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陵人家

守陵人家是一部三十集大型古裝電視連續劇,講的是滿清政府的鐵騎踏破紫禁皇城,剛剛即位的順治皇帝福臨尚且年幼,攝政王多爾袞與親王豪格及其手下鰲拜成為把持朝政的兩派。新主入關,滿漢關係成為清廷討論最多的話題,而對於前朝皇帝陵墓的去留問題,成為兩派勢力爭論的焦點。

基本信息

故事梗概

滿清政府的鐵騎踏破紫禁皇城,剛剛即位的順治皇帝福臨尚且年幼,攝政王多爾袞與親王豪格及其手下鰲拜成為把持朝政的兩派。新主入關,滿漢關係成為清廷討論最多的話題,而對於前朝皇帝陵墓的去留問題,成為兩派勢力爭論的焦點:以豪格、鰲拜為首的“毀陵派”認為挖掘明陵,不僅僅可以提高清室威嚴,還可以獲得大量金銀珠寶,從而富國強兵,並派自己的得力手下潛伏十三明陵,藉助修陵官員的貪婪伺機行那毀陵事宜;目光長遠的多爾袞和孝莊太后則認為明十三陵可保不可毀,他們認為大清王朝初定天下,毀掉皇陵可能激起漢族民憤,清朝要在中原站穩腳跟,僅僅靠兵強馬壯不可為之,更重要的還是滿漢和睦、並任用漢人、實行漢制,不僅如此,十三陵文化乃漢文化之精華,掘陵必定會造成巨大損失,於是,以多爾袞、孝莊太后為首的“保陵派”通過與豪格一派的明爭暗鬥,保護著皇陵。

正當清政府內部兩種勢力劍拔弩張之時,由明朝錦衣衛後裔以及守陵太監的後代們組成的民間“守陵組織”,也正在用他們獨特的方式守護著十三陵。歷史造化,讓崇禎皇帝之女長平公主和秉筆太監王承恩之義子李青雲在皇城根天壽山相見,兩人共同的敵人和父輩傳奇的人生讓他們走到一起,儘管對於清王朝取代明朝江山已經無可奈何,但他們仍然把最後對漢室的寄望放在守護十三陵上,於是組織民間守陵隊伍,日夜護陵,不敢怠慢。而袁崇煥的後代袁文弼,被派往十三陵充當守陵部隊,身負家仇的他一直暗地尋找著自己父親的屍骨以及承擔著為父親平反昭雪的願望。而當他識破長平公主身份之時,心中的怒火終於爆發出來,他要用父親的刀砍掉崇禎的女兒!李青雲經歷了與公主由誤會到相知的過程,自然不會允許袁文弼這么做!他像義父保護崇禎皇帝一樣保護著長平公主,使得這位斷臂之女再也毫髮無傷。

連李青雲都尚不得知的是,他有一個堂兄喚作李青風,一個“藏寶圖”事件,讓二人小時分離,各不知所蹤。可不料十幾年後,就在這十三陵中,兩人卻成了生死對立之人,一個守護皇陵,另一個卻因被盜墓賊收養成了名副其實的“王一鏟”,他聯合劉孔昭之徒、大惡人焦三在十三陵行不義之舉。大明女將秦良玉的孫女受奶奶之命,尋找周世顯,以伺機在京城反清復明,而年少純真的他卻不懂政治鬥爭,即使被盜墓者王一鏟愛上也不敢相信他就是盜墓之人。馬鈴兒下意識的拒絕著王一鏟的愛情,卻對李青雲產生了愛意,無奈長平公主的緣故,這段愛情一直深藏在心底尚未宣洩。此時,宮廷之內,皇陵之內,劍拔弩張,各自形成相互潛伏、明爭暗鬥的兩派組織。

正當十三陵險遭危難之時,皇帝順治降旨,言“叔父”多爾袞駕崩西去,新政府安撫明朝舊故,並親臨天壽山,厚葬崇禎和王承恩,袁文弼與李青雲也義結金蘭。儘管如此,清廷內部關於保陵、毀陵的鬥爭並沒有結束,豪格的舊部鰲拜仍然以此作為政治鬥爭的砝碼;而曾經刺殺多爾袞的刺客,江南名妓柳如是和一度失蹤的前明駙馬周世顯,再度現身天壽山,此二人的到來使得李青雲尤其是長平公主極為震動,面對曾經棄己而去的夫婿周世顯,長平公主久嘆命運弄人,再看陪伴身邊的李青雲,不禁心生憐憫。

一心想恢復大明的周世顯、柳如是說服長平公主,準備藉助守陵組織,實施復國大業。大清明主,讓李青雲感受頗多,他深知百姓疾苦,極力建議長平公主放棄反清,深受柳如是影響的長平公主無法理解李青雲的想法和做法,她準備離開皇陵。

孝莊太后的肺腑之言,讓長平公主放下了復仇之劍,柳如是也被這個偉大的政治女性所震撼。可就在長平準備重新面對生活的時候,被清朝賜婚朝鮮。萬念俱灰的她放棄一切,剃度出家。而馬鈴兒卻在一蹶不振的李青雲面前默默付出,用自己的真愛撫平他愛情的創傷。

康熙皇帝登基,除掉鰲拜乃是頭等大事,這本跟十三陵人士毫無干係,可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鰲拜居然將毀陵進行到底,作為自己政治鬥爭的最後砝碼!又是孝莊,她把守陵人家集中到一起:要守住國家,才能守住皇陵。守陵人家最後幫助滿清,除掉大患。

惡人焦三被處死,王一鏟懺悔赴死卻被離棄赦免,為了自己的兒子,他與妻室賽秋香加入了守陵隊伍;袁文弼與董小宛、李青雲與馬鈴兒也在十三陵得以世代相傳。

為了滿漢團結、民族統一和保護文化遺產,在孝莊和康熙皇帝的努力下,接受漢臣建議,成立守陵部隊,李青云為首的民間守陵組織接受整編,官民一家、滿漢一體,開始世代守護十三陵,保護這個世界級的文化遺產。

主創人員

總策劃:張之良(人大財經委主任,是項目最先發起人之一)

張振義(新華社資深記者)

劉霆昭(北京日報高級記者,北京社科院研究員)

總編劇:桑曉琳

導 演:待 定

該劇涉及到的文化內容:

1:中國的皇陵文化;

2:中國周易文化;

3:中國傳統的鬼神文化;

4:中國傳統的中醫藥文化;

5:中國傳統的飲食文化;

6: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文化。

立意和主題:

立意:向觀眾宣揚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

主題:和諧社會、名族團結、各民族文化大融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