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名人館[合肥市包河區]

安徽名人館[合肥市包河區]
安徽名人館[合肥市包河區]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徽名人館位於合肥市濱湖新區(包河區),占地面積6.5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整體建築設計巧妙融合了徽派建築和皖南民居的建築風格。該館一層由3D影院(學術報告廳)、互動體驗廳、國學講堂、數位智庫和臨時展廳等組成。二、三層為基本展陳區,展陳面積1萬平方米。作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素質教育基地,安徽名人館成為合肥濱湖大城市風貌的新地標和民眾旅遊的新熱點。於2015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

基本信息

簡介

從遠古到新中國,在安徽歷史中,留下了許多重要人物的足跡。10月10日起,安徽名人館正式開館,這些赫赫有名的歷史人物將正式集中“亮相”,遊客可以免費進館感受120餘位安徽名人的事跡與魅力,感受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底蘊。

館區內容

基本介紹

安徽名人館安徽名人館
名人館內包含廉潔奉公的北宋清官包拯、雄才大略的軍事家文學家曹操、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作為國內面積最大、聚集名人最多的名人專題類博物館,安徽名人館展廳遵照時間脈絡,分為“文明曙光中的先祖”(遠古——先秦)、“智慧星空中的先知”(秦漢——南北朝)、“文化繁榮時的先賢”(隋唐——宋元)、“鞏固金甌中的先驅”(明朝)、“學派林立時的先進”(清朝)、“變革中探索的先導”(晚清——民國)、“烽火中前行的先鋒”(民國——新中國)、“藝苑奇葩中的先伶”(清朝——新中國)等八大展廳,重點展示了95組120餘位名人事跡,800名人建有詳細檔案,還有5000多位名人電子錄入。
“整個展館總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融合了徽派建築和皖南民居的建築風格,場館外立面採用徽派建築經典的黑白灰三色。”安徽名人館工作人員王高介紹。

展區介紹

分1個大展廳和8個小展廳
相比在大蜀山的安徽名人館(老館),新館展廳面積大了不少。安徽名人館副館長蘇俊透露,新館整個展廳共3.8萬平方米,其中2萬平方米為展區。蘇俊介紹,除了二樓中央這個大展廳之外,二樓和三樓南北兩側,還分別有4個展廳,每個展廳按時代分別有不同的主題。一樓將是功能區,給喝茶遊客休息,此外還有一個蠟像館和國學禮堂。

安徽名人館安徽名人館
除了展出本土著名人物外,一些在安徽留下濃墨重彩的“客籍名人”也會在館內走道兩邊展出,如李白、杜甫、歐陽修等。
新館在布展上,很好地利用了高科技手段。雕像都是高仿真的,布展還採用了大量的視頻、短片等方式,讓遊客們通過又酷又炫的聲光電的效果領略安徽名人的風采。蘇俊稱,“遊客若從頭到尾細看,至少要三個小時。”
第一展廳主題:文明曙光中的先祖(遠古-先秦)有巢氏、燧人氏、莊子、老子等
第二展廳主題:智慧中的先知(秦漢-南北朝)張良和范增對弈、神醫華佗搗藥、三國曹操父子、周瑜行軍打仗、花木蘭代父從軍等功能區(給喝茶遊客休息)、蠟像館、國學禮堂
第三展廳主題:文化繁榮時代的先賢(隋唐-宋元)最值得看的是一尊包公銅像,背景是如今的包河公園
第四展廳主題:鞏固金甌中的先驅(明朝)端坐龍椅之上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站在巨幅算盤下凝神思考的珠算發明家程大位
第五展廳主題:學術林立時的先進(清朝)裡面有一座實體古民居,雕樑畫棟,古民居外就是一條徽州老街,開文墨莊、歙硯博古軒、清風客棧等閣樓,讓人有穿越之感。
第六展廳主題:變革中探索的先導(晚清-民國)如李鴻章與淮軍、劉銘傳等

中央大展廳入門即可看到一塊安徽歷史名人大浮雕
第七展廳主題:烽火中前行的先鋒(民國-新中國)如陳獨秀、胡適、陶行知等
第八展廳主題:藝苑奇葩中的先伶(清朝-新中國)
展示安徽省地方戲曲徽劇、黃梅戲、廬劇和花鼓戲,以及京劇鼻祖程長庚和黃梅戲藝術家嚴鳳英的風采

館區特色

安徽名人館安徽名人館
與傳統的博物館不同,安徽名人館採用了電影美術手法和國內先進的聲、光、電、多媒體雷射全息等高科技手段,增加了不少互動體驗項目,讓整個展館融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於一體。“場景式布置是名人館展陳布置的一大特色,安徽名人館以最形象化的手段讓遊客們迅速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跡。”王高說。在詹天佑展區,一列火車穿行在崇山峻岭之間,旁邊,鐵路先驅詹天佑的單人塑像拄杖遙望。在“學派林立時的先進”(清朝)展廳,一座實體古民居雕樑畫棟,古民居外,一條徽州老街上,開文墨莊、歙硯博古軒、清風客棧店招林立,墨莊裡,店家與讀書人打招呼的畫面呼之欲出,讓遊客仿佛置身於繁華的清朝街道。此外,遊客還可通過感應設備體驗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寓教於樂。

預開放

自2010年9月竣工後,位於濱湖新區的安徽名人館何時能正式對外開放,一直倍受市民期待。
11月7日下午,該館自布展後首次對媒體開放了20分鐘,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進入館內進行了實地探訪。在這裡,除了可以看到眾多歷史上的安徽名人蠟像、銅像外,您還能在館內學五禽戲、觸屏畫畫寫字、逛徽州老街、唱黃梅戲等地方戲曲。石榴樹、青松、青草組成了綠色風景,護欄等附屬設施也處處體現著徽派建築特色。從館外拾級而上穿過主入口後,直接到了該館第二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方一塊巨大的青灰色人物浮雕,浮雕的主背景是安徽的地理版圖,刻有老子、莊子、包公、朱元璋、胡適等安徽名人中的代表性人物,“遠看就像一個個人物從版圖中走出來一樣。”
整個館內,初步計畫展出安徽名人超過800位,“其中將重點展示100多位。”相關人士介紹,除了安徽籍的名人外,在安徽留下重要足跡的人物也將展出。

展望

早在今年3月份,安徽名人館就進入了試運行階段,吸引了眾多國內外遊客參觀,目前已接待遊客49萬人次。“試運行的6個月間,安徽名人館頗受青睞,特別是在今年的國慶黃金周期間,7天時間接待遊客超7.6萬人次,平均每天都超過一萬人次,在安徽省市內景點的參觀人數達全省第一。”王高介紹。
除了目前已經全部開放的8大展館,後期還將建成名人蠟像館並打造3D版的名人電影,並致力於安徽名人資料庫、資料庫的打造,讓遊客通過多種方式感知安徽名人的魅力。“集中全省文化資源,吸取地方研究會研究成果,讓名人館不僅是安徽名人的展示平台,更成為一座研究名人、研究歷史的權威研究機構和學術交流場所。”王高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