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經典童話與故事

安徒生經典童話與故事

《安徒生經典童話與故事》中的安徒生童話大致可分七個系列:有魔幻成分的故事,如《影子》、《鐘聲》等;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如《醜小鴨》、《跳高能手》等;以樹木花草為主角的故事,如《小伊達的花》等;以無生命物體擬人化作主角的故事,如《堅定的錫兵》、《織補針》等:在奇異世界裡的現實故事,如《夜鶯》等;在可辨認的世界裡的現實故事,如《園丁和主人》等:以作者為主角的故事,如《看門人的兒子》、《在柳樹下》等。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安徒生經典童話與故事》由灕江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作者:(丹麥)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 譯者:石琴娥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偉大的丹麥作家,創作有詩歌、劇本、小說,以其童話創作不朽於世。一生共發表170多篇童話故事,最著名的篇章有《堅定的錫兵》、《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和《海的女兒》等,它們早已成為童話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石琴娥,當代著名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外文所北歐文學專家。曾長期在我國駐瑞典和冰島使館工作,為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挪威奧斯陸大學訪問學者和教授。譯著有《埃達》、《薩迦》、《尼爾斯騎鵝歷險記》、《安徒生童話與故事全集》等。曾獲瑞典作家基金獎、第五屆(2001)和第六屆(2003)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2010年獲安徒生國際大獎(2006)。2007年獲中國翻譯協會資深翻譯家榮譽證書,2010年獲丹麥國旗騎士勳章。

媒體推薦

如果有人5歲了,還沒有傾聽過安徒生,那么她的童年少了一段溫馨;如果有人15歲了,還沒有閱讀過安徒生,那么她的少年少了一道銀燦;如果有人25歲了還沒有品讀過安徒生,那么她的青年少了一片輝碧;如果有人35歲了還沒有了解過安徒生,那么她的壯年少了一種豐饒;如果有人45歲了還沒有思考過安徒生,那么她的中年少了一點沉鬱;如果有人55歲了,還沒有複習過安徒生,那么她的晚年少了一份悠遠。
——張曉風
安徒生30歲時,他的創作生涯忽然開始了一個大的轉折。“我要爭取未來的一代。”他在寫給一位朋友的信中說。從此童話成了他主要的創作活動。
1835—1845的十年間,是安徒生創作的最活躍的時期。他將這一時期的作品稱之為“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這些故事充滿了美麗的幻想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同時也富有詩情。
1845—1852年,是安徒生童話創作的第二個時期。當時丹麥人民的生活極為艱苦,所以他把這一時期的作品叫作“新的童話”,它們真實地反映當時社會的現實,替苦難中的人們發出了抗議的呼聲。
1852—1873年,是安徒生創作的第三個時期。這個時期的作品,他不再叫作“童話”,而乾脆名為“新的故事”。它們篇篇都是現實的寫照,寄託著他壓抑著的忿懣、憂愁,但也蘊含著他的希望和理想,也標誌著他的晚期創作風格的成熟。
——葉君健(《外國名作家大詞典》)
安徒生的童話取材雖然相當廣泛,不過主題卻比較集中單純,那就是表現真善美,抱著浪漫主義的幻想去追求人類的理想境界,如仁慈、同情、寬容、博愛等,宣揚“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
——石琴娥

圖書目錄

火絨盒
豌豆上的公主
小伊達的花
拇指姑娘
幸運的套鞋
春黃菊
沒有圖畫的畫冊
堅定的錫兵
雪人
真美麗!
瓶頸
蝴蝶
誰是最幸福的?
在兒童室里
小克勞斯和大克勞斯
傷心事
小美人魚
皇帝的新裝
“她真是個窩囊廢!”
伊勃和小克里斯蒂妮
單身漢的睡帽
隱藏著,但沒有被忘記
野天鵝
夜鶯
牧羊女和煙囪清掃夫
老爺爺做事總是對的
一個豌豆莢里的五粒豆子
住在食品店老闆家的小精靈
十二個搭郵車來的
搬家日
醜小鴨
賣火柴的小女孩
貝得、彼得和皮爾
小精靈和夫人
新世紀的繆斯女神
淘氣的小男孩
荊棘叢生的通向榮譽之路
乾出點名堂來
踩踏麵包的姑娘
筆和墨水台
笨蛋漢斯——重新講一個老故事
小豬存錢罐
賽跑者
家養公雞和風信公雞
蜣螂
民歌之鳥
綠色的小東西
夏天的報信花
癩蛤蟆
影子
雪女王
在柳樹下

序言

一個劃時代的高度
石琴娥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出生在丹麥菲茵島奧登塞城的一個窮苦鞋匠的家裡。父親每天干活掙錢還難以養家餬口,母親還要當洗衣婦掙錢補貼家用。1816年,當兵的父親回到家來不久就病死了。母親只得改嫁給另一個鞋匠,依然當洗衣婦掙錢餬口。
在艱辛困苦的童年裡,安徒生當過學徒,學過裁縫,也曾在濟貧學校上過學,談不上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僅能粗粗地認識點字而已。但是他憑藉了自己的堅強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遭受了一連串的碰壁之後,居然在首都哥本哈根登上了舞台,扮演一名不起眼的小角色。然而由於嗓音變化和自身條件限制,他不得不放棄舞台生涯。他又通過各種關係,在王家劇院副院長科林的扶掖下獲得了一筆國王獎學金。安徒生轉而專注於寫作,他寫詩歌、散文和戲劇,創作了自傳體長篇小說《即興詩人》(1835),隨後又發表了小說《奧·梯》(1836)和《僅是一個樂師》(1837)。《即興詩人》等三部小說使得他蜚聲丹麥文壇。他的劇本《黑白混血兒》(1840)也終於在哥本哈根的王家劇院上演並且取得了成功。安徒生在發表《即興詩人》的同一年,也發表了他的第一本童話故事集,起初,他自己也把童話看成是“小玩意兒”,並不曾意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才華所在。反倒是他的摯友、丹麥物理學家奧斯忒看出了他的才華應該朝什麼方向發揮。他對安徒生說,如果長篇小說能使他出名,那么他的童話將使得他不朽。奧斯忒的預言得到了應驗,安徒生的童話果真傳遍了全世界,而且至今還在流傳。
安徒生從1835年發表他的第一本童話故事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起,一生共發表了一百七十幾篇童話故事。正是童話故事這種文學形式奠定了他在丹麥和世界文壇上的突出地位,使得他從一隻“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安徒生的童話大致可以分成七個系列,即:有魔幻成分的故事,如《影子》、《鐘聲》等;以動物為主角的故事,如《醜小鴨》、《跳高能手》等;以樹木花草為主角的故事,如《小伊達的花》等;以無生命物體擬人化作主角的故事,如《堅定的錫兵》、《織補針》等;在奇異世界裡的現實故事,如《夜鶯》等;在可辨認的世界裡的現實故事,如《園丁和主人》等;以作者為主角的故事,如《看門人的兒子》、《在柳樹下》等。
安徒生的童話取材雖然相當廣泛,不過主題卻比較集中單純,那就是表現真善美,抱著浪漫主義的幻想去追求人類的理想境界,如仁慈、同情、寬容、博愛等,宣揚“真善美終將取得勝利”的樂觀主義信念。他把上帝視為真善美的化身,最徹底的真善美是統一在上帝的意志之中的,只有上帝才能引導人類走向“幸福”和“極樂”。因而他雖然把滿腔同情傾注在窮苦人身上,希望他們能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卻又無法為他們找到擺脫不幸的出路,於是只好寄幻想於發一筆阿拉丁神燈式的飛來橫財,或者碰到意外奇遇而平步青雲。他無情地揭露和鞭撻當時社會的假醜惡,嘲笑諷刺上流社會的昏庸愚蠢和殘暴貪婪,卻又無法改變眼前的現實,於是只好以傷感的眼光看待周圍這一切,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消極情緒。因而他的童話里往往既充滿了浪漫主義的幻想,又有像唱讚美詩那樣虔誠的道德說教。對於這些疵點,我們只能惋惜地說,那是時代在他的作品中留下的烙印和痕跡吧。
安徒生的童話立意新穎,表現手法奇特,富有獨到的創造性和求新意識。他把民間故事、神仙故事、神話、寓言、薩迦傳說、詩歌甚至短篇小說都融合到童話中來,從而把童話提高到了一個劃時代的高度,賦予了童話以全新的面貌、更寬拓的取材範圍和前所未有的深刻內涵。不妨從收進本集子的童話中舉出幾個例子: ——《皇帝的新衣》原本是一個西班牙王子系指堂·胡安·曼努埃王子(1277—1347)。寫的故事,這個故事流傳得很久,早已為人熟知,西班牙大作家塞萬提斯(1547—1616)也曾在他的戲劇中運用過這個故事作為素材。它的內容是說有個國王自吹從來不會聽信謊言,卻還是上當受騙了,故事的結局是那個國王光著身子在朝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過,大家都噤若寒蟬不吭一聲。安徒生改寫這個故事時在結尾處讓一個孩子喊出了“他沒有穿衣服”這句真話。這個改動確實是神來之筆,把整個故事升華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富有更深刻的哲理含義。正是由於那個孩子的一聲呼叫,歐洲乃至全世界便有了一個時常被引用的“典故”——“皇帝的新衣”。
——《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聖誕故事是安徒生在出國旅途上倉促成篇的,起初他只是按照年刊編輯寄來的畫片上的要求,寫了小女孩在火柴的微光中見到了烤鵝和她的祖母等情節。完稿之後安徒生總覺得仿佛缺少了什麼,思索了很久之後才添上了小女孩在大雪中死去的結局。這個結局灌注了他極大的同情卻又愛莫能助的憐憫,把整個故事從平淡化為神奇,令人讀來心酸,甚至為那個小女孩灑下一掬同情的眼淚。然而這個結局卻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教會的衛道士們指責說:在除夕之夜可憐無助的小女孩得不到人間的溫暖而凍死街頭,這是對宗教的大不敬,也是對教會慈善事業的惡意中傷和醜化。還有許多人也非難說結局過於悽慘,會毒害幼小的心靈,因而不許兒童閱讀。更有甚者,美國一個頗有名氣的作家為安徒生改寫了故事結局:原來小女孩的祖母不曾到真正的天堂去,而是移民到了大洋彼岸的“人間天堂”美國去了,當上了“美籍丹麥人”,於是腰纏萬貫的美國奶奶便回國探親,把小女孩接到美國去享受有溫暖的壁爐、肥美的烤鵝,還有聖誕樹的美國式的幸福生活。
——《小美人魚》的故事是從《灰姑娘》脫胎而來的。然而和美麗的灰姑娘不同的是:她並沒有得到仙女幫助,最後也沒有喜結良緣的幸運。小美人魚出於對愛情的忠貞,不忍心舉起女巫給的尖刀殺死王子以求得自己活命。在王子迎親之夜,她寧可縱身跳入大海讓自己的身軀一點一點地化為泡沫而無怨無悔。這就打破了王子美女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神仙故事和民間傳說約定成俗的傳統。小美人魚終於沒能得到心愛的王子,卻變成了世代相傳的不朽藝術形象:坐落在哥本哈根朗格寧海濱的小美人魚塑像已經成了丹麥在國際上的化身和象徵。
——《她真是一個窩囊廢!》寫的是安徒生自己的童年回憶,那個洗衣婦其實就是他母親的縮影。故事的核心是洗衣婦酗酒成癖,因而受到周圍的挖苦譏刺,直到死去還被人說成是“不中用的廢物”。然而安徒生記起了他母親曾對他說過的話:喝酒固然不對,但是洗衣婦幹活那么辛苦,經常整天站在冰涼的河水裡,還不能天天吃上一頓熱飯,她要喝點東西來暖暖身子,但是除了燒酒沒有更好的東西。於是安徒生把故事的基調改變成寬容和諒解。這一來不僅使得洗衣婦這個受人鄙視的角色獲得了同情,也使得整個故事有了更深刻的內涵。
在寫作手法上,安徒生也有許多可圈可點的獨到之處。他並不一味刻意去寫要讓孩子看得懂的兒童故事。他的童話有不少含義深奧,只有大人才能夠理解,但是他相信:孩子光是看故事也會喜歡的,故事情節本身就足以把孩子們吸引住。而童話里的深刻含義儘管他們當時未必能夠領會,但是等到他們長大起來,自會回味無窮的。
在語言風格上,安徒生童話里大量運用了丹麥下層人民的日常口語和民間故事的結構形式,因而語言生動流暢,樸實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安徒生正是由於在寫作手法和語言風格上的獨特性,才創造出了醜小鴨、沒有穿衣服的皇帝、小美人魚等一批膾炙人口的藝術形象。這些形象已成為歐洲語言中的典故並且被收進了詞典。比方說“皇帝的新衣”,幾乎人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極其尖銳的諷喻。 我們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離開安徒生髮表第一本童話故事集——《講給孩子們聽的故事》,也已經有一百五十餘年了。但是,在新的世紀裡,不管社會有多大變革、進步,科學有多發達,經濟有多繁榮,人類都需要完善其身,提高素質,加強修養和陶冶情趣。這並不是能畢其功於朝夕之間的事情,而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從各方面培養提高,這是一個從小開始的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包括安徒生的作品在內的童話就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尤其在保持純正的赤子童心和增強幻想和想像力方面。安徒生的名字將會和其他古典作家一起永存在世界文學史上。他的經典作品仍將代代相傳下去。安徒生童話像一顆掛在夜空中的星星,永遠會發出明亮而美麗的光芒,在天際閃爍著,照耀著我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