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文存許紀霖自選集

中國知識群體的人格類型 中國知識分子的自由主義傳統 知識分子與人文精神

圖書信息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第1版 (1999年1月1日)
平裝: 40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24
ISBN: 9787563327751
條形碼: 9787563327751
尺寸: 22.2 x 14 x 2.2 cm
重量: 440 g

作者簡介

許紀霖,一九五七年生於上海,一九八二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政治系並留系任教。一九八八年在職獲得中國近現代政治思想史專業碩士學位。現為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上海歷史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近年來主要從事中國現代思想史、知識分子的研究和當代文化批評。發表的著作有《無窮的困惑.近代中國兩個知識者的歷史生涯》、《智者的尊嚴、知識分子與近代文化》、《精神的煉獄現代化變遷中的知識分子》,《中國現代化史》州編、《第三種尊嚴》,《尋求意義、現代化變遷與文化變遷》和《暖昧的懷舊》,並在海內外發表學術論文和文化評論一百餘篇。

內容簡介

《學人文存 許紀霖自選集》介紹了:一代有一代之學術,一代有一代之學人。學術所依託者,學人也。學人須由學殖養成,非純由天資鑄就。學殖者漸,天資者頓,而學術的規律是“漸”的。基於這個“漸”的規律,出版人便有義務在當代學術的積累與整理上做一份工作,以助成學術之進步。這是我們出版此叢書的初衷。
新時期(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以來,中國學術界湧現出一批新學人。他們大多有過對社會動亂與變革的體察,受過“西風”漸欲迷人眼的種種思潮的衝激,有過放眼望洋的蹈厲,亦有過躲進小樓的沉潛。他們在80年代初嶄露頭角,繼而漸趨成熟。90年代以來,這批學人更以一種成熟的心態,對新世紀的學術前景作了從容的思考。由此我們也就有理由期望他們在步入下一個世紀的時候,成為新世紀通博的學術大家。這樣的大家是現代化中國所迫切需要的。因為一個民族,在其步入現代化的日寸候,倘不能對自身的存在作出健全、合理的解釋與肯定,那便是崩潰的開始。學人的使命,究其根本正在於作出這樣的解釋與肯定。我們不能在擁有了技術之後卻失去了精神。這在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中,是可堪憂心的問題。

目錄

自 序
中國現代化的歷史反思.
中國知識群體的人格類型
人世與出世:進退維谷的兩難困境
外圓與內方:近代知識分子的雙重人格
超然與介入:東西方知識分子的一種比較
中國知識分子的自由主義傳統
中國自由知識分子的參政(1945——1949)
曾國藩:中國式的入世禁慾
黃遠生:懺悔中的靈魂升華
胡適:社會改造中的理性貧困
梁漱溟:現代中國的內聖外王
丁文江:出山不比在山清
周作人:現代隱士的一幕悲劇
翁文灝:一個科學家的錯位
陳布雷:“道”與“勢”之間的掙扎
毛澤東:一個偉人的思想遺產
金岳霖:走出閣樓之後
朱自清:從象牙塔到十字街頭
聞一多:激情的歸途
吳晗:可憐一覺開封夢
張中曉:思想史上的又一位先知
顧城:在詩意與殘忍之間
史鐵生:另一種理想主義
王小波:他思故他在
知識分子與獨立人格
知識分子與商品經濟
知識分子與精英文化
知識分子與人文精神
現代化變遷中的價值探尋
關於學術研究的本土化
學術規範的張力與限度
主要著述一覽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