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夫[杭州民革第二任主委]

孫道夫(1901~1993),浙江寧波人。少年時期隨父親前往日本,先後在橫濱、東京等地讀書上學,1922年畢業於日本千葉醫科大學,其後在千葉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東京赤十字社病院任眼科醫生。

人物簡介

1923年10月回國,先後在江蘇省立醫學專門學校、浙江省立醫藥專門學校、北平大學醫學院等院校任教授。1942年4月至1951年5月,先後任浙江省立醫院眼科主任和浙江省立杭州醫院副院長、代理院長。1951年6月至1956年4月任浙江省立杭州療養院院長。1956年4月至1957年6月任浙江省衛生幹部學校業務負責人。1957年7月至1963年12月任杭州市五雲山療養院院長。孫道夫還歷任浙江省第四屆政協委員,杭州市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杭州市第三、四屆政協副主席。1952年參加民革,1958年9月開始任民革杭州市委會副主任委員。1981年3月任主任委員。1989年任名譽主任委員。在此期間,孫道夫還擔任過民革中央團結委員會委員,民革浙江省第五、六屆常委會常委,第七、八屆顧問。

人物生平

孫道夫少年時東渡留日習醫,艱苦自勵,卓然成家,既擅內科,更專眼科,在東瀛很多地區的百姓中留下稱譽。從少年東渡到學成後的“初出茅廬”,前後正好10年,他急於報效祖國,於1923年返家歸來。

孫道夫是民革杭州市委會任職時間較長的老一輩領導人。從上世紀1958年9月擔任副主委伊始,一直到1989年由連任多屆主委後再改任名譽主委為止,除去10年浩劫全國各民主黨派被迫停止活動那個時期,前後長達20餘年。1964年1月他欣然應允,調入民革杭州市委會機關工作,正式成為中共統戰部領導下的一名統戰工作者。

“文化大革命”期間各民主黨派停止活動,紅衛兵曾要市民革交出民革成員名冊,孫道夫為保護民革黨員,堅決拒絕交出。“文革”後,中共中央下達關於各民主黨派、工商聯恢復活動的指示,杭州民革於1979年建立以孫道夫為組長,周永年、江天蔚、俞浩鳴、施友蓀等組成的五人領導小組,開始恢復杭州市民革組織的聯絡活動。孫道夫當時年事已高,仍不辭辛勞與其他同志分頭登門造訪原有市民革成員,終於聯繫上71名黨員,建立4個支部。市民革組織活動即告恢復。因此,孫道夫被尊為“文革”後民革杭州市委會“五老”領導人之一。

1981年3月,民革杭州市第三屆委員會成立,孫道夫當選為主委,黨員已增至126人,再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與發展,至1981年8月,市民革黨員已增至144人,分設有10個支部、2個小組,在組織健康發展的過程中,孫道夫的領導與精心策划起了重要的作用。

孫道夫對統戰工作的諍言論說多受到採納,見諸實施。在他擔任民革杭州市委會主委期間,曾建立以俞浩鳴為組長的杭州城市建設研究小組,對有關市區中東河的疏浚、治理大運河杭州段水質、公共運輸運行線路的調整及增加電車環線等項目,均提出專題建議,對當時杭州城建的髒、亂、差問題的解決大有參考價值。先後獲得省、市有關部門多次表揚。與此同時,在孫道夫的大力支持下,市委會還相繼成立杭州錢塘書畫研究社、杭州民聯業餘專修學校、民聯謄印社、杭州中山科技諮詢服務部、西湖京劇聯誼社、服裝社等企事業機構,開展各項社會服務工作。

孫道夫對推動對台工作也不遺餘力,每年組織市區民革黨員中的去台人員親屬外出參觀遊覽,以聯絡感情、開拓視野、激勵開展對台宣傳聯絡工作,曾組織去奉化溪口、上海寶鋼、金山石化、寧波北侖港等處,頗收實效。

孫道夫因久病不愈,於1993年2月27日在杭州市第一醫院逝世,享年92歲。

人物軼事

孫道夫作風正派,嚴於律己,平易近人。在“民聯”擴招電大生的第一年,熱愛辦學,且有“才子”之稱的徐衡同志不幸因病去世。4位校領導經過磋商,一致推舉朱錫三由“總務”改任“教導”工作,並專文致送校委會。道老不顧“世誼”,在那個專件的“職位”上頭,當眾批上一個醒目的“副”字,這是道老從來不徇私情的一個例子。由此可見他對晚輩發自熱腸的鞭策與教育,使人受用終身。

孫道夫對黨的事業以及民主黨派工作十分忠誠。這在他五十年代的幾則日記中可見一斑。

“1957年10月18日,我也當選為杭州市人民委員會委員(市三屆人大),在我個人的歷史上又添了光輝;同時也更應該努力工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一切力量。更應該真誠接受黨的領導來報答解放以來黨對我的培養和教育。”

“今天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第三十八周年紀念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面貌起了很大的變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句話是千真萬確的。”一字一句飽含著孫道夫的一腔熱血。

孫道夫病重臥床後仍然十分掛念民革工作。晚年,他已眼不能見,耳不能聽,每當民革同志去看望他時,他總要緊緊拉住雙手問:家裡怎么樣了?他所問的家,就是杭州民革。他晚年最迫切的心愿是參加中國共產黨。在他不懈努力下,經過長期考驗,於1986年中共黨組織批准了他加入共產黨,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