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塔·湯普森·米爾斯

1876年(光緒二年)伴隨失聰的弟弟到羅徹斯特聾啞學校上學,受聘於該校任教。 1895年,米爾斯先生去世,長老會停止經費供給,學館被迫停辦。 1923年,湯普森將學校工作全部移交卡特教授,退休遷居南京。

安妮塔·湯普森(Annetta Tnompson,1853-1929),女,生於美國紐約州普塔基鎮。1876年(光緒二年)伴隨失聰的弟弟到羅徹斯特聾啞學校上學,受聘於該校任教。翌年,接受專門訓練,入威利斯萊學院學習。此間結識正在中國傳教的神學博士查爾斯·羅傑斯·米爾斯
1884年(清道光三十四年)來華,在登州(今蓬萊縣)與先期來華查爾斯·羅傑斯·米爾斯結為夫妻。時中國聾啞教育處於空白,米爾斯夫婦決定在中國創辦聾啞學校。湯普森首先學會漢語,並進行字音研究,經過一段籌備工作,於1887年(光緒十三年)在登州成立啟喑學館。初聘當地華人李元愷助教,招生1人,後增至4人,經費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提供,學生衣食全由學館提供,為中國第一所聾啞學校。
1895年,米爾斯先生去世,長老會停止經費供給,學館被迫停辦。湯普森繼承夫業,一面在鄉間布道,一面辛勤撫育兒女,仍不忘恢復聾啞學校,多次向歐美各國友人發信聯繫,請求幫助。美國羅徹斯特聾啞學校校長Z·F·威斯特維利來信,表示願意幫其試辦1年。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湯普森放棄傳教,遷校煙臺,在通伸一所客棧中租賃2間平房,招生7名,開始專門從事聾啞教育工作。
1900年,湯普森利用亡夫撫恤金、貸款和募捐,在煙臺東山海濱購地17.50畝,建1棟2層樓房和數間平房新校舍。此後20年間,學校歷經艱難,湯普森始終以極大熱情堅持辦學。為爭取更多的社會力量支持,湯普森常年奔走於社會各界之間,多次西行歐美,通過集會、演講、放幻燈、報刊、廣播等,宣傳中國的聾啞教育。
1906年,在美近兩個月,作報告29次,書寫信件40餘封,接受多次採訪。1907年,帶領1名教師、3名學生,在中國16個城市舉行50餘次集會演講,推動中國的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相繼有保定、杭州聾啞學校建校。其辛勤努力和頑強精神也得到美國各界人士同情和讚賞。美國第二十六屆總統羅斯福和許多知名人士都接見過湯普森,對其從事的事業給予讚揚和支持。海倫·凱勒向社會各界呼籲,幫助中國的聾啞孩子,並以海倫·凱勒基金會的名義贈送700多元美金。美國200多處聾啞學校的學生,發起援助中國聾啞兒童活動。
1909年(宣統元年),煙臺聾啞學校接到美國長老會通知,確定學校從此由長老會委員會領導,並供給經費45000美元。學校由此兩次征地28.50畝,擴大校舍。至1923年,學校已有樓房6座,平房數10間,教具、標本等也皆齊備。課程以語言、文字、工藝為主,教材由湯普森翻用美國羅徹斯特聾啞學校的教材和自行編寫教材。
為使聾啞教育後繼有人,1906年,湯普森說服外甥女、美國加勒德大學著名聾啞教授A·E·卡特來學校任教,在其協助下,學校面貌又有改觀。翌年改啟喑學館為煙臺啟喑學校,開始招收聾啞女生,後又聘請女教師,成立女生學房。1923年,湯普森將學校工作全部移交卡特教授,退休遷居南京。1929年4月病逝,終年7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