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明

宋利明

宋利明,教授,碩士生導師。1968年12月生,江蘇省崑山市人,漢族,畢業上海水產大學捕撈學專業,獲農學碩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捕撈學遠洋漁業系統集成方向:主要研究鮪魚漁業、底層延繩釣漁業;漁業工程方向:網箱養殖魚類的分級、起捕技術等。獲“2003年度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稱號;所主持的“印度洋(馬爾地夫)鮪魚延繩釣捕撈技術研究”項目,獲 2005年度上海水產大學科學成果3等獎;SC/T3117-2006《生食鮪魚》,獲2006年度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上海市標準化優秀科技成果二等獎,第3完成人;獲2005年度上海水產大學漢寶獎學金(優秀指導教師獎)。

學習和工作簡歷

1986.9-1990.7 上海水產大學海洋漁業專業學習獲學士學位;

1990.7-1996.2 中國水產總公司西非船隊技術員

1996.2-1997.10 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助教

1997.10-2000.12 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工程師

1998.9-2002.6 上海水產大學捕撈學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2000.12-2002.8 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講師

2002.9-2005.8 上海水產大學海洋學院副教授

2003.9-2008.7 上海海洋大學捕撈學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2005.9-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教授

研究方向

捕撈學遠洋漁業系統集成方向、漁業工程方向,主要從事鮪魚漁業、底層延繩釣漁業;網箱養殖魚類的分級、起捕技術等研究。

主講課程

航海學、航海英語、海洋漁業科技英語、海洋與漁具測試

論文

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國內一級期刊10餘篇、國際SCI期刊3篇);自1999年起,代表我國參加世界鮪魚漁業國際管理組織的有關會議10多次,在會上交流論文20餘篇。

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公開發表的論文主要有:

(1)大西洋中部黃鰭鮪魚的垂直分布與有關環境因子關係.海洋與湖沼,2004, 35(1):64-68 (第1作者);

(2)大西洋中部鮪魚延繩釣漁場大眼鮪魚生物學特性.水產學報, 2004,28(2):216-220(第1作者);

(3) 大西洋中部鮪魚延繩釣漁場黃鰭鮪魚生物學特性.海洋與湖沼,2004, 35(4):538—542(第1作者);

(4) 大西洋中部大眼鮪魚的垂直分布與溫度和鹽度的關係.中國水產科學, 2004,11(6):561—566(第1作者);

(5) 大西洋中部鮪魚延繩釣漁場大眼鮪魚(Thunnus obesus)叉長與原條魚重、淨重的關係及原條魚重與淨重的關係. 海洋與湖沼,2006,37(3):193-197(第1作者);

(6)馬爾地夫海域延繩釣漁場大眼鮪魚的釣獲水層、水溫和鹽度. 水產學報, 2006,30(3): 335-340 (第1作者);

(7)馬爾地夫海域鮪魚延繩釣漁場大眼鮪魚(Thunnus obesus)生物學特性.中國水產科學,2006,13(4):674-678 (第1作者);

(8)網箱養殖大黃魚兩種間距分級柵分級效果的比較. 水產學報,2006.(6)765—770. (第1作者);

(9)基於分位數回歸的大西洋中部公海大眼鮪魚棲息環境綜合指數. 水產學報,2007,31(6):798-804(第1作者);

(10)印度洋公海溫躍層與黃鰭鮪魚和大眼鮪魚漁獲率的關係. 水產學報,2008,32(3):369-378 (第1作者);

(11)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of longlining for yellowfin tuna (Thunnus albacares) in the tropical high seas of the Indian Ocean. Fisheries oceanography,2008,17(4):239–253 (第1作者);

(12)Environmental preferences of bigeye tuna (Thunnus obesus) in the Indian Ocean: an application to a longline fishery.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2009,85(2):153-171(第1作者);

(13)帛琉群島附近海域延繩釣漁場大眼鮪魚棲息環境.海洋與湖沼,2009, 40(6):768-776(第1作者);

(14)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habitat index for bigeye tuna (Thunnus obesus) in the Indian Ocean based on longline fisheries data. Fish. Res. (2010), doi:10.1016/j.fishres.2010.03.004(第1作者)。

國際會議交流論文主要有:

(1)Environment factors of bigeye tuna (Thunnus obesus) longlining in the tropical high seas of the Indian Ocean. IOTC-2006-wpTT-14(第1作者);

(2)National fisheries report of China in ICCAT waters in 2005. ANN-008-06(第1作者);

(3)National fisheries report of China in ICCAT waters in 2006. ANN-008-07(第1作者);

(4)Modeling the hook depth of tuna longline in the tropical areas of the Indian Ocean. IOTC-2007-WPTT-13(第1作者);

(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rmocline and the catch rate of Thunnus obesus in the tropical areas of the Indian Ocean. IOTC-2007-WPTT-14(第1作者);

(6)Integrated habitat index of bigeye tuna in the Indian Ocean based on longlining data IOTC-2008-WPTT-32(第1作者)。

著作

參編教學參考書4本:

(1) 《世界鮪魚資源開發和利用研究》;

(2)《漁具理論與設計學》;

(3)《海洋漁業技術學》;

(4)《世界鮪魚漁業漁獲物物種原色圖鑑》。

主持的項目

先後主持承擔農業部、上海市教委、全國各大漁業公司等科研項目10餘項,主要有:

(1)東太平洋鮪魚資源探捕(2003年,農業部);

(2)南極附近海域魚類(犬牙魚)資源探捕(2003年,農業部);

(3)印度洋公海冷海水鮪魚延繩釣探捕(2005-2006年,農業部);

(4)印度洋南部大目鮪魚資源探捕(2007-2008年,農業部);

(5)馬爾地夫水域大眼鮪魚資源探捕(2008年,農業部);

(6)網箱養殖大黃魚活魚分級和起捕技術研究(2004-2008年,溫州市科技局);

(7)南太平洋島國冰鮮鮪魚資源探捕(2009-2010年,農業部)。

成果和榮譽

獲得的成果有:

(1)“世界鮪魚資源開發和利用研究”獲2000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2等獎(第4完成人);

(2)“印度洋(馬爾地夫)鮪魚延繩釣捕撈技術研究”獲2005年度上海水產大學科技成果進步獎3等獎(第1完成人);

(3)“SC/T3117-2006《生食鮪魚》” 獲2006年度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上海市標準化優秀科技成果2等獎(第3完成人);

(4)“公海重要經濟漁業資源開發研究”獲2007年度教育部科技成果2等獎(第4完成人);

(5)“東太平洋和印度洋公海鮪魚資源開發研究”獲2008年度上海海洋大學科技成果進步獎2等獎(第1完成人);

(6)“東太平洋和印度洋公海鮪魚資源開發研究”獲2008年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獎2等獎(第1完成人);

(7)“高效鮪魚延繩釣漁具”獲得2008年度國家智慧財產權和專利局實用新型專利;

(8)“大洋性重要經濟種類資源開發及高效捕撈技術研究”獲2009年度中華農學會神農獎三等獎(第4完成人);

(9)“延繩釣作業狀態數值模擬仿真軟體”獲2010年度國家著作權局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

獲得的榮譽有:

(1)2003年度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後備人選;

(2)2005年度上海水產大學漢寶獎學金(優秀指導教師獎);

(3)2007年度寶鋼優秀教師獎;

(4)2008年度上海高校優秀青年教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