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科技學院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的前身為農產品加工系,始建於1988年,2002年更名為工程技術系,為適應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2005年更名為工學院。學院下設機械與電子工程系和工程訓練中心,現共開設機械電子工程、機電技術教育、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等7個本科專業,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與套用、汽車檢測與維修等3個專科專業;現有機械設計製造、汽車與數控、電氣工程、電子信息等4個教研室;機械基礎、機械工程、電子信息等3個實驗室;機電工程、光電技術2個研究所;現建有工程訓練中心(機電實踐教學基地)1個校內教學基地,投資1200萬,建築面積達6000平方米的工程訓練中心擁有各類教學設備和儀器近600台套,設備固定資產約700萬元,建有普通車削、銑、刨、磨、鉗工、特種加工、計算機輔助工程、數控加工、數控維修、電氣工程、車輛工程、機電一體化技術、創新訓練等11個訓練區。建有安徽蚌埠機電技師學院、安徽科技貿易學校、安徽第一輕工業學校以及蚌埠北泰汽配工業園、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益益乳業有限公司等近20個穩定的、條件完備的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和校外生產實習基地。

師資力量

師資概況

安徽科技學院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安徽科技學院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
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

為適應學院發展,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和管理上,確立了“加速培養,積極引進”的原則,加大師資隊伍在知識技術套用上的整合力度,不斷健全師資培訓制度、繼續教育制度和企業實踐制度,逐步通過產學研相結合來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科技套用水平。學院現有機電技術教育、機電工程、機械工程、車輛工程、電子工程和電氣工程三個系6個教研室,有電子與電氣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工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和機械製造與車輛實驗教學中心、工程訓練中心4個實驗教學中心。專任教師58人,教師中有教授4人(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15人,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20人,實驗師2人,博士7人,博士在讀10人,碩士45人。

為適應套用型高校建設,不斷加強“雙能型”教師的引進和培養。2011年,學院組織十多位教師參加職業資格技能等級培訓和考核,取得高級工證書;選派10名具有雙能資格的教師參加滁州市人社局舉辦的考評員培訓考核,取得高級考評員資格證書;暑假期間,學院聯合人事處、教務處共同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機械類教師技能培訓,學院專門從蚌埠神舟機械有限公式聘請了三位經驗豐富的高級技師進行指導,全體機械類教師參加了此次培訓,並於十月進行技能競賽,取得圓滿成功。通過培訓和競賽,青年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了整體提升,為套用型人才培養提供堅實基礎。

學院切實將教學工作確立為學院的中心工作,明確教學工作是“一把手工程”,黨政一把手是教學工作第一責任人,加強對教師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和培訓,充分發揮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教師通過帶實習、指導論文(設計)參加企業產品研發和工藝設計,直接了解自己所從事專業的生產、技術、設備現狀及發展趨勢,以便在教學中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提高教師推廣和套用新工藝的能力,加快教學改革;學院定期選拔骨幹教師到企業掛職鍛鍊,把先進的理論知識帶到企業,加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2010年引進了1位教授、3位專任教師,圓滿完成了教師引進任務。在2010年質量工程項目中,我院姚智華老師獲得省級“教壇新秀”稱號。在雙能型教師的培養上,學院組織了張玉山、宛傳平兩位教師參加國家勞動部鳳陽縣職業技能鑑定站組織的職業資格培訓及考試,並取得高級工證書。2012年,學院組織9位教師參加職業資格技能等級培訓和考核,取得高級工證書;10教師獲得校“雙能型”教師稱號; 2位教師晉升為副教授,3位教師晉升為講師。

2009年學院教師共承擔各類課程兩百多門,教師平均工作量飽滿,除特殊原因外,所有教師均能達到或超過額定工作量。2009年引進了8位專任教師和2位輔導員,圓滿完成了教師引進任務。在2009年校級質量工程項目中,學院姚智華老師獲得“教壇新秀”稱號。2012年學院引進了4位專任教師和1位輔導員。

學院重視加強教師隊伍套用能力培養,鼓勵和支持教師積極承擔實踐教學任務、參與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積極加強“雙能型”教師的引進和培養。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實驗/實踐教學方式、方法的研討,加強教學儀器設備使用技能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動手能力。

專家教授

陳杰平 教授 博士

陳杰平 陳杰平

研究方向::機械CAD 機電一體化、車輛CAD控制

劉純利 副教授

劉純利 劉純利

研究方向:單片機、DSP 數字圖像處理

夏顯明 副教授

研究方向:虛擬現實技術研究與套用、現代製造技術研究與套用、數控技術與仿真

夏顯明 夏顯明

教學機構

機構名稱主任功能
工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陳 豐(主任) 承擔我院六個專業機械基礎類課程的實驗教學工作,如:工程力學、機械原理與設計、液壓與氣壓傳動等
機械製造與車輛實驗教學中心 喬印虎(主任) 承擔我院機械類和近機類專業的專業課程實驗教學工作,如機械製造技術、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等
電子電氣實驗教學中心 陳 娟(主任) 承擔六個本科專業電類基礎課程實驗教學和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課程的實驗教學
丁西明(副主任) 承擔電子信息專業的全部專業課程實驗教學任務

成果

學院廣大教師積極參加科研、教研工作,主持科研項目47項,其中省級4項,廳級15項;科研經費62.3萬元;發表第一作者科研論文174篇,其中SCI2篇,國家重點31篇,國家級98篇;申請專利7項,獲批專利3項;指導第1-4批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30項;鑑定成果6項。主持教研項目17項,其中省級5項,校級12項;發表教研論文5篇,教學成果1項,主編或參編國家統編教材5部。

思想理念

在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上,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努力將學生培養成具有基礎紮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富有創新精神的複合型人才。在學生工作方面,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對學生要求嚴格,學習風氣濃厚、創新意識強。2005年在滁州市首屆“通力杯”青年創業設計大賽上,我院學生主持設計的《矽沙污染治理設備開發有限公司》作品榮獲大賽創業設計銀獎;2006年在滁州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上,我院作品《畜類糞便生產複合肥設備中連續發酵裝置的研發與銷售》榮獲大賽優秀獎,並在第二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上榮獲銅獎;2007年在第二屆“挑戰杯”安徽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中,我院學生設計的《小型農用水泵通用快速定位裝置》又獲得了大賽銀獎的優異成績。幾年來湧現出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有35名學生榮獲“省級三好學生”、“品學兼優畢業生”、“優秀學生幹部”稱號,有550多名學生榮獲各種校級先進個人稱號,有4個班級榮獲“省級先進班集體”稱號,有30個班級榮獲“校級先進班集體”稱號。

學院在近20年的建設和發展過程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緊緊圍繞學科建設、專業特色和課程建設,大力發展機械電子學科,培養適銷對路人才;以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為龍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服務中等職業教育和地方經濟;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和技能訓練,培養創新複合型人才,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較為鮮明的、在安徽省特別是皖北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和實力的工科學院。

今後,學院將在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規模、結構、質量、特色和效益協調發展,深化改革,加強建設,強化管理,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切實推進我院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