熙九年大定二十二年乾祐十三年天禧五年嘉會二年
1183癸卯淳熙十年大定二十三年乾祐十四年天禧六年嘉會三年
1184甲辰淳熙十一年大定二十四年乾祐十五年天禧七年嘉會四年
1185乙巳淳熙十一年大定二十五年乾祐十六年天禧八年元亨元年
1186丙午淳熙十三年大定二十六年乾祐十七年天禧九年元亨二年
1187丁未淳熙十四年大定二十七年乾祐十八年天禧十年元亨三年
1188戊申淳熙十五年大定二十八年乾祐十九年天禧十一年元亨四年
1189己酉淳熙十六年大定二十九年乾祐二十年天禧十二年元亨五年

光宗趙惇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趙惇,孝宗第三子。

淳熙十六年二月受禪,次年改元紹熙。紹熙五年七月被迫禪位寧宗,史稱”紹熙內禪“。慶元六年八月辛卯崩於壽康宮,年五十四,在位五年。

公元乾支大宋金(章宗)西夏西遼(末主)大理
1190庚戌紹熙元年明昌元年西夏仁宗乾祐二十一年天禧十三年元亨六年
1191辛亥紹熙二年明昌二年乾祐二十二年天禧十四年元亨七年
1192壬子紹熙三年明昌三年乾祐二十三年天禧十五年元亨八年
1193癸丑紹熙四年明昌四年乾祐二十四年天禧十六年元亨九年
1194甲寅紹熙五年明昌五年西夏桓宗天慶元年天禧十七年元亨十年

寧宗趙擴

寧宗法天備道純德茂功仁文哲武聖睿恭孝皇帝趙擴,光宗第二子。

紹熙五年七月即皇帝,次年改元慶元。慶元六年後改元嘉泰;嘉泰四年後改元開禧;開禧三年後改元嘉定;嘉定十七年閏八月丁酉崩於福寧殿,年五十七,在位三十年。

公元乾支大宋西夏西遼(末主)大理
1195乙卯慶元元年金章宗明昌六年西夏桓宗天慶二年天禧十八年元亨十一年
1196丙辰慶元二年明昌七年/承安元年天慶三年天禧十九年不詳
1197丁巳慶元三年承安二年天慶四年天禧二十年安定?年
1198戊午慶元四年承安三年天慶五年天禧二十一年不詳
1199己未慶元五年承安四年天慶六年天禧二十二年不詳
1200庚申慶元六年承安五年天慶七年天禧二十三年不詳
1201辛酉嘉泰元年泰和元年天慶八年天禧二十四年鳳曆元年
1202壬戌嘉泰二年泰和二年天慶九年天禧二十五年不詳
1203癸亥嘉泰三年泰和三年天慶十年天禧二十六年不詳
1204甲子嘉泰四年泰和四年天慶十一年天禧二十七年元壽?年
1205乙丑開禧元年泰和五年天慶十二年天禧二十八年天開元年
1206丙寅開禧二年泰和六年西夏襄宗應天元年天禧二十九年天開二年
1207丁卯開禧三年泰和七年應天二年天禧三十年天開三年
1208戊辰嘉定元年泰和八年應天三年天禧三十一年天開四年
1209己巳嘉定二年衛紹王大安元年應天四年天禧三十二年天開五年
1210庚午嘉定三年大安二年皇建元年天禧三十三年天開六年
1211辛未嘉定四年大安三年皇建二年/西夏神宗天禧三十四年天開七年
1212壬申嘉定五年崇慶元年光定二年(屈出律)天開八年
1213癸酉嘉定六年崇慶二年/至寧元年光定三年(屈出律)天開九年
1214甲戌嘉定七年金宣宗貞祐二年光定四年(屈出律)天開十年
1215乙亥嘉定八年貞祐三年光定五年(屈出律)天開十一年
1216丙子嘉定九年貞祐四年光定六年(屈出律)天開十二年
1217丁丑嘉定十年貞祐五年/興定元年光定七年(屈出律)天開十三年
1218戊寅嘉定十一年興定二年光定八年(屈出律)天開十四年
1219己卯嘉定十二年興定三年光定九年天開十五年
1220庚辰嘉定十三年興定四年光定十年天開十六年
1221辛巳嘉定十四年興定五年光定十一年天開十七年
1222壬午嘉定十五年興定六年/元光元年光定十二年天開十八年
1223癸未嘉定十六年元光二年光定十三年/西夏獻宗天開十九年
1224甲申嘉定十七年金哀宗正大元年乾定二年天開二十年

理宗趙昀

理宗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趙昀,太祖十世孫。

嘉定十七年閏八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寶慶。寶慶三年後改元紹定;紹定六年後改元端平;端平三年後改元嘉熙;嘉熙四年後改元淳祐;淳祐十二年後改元寶祐;寶祐六年後改元開慶;開慶元年改次年景定;景定五年十月丁卯崩,年六十,在位四十年。

公元乾支大宋金(哀宗)西夏蒙古大理
1225乙酉寶慶元年正大二年西夏獻宗乾定三年元太祖二十年天開二十一年
1226丙戌寶慶二年正大三年乾定四年/西夏末主二十一年天輔元年
1227丁亥寶慶三年正大四年寶義二年二十二年不詳
1228戊子紹定元年正大五年托雷不詳
1229己丑紹定二年正大六年元太宗元年不詳
1230庚寅紹定三年正大七年二年不詳
1231辛卯紹定四年正大八年三年仁壽?年
1232壬辰紹定五年開興元年/天興元年四年不詳
1233癸巳紹定六年天興二年五年不詳
1234甲午端平元年天興三年六年不詳
1235乙未端平二年七年不詳
1236丙申端平三年八年不詳
1237丁酉嘉熙元年九年不詳
1238戊戌嘉熙二年十年不詳
1239己亥嘉熙三年十一年道隆元年
1240庚子嘉熙四年十二年道隆二年
1241辛丑淳祐元年十三年道隆三年
1242壬寅淳祐二年(乃馬真後)道隆四年
1243癸卯淳祐三年二年道隆五年
1244甲辰淳祐四年三年道隆六年
1245乙巳淳祐五年四年道隆七年
1246丙午淳祐六年元定宗元年道隆八年
1247丁未淳祐七年二年道隆九年
1248戊申淳祐八年三年道隆十年
1249己酉淳祐九年(海迷失後)道隆十一年
1250庚戌淳祐十年二年道隆十二年
1251辛亥淳祐十一年元憲宗元年道隆十三年
1252壬子淳祐十二年二年天定元年
1253癸丑寶祐元年三年天定二年
1254甲寅寶祐二年四年天定三年
1255乙卯寶祐三年五年
1256丙辰寶祐四年六年
1257丁巳寶祐五年七年
1258戊午寶祐六年八年
1259己未開慶元年九年
1260庚申景定元年元世祖中統元年
1261辛酉景定二年中統二年
1262壬戌景定三年中統三年
1263癸亥景定四年中統四年
1264甲子景定五年中統五年

度宗趙禥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趙禥,太祖十一世孫。

景定五年十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鹹淳。鹹淳十年七月癸未崩於福寧殿,年三十五,在位十年。

鹹淳元年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
公元1265126612671268126912701271127212731274
乾支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
(至元)二年三年四年五年六年七年八年九年十年十一年

廢帝趙㬎

廢帝趙㬎,或稱宋恭宗、宋恭帝,度宗次子。

鹹淳十年七月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德祐。德祐二年二月投降元軍,元世祖封為瀛國公,後於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遣之入藏為僧。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趙㬎因作詩追念故國而被賜死(一說是自然死亡),年五十三。

公元乾支大宋
1275乙亥德祐元年至元十二年
1276丙子德祐二年至元十三年

端宗趙昰

端宗裕文昭武愍孝皇帝或孝恭仁裕慈聖睿文英武勤政皇帝趙昰,度宗長子,恭帝之兄。

德祐二年恭帝降元後,趙昰在同年五月於福州被陸秀夫、張世傑等擁立為帝,改元景炎。景炎三年四月崩,時年九歲。

公元乾支大宋
1276丙子景炎元年至元十三年
1277丁丑景炎二年至元十四年
1278戊寅景炎三年至元十五年

末帝趙昺

趙昺是度宗第三子,恭帝、端宗之弟。

景炎三年四月月被陸秀夫、張世傑等於岡州擁立為帝,五月癸未朔,改元祥興。祥興二年二月宋、元兩軍在崖山展開決戰,宋軍全軍覆沒,宰相陸秀夫負帝投海,時年八歲。宋亡。

公元乾支大宋
1278戊寅祥興元年至元十五年
1279己卯祥興二年至元十六年

年號相關

歷史事件

以年號稱呼的歷史事件:

建隆之治、雍熙北伐、鹹平之治、慶曆和議、慶曆新政、慶曆興學、熙寧變法、熙寧興學、宋越熙寧戰爭、熙寧開邊、元豐改制、元祐更化、元祐黨爭、紹聖紹述、崇寧興學、靖康之恥(靖康之難)、建炎南渡、紹興北伐、紹興和議、隆興北伐、隆興和議、乾淳之治、紹熙內禪、慶元黨禁、開禧北伐、嘉定和議、端平更化、端平入洛、德祐之變等

文獻書籍

建隆遺事、開寶本草(開寶重定本草、開寶新詳定本草)、太平廣記、太平寰宇記、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嘉祐補註本草、嘉祐集箋注、嘉祐石經、熙寧使虜圖抄、元豐類稿、元豐九域志、建中靖國續燈錄、大觀明州圖經、宣和博古圖、大宋宣和遺事、宣和奉使高麗圖經、靖康稗史箋證(靖康稗史七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乾道四明圖經、乾道建康志、淳熙三山志、紹熙州縣釋奠儀圖、紹熙雲間志、慶元建康志、嘉泰會稽志、嘉泰普燈錄、嘉定赤城志、寶慶會稽續志、寶慶四明志、寶慶昌國志、淳祐玉峰志、開慶四明續志、景定建康志、景定嚴州續志、鹹淳臨安志、鹹淳玉峰續志、鹹淳毗陵志等

制度

嘉祐銅則、熙寧五服敕、政和五禮新儀、淳熙條法事類、慶元條法事類

人物

嘉祐四友、元祐黨奸(元祐黨籍碑)

其他年號

宋朝統治地區其他勢力的年號 :

國號稱號君主年號起止時長對應宋朝紀年
李順應運994正月—五月5月宋太宗淳化五年
武威元帝王均化順1000正月—十月10月宋真宗鹹平三年
安陽 武烈帝王則得聖1047十一月——1048閏正月2年宋仁宗慶曆七年——八年
南天仁惠帝儂智高啟歷1045——1053正月9年宋仁宗慶曆五年——皇祐五年
聖公方臘永樂1120十一月——1121四月2年宋徽宗宣和二年——三年
鐘相天載1130二月——三月1月宋高宗建炎四年
李合戎正法1130六月——七月1月宋高宗建炎四年
雷進人知1130數月宋高宗建炎四年
李婆備太平1130數月宋高宗建炎四年
王法恩羅平1141六月1月宋高宗紹興十一年
李接羅平1179六月—十月5月宋孝宗淳熙六年
吳曦轉運(?)1207正月—二月2月宋寧宗開禧三年
廖森重德12291年宋理宗紹定二年

註:吳曦可能沒立年號,吳曦年號出自沈德符的《正閏考》,但《宋史》等官方史書沒記載過吳曦有年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