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楠

安楠,1962年正月出生,祖籍山東,現定居北京,著名書法家。華藝國際文化產業投資集團總裁,美國好萊塢長城影視公司副總裁,世界華人書法家聯盟發起人兼秘書長,世界華人美術家協會會長,《中華藝壇》雜誌社社長兼網路總監,中國毛澤東書法藝術研究院院長等,首屆中非農業合作(北海)論壇總策劃,《羲之書畫報》早期主辦人,新華非洲網主創人等。
(一),安楠書法 
安楠6歲即學習書法、美術,運筆臨帖,根基牢固。13歲時,他就在詩中寫道:“畫遍祖國山水,詳究古人畫論”、“笑臉朝生活,高歌永奮鬥”,以此來抒發他熱愛藝術,追求理想的抱負。
安楠習書,初學漢隸,再學二王,後又臨習顏真卿、柳公權、褚遂良、智永、黃庭堅、米芾、蘇東坡、趙孟頫、文徵明等人作品,對當代優秀書家尤其是毛澤東的書法藝術也倍加推崇,取長補短。作品以楷書、行書、隸書為主,尤善行草,長於手卷。其楷書書風取法晉唐、揉以魏意,法度森嚴、結構規整、端妍雅逸、下筆自然。而其行、草書則剛柔相濟、行筆流暢、險中求勝,強調和突出書法的韻律和諧之美。
安楠長期從事書法藝術研究和書法培訓,先後培訓近2000名書法學生,並自創《空靈益智書法》教學法,其作品作為禮品送往美國、日本、新加坡、瑞典等國家。他教的書法學生中,有部隊將軍,有著名企業家、影視明星,也有遍布全國的青少年學生。通過對傳統文化的挖掘、研究,他發現書法創作中書法和建築、音樂、舞蹈、拳擊等有著密切的關係,深知這些關聯學科與書法同源而異流,無論在形象、神韻,還是藝術效果上,都達到了理趣會通,相依相融,動靜皆宜、勢法自然的獨特效果。
安為人正大,楠是棟樑才。中華民族自古即崇文尚武,相得益彰。其上可以達道,其下可以修身,在文則有書法,在武則有太極拳。“空靈益智書法”就是安楠先生起初發明創造的,這位實力派青年書法家,正以其獨特的豪情,書寫著自己的藝術人生。
古人主張書法全身力到,即力送筆端。王羲之說:“點、畫、波、撇、屈、曲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安楠認為,書法藝術所說的“力”與傳統太極拳的“力”是一個意思,所謂長鋒羊毫,意貫筆尖,調用潛在力量而“力透紙背”,這才是書法創作的“中國功夫”。太極拳道,當斂心聚神,培養中和浩然之氣,最忌雜念紛飛,心浮氣躁。安楠先生對書法藝術持之以恆,忘我付出。他身為企業集團的老總,在繁忙工作和應酬之餘,擯棄了許多普通人的興趣與愛好,只要進書房、畫室,就翱翔於藝術真境,自得其趣。隨著藝術修養的日漸化臻,生活中的安楠更是真情坦蕩、誠敬謙遜,無論是朋友客戶,還是員工下屬,皆樂於趨之。
“寫字者,寫志也”。書法家不僅僅是模擬、再現客觀自然事物的形象,還要通過從大自然中提取出“勢”來寄托在作品中。鍾繇說“每見萬類,悉數象之”(《用筆法》)。興趣愛好廣泛的安楠,靈感常來源於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大自然的萬事萬物,生姿百態,都深深地激發著他的創作欲望。他的一系列作品,時若蒼鷹凌空,時若鴻鵠群游,時若利劍長戈,時若強弓硬矢……一點一划盡顯機趣,給人以無窮想像力。
無論是書法還是拳法,欲臻大成之境確非易事。拳諺雲“太極十年不出門”,“拳打萬遍,神理自現”。書法亦有池水盡墨、退筆如山之掌故,皆自苦功來。在多年的書法實踐中,安楠似乎一次次找到了自己的風格,卻在不久後又一次次否定了自己,在不斷否定中,創造著藝術新高。
功深藝乃精,德厚光自華,安楠先生在世界華人藝術交流中不斷地創作出更多的佳作,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安楠書法作品欣賞: 
--------------------------------------------------------------------------------------------------------------------------------------------------------------
(二),三十載商旅
改革開放後,安楠先生先後在深圳、海南、四川等地創業,他以人性化的理念在經濟管理與藝術殿堂內運轉自如,遊刃有餘,讓人感慨欽服。現擔任中非民間商會直屬分會秘書長,致力於中非之間文化與經濟的交流與合作;並從事文化產業的組織與策劃,弘揚中華優秀文化,企業文化、教育、礦業等行業企業聯盟的建立。
早在上世紀80年代,安楠先生就投身於改革開放的商海大潮中,歷經百折而不撓,業績非凡;後於1998年,赴雲南、四川投資開發瀘沽湖旅遊景區;於2000年開發青川天然瀝青礦,成就斐然;並致力於文化藝術與傳媒事業的發展,先後成立世界華人書法協會、世界華人美術家協會,於1995-1998辦《羲之書畫報》,策劃、發起成立“世界華人書法聯盟”,創辦了中華藝壇網、中非視界網、新華非洲網等。
2011年10月,安楠先生作為總策劃,中非民間商會在廣西北海成功舉辦了首屆“中非農業合作·北海論壇”。論壇以“農業合作、發展友誼、互利共贏”為主題,以貫徹落實國家對非政策“走出去”的戰略為己任,倡導鼓勵中國民營企業參與中非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不斷開拓合作新領域,探索合作新途徑,豐富合作新內涵,重點探討了中非之間在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冷鏈物流領域內的投資政策和環境,為中非項目合作搭建交流平台,指明投資路徑,確立共贏方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有利地促進了中非雙方夥伴關係及合作機制的建立。與會的相關農業公司以此為契機,通過務實合作實現整合資源、優勢互補、交流經驗、攜手共贏的目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