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六大窯系

宋代六大窯系

宋代六大窯系,包括定窯、鈞窯、磁州窯等。

宋代六大窯系

形成背景

北宋是我國制瓷業全面發展的時期,不論是規模、技術還是產品達到的水平,都達到了瓷器發展史上的高峰。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名窯很多,產品質量極高,不僅在國內普遍使用,而且還遠銷日本、朝鮮、東南亞、西亞和非洲等地,在國際市場上受到青睞。

宋代六大窯系宋代六大窯系

宋代瓷業達到如此境界,絕非偶然。首先是全社會對瓷器的喜愛與重視。唐代的達官貴人仍重金銀器而輕視瓷器,到了宋代,商業發展,飲茶風盛,社會對生活飲食器具的需求量加大,而官僚貴族由於受社會動盪、國力衰弱的影響,也無法再像唐代那樣大量使用金銀器。另外,晚唐五代以來瓷器生產水平提高,精品迭出。北宋初,南方的吳越向宋稱臣,每年大量供奉越窯生產的秘色瓷,其金銀裝飾的瓷器,華貴富麗,宋王朝君臣十分喜愛,使瓷器身價倍增,成為人們追求的時尚之物,這就刺激了各地窯業向創製精品瓷器努力。當然,由於上層社會的提倡,使各階層的人也都趨向使用瓷器,造成瓷器的大普及。茶肆酒樓以懸掛名人字畫、陳設瓷器精品為時髦。而宋代“鬥茶”之風盛,所以對名貴瓷盞(如建窯的“兔毫盞”)競相追求,各地瓷窯也競相仿製、創新,以致新的釉色、新的造型、新的裝飾手法、新的燒造工藝層出不窮,完全打破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單調局面,這就使得宋代瓷器生產取得了空前成就。
宋代的瓷器一改唐代華貴富麗之風,向沉靜素雅、蘊藉雋永的風格演進。其造型、釉色、裝飾,都給人們留下觀賞不盡、回味無窮的感覺。
宋瓷的釉色出現了創新而且豐富多彩的局面。這時,不僅改進了石灰釉的配方,還發明了可以使釉層濃厚的石灰鹼釉。景德鎮窯的影青瓷,汝窯的青瓷,龍泉窯的梅子青瓷,使瓷器真正達到了“如冰似玉”的境界。至於鈞窯的乳光釉、哥窯的炒米黃色釉、定窯的紫釉、綠釉和紅釉,建窯的乳濁黑釉等,也都是空前的。
宋瓷的器型也有大量創新。僅以瓶為例,就出現了玉壺春瓶、梅瓶、花口瓶、葫蘆瓶、雙耳瓶、五孔瓶、瓜棱瓶、膽瓶、琮瓶等等,讓人目不暇接。
宋瓷的裝飾手法也遠遠超過唐代。除利用釉色來裝飾外,還大量運用了印花、刻花、剔花、劃花、畫花、剪紙漏花等技術,使紋飾十分富於變化。
宋代無論是北方、南方,都出了很多窯場,爭奇鬥豔。經過激烈競爭、淘汰、發展,逐漸形成了以一些名窯為中心的“窯系”。

六大窯系

中國北方在六大窯系裡有定窯、鈞窯、磁州窯和耀州窯。南方在六大窯系中有兩個,一個是浙江的龍泉窯,還有是江西景德鎮窯。
龍泉窯主要是以青瓷為主,龍泉青瓷在北宋後期開始走向興盛,到南宋和元代早期達到了高峰,最有代表性的是梅子青,像青梅一樣,釉色非常好。景德鎮窯,主要是燒青白瓷,又叫影青瓷,是介於白和青之間。景德鎮窯一旦形成之後,由於它得天獨厚的條件,獨步了整個窯業,宋代之後就是景德鎮窯的天下了。

  定窯定窯位於今河北省曲陽縣澗滋村和東、西燕山村,古屬定州,故名。山西的平定窯、盂縣窯、陽城窯、介休窯,四川的彭縣窯等均屬定窯系。這是以燒制白瓷為特色的窯系,唐代晚期開始生產,至宋代達到頂峰。除“白定”外,兼燒黑釉、醬釉瓷器,稱“黑定”、“紫定”。定窯產品工藝水平很高,胎料經過細緻篩選,做成的器物胎薄,胎質細密潔白。器物形制非常規整,給人以一絲不苟的感覺。主要器型有碗、盤、瓶、罐、尊、執壺、盒、枕等。其“復燒法”及刻花、印花、劃花裝飾工藝對其他瓷窯有較大影響。

  耀州窯耀州窯位於今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宋屬耀州,故名。唐代開始燒制瓷器,至宋代達到很高水平。與它同時或稍晚時期仿燒這類耀州青瓷的還有今河南省內的臨汝窯、寶豐窯,禹縣鈞台窯,廣州市的西村窯等。耀州窯以青瓷為主,有刻花和印花,也有剔花、劃花等。其青瓷胎質薄灰,青釉光潤肥厚,釉色青綠,俗稱“薑黃色”。器型很豐富,主要有盤、碗、瓶、爐、壺、罐、燈、枕、盒、執壺等。小口、短頸、豐肩,通體刻畫纏枝花卉的梅瓶,以及鳳首提梁、獅子流,通體刻畫纏枝蓮花的倒流壺等,則是耀州窯獨具特色的產品。

  磁州窯以今河北省邯鄲市觀台鎮一帶瓷窯為代表,當時屬磁州,故名。這一窯系乃歷史悠久,規模冠於北方的民窯體系,窯場分布於今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如河南鶴壁集窯、當陽峪窯、扒村窯、曲河窯,山西介休窯,江西吉州窯等。“白地黑花”,即以黑色造成的強烈對比來裝飾器物,是磁州窯系裝飾工藝的最醒目的特點,因而構成了粗獷豪放、氣魄宏大、線條簡潔明快的獨特風格。其器物造型追求生活實用、大方樸素、堅固耐用,富於濃烈的鄉土氣息。胎體較為厚重粗糙,但表面大量施用化妝土,再施透明釉,因而給人以“粗中有細”的感覺。主要器物有瓶、瓮、罐、壺、盆、碗、盤、妝盒、枕、燈、香爐以及各種動物玩具等。

  鈞窯鈞窯在今河南省禹縣神屋鎮、八卦洞等地,當時屬鈞州,故名。河南郟縣、臨汝、登封、安陽,河北磁縣,山西渾源等地也仿燒鈞瓷,從而形成一個龐大的鈞窯系。從北宋一直延續到金、元時代,鈞瓷繁榮期很長,北宋晚期曾作為貢品進入宮廷。鈞瓷的主要產品是一種五彩繽紛的“窯變”釉瓷器。其釉色最富特點。主要著色劑是氧化亞鐵,經高溫還原形成青色或藍色的主基調。又採用氧化銅為著色劑,經高溫還原造成紅色的窯變釉。由於施釉較厚,在燒制過程中釉水熔融流動,紅藍等色交相輝映,形成變幻無窮的艷麗色彩。釉色有天青、天藍、月白、海棠紅及玫瑰紫等,十分豐富。釉面上常帶有密密麻麻的“棕眼”(斑點),呈現出獨有的艷麗精美,構成鈞瓷的非常突出的特徵。此外,釉在熔融狀態下流動,釉面上會產生一種彎曲的細條紋,如同蚯蚓在泥中爬過的痕跡,故稱“蚯蚓走泥紋”。鈞瓷的造型表現為強烈的仿古意味,特別是仿商周青銅器,在模仿中有創新,既古拙高雅,又有時代風格。鈞瓷中最具代表性、最為珍貴的,是北宋晚期為宮廷燒制的陳設瓷,如出戟尊等。

  龍泉窯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金村、大窯一帶,附近的慶元、雲和、遂昌等縣,以及受其影響的福建省泉州、江西省吉安等地,也生產龍泉瓷。龍泉窯分布很廣,初創於五代時期,至南宋達到極盛,元、明相沿。龍泉窯屬南方青瓷,以釉色及造型取勝,尤以青釉見長。最具代表性的釉色是梅子青與粉青,其極品已似青玉,甚至達到翡翠的效果。由於使用的釉屬石灰釉性質,在高溫下易於流動,所以燒成的瓷器釉層薄,釉面光亮,透明度高。南宋龍泉瓷釉層加厚,在高溫下黏度大,不易流動,燒成後有柔和淡雅的玉質效果,透明度低,給人一種含蓄的溫潤感。南宋龍泉瓷多素麵,少有花紋裝飾。

景德鎮窯
江西景德鎮在五代時受越窯影響燒制越窯系青瓷,北宋時期,始創“影青瓷”。影青瓷又名青白瓷、隱青、罩青,是一種由白瓷向青瓷過渡的瓷器。其釉色近白,只在積釉處顯出湖綠色的青色,青色在若有若無之間。此種瓷器胎薄、釉細、紋飾精美,產銷量很大。北宋中、晚期,是景德鎮影青瓷生產的鼎盛時期,以湖田窯產品為代表,達到最高水平。其胎質潔白細膩,器壁極薄,呈半透明狀態。釉色青白,光澤度強,透明度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