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葆忱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1983年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教授.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專家特殊津貼。 於1983年在同仁醫院眼科開設了我國第一個低視力門診

1964年-1980年 北京市懷柔縣醫院眼科 任眼科主治醫師
1980年—至今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1983年 任副研究員
1987年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 主任醫師
1993年 首都醫科大學眼科博士研究生導師
1994年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教授.
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專家特殊津貼。
2002年為止共培養了碩士研究生3名, 博士研究生7名(5名畢業,2名在讀)
研究方向:
防盲、低視力及眼底病的基礎研究。
1984年~1985年首次出國,赴澳大利亞先後師從西澳大學眼科constable教授及墨爾本大學眼耳鼻喉科醫院Crock教授進修防盲及低視力1年。近20年來主要從事防盲、治盲及低視力方面的臨床、研究、教學及防治工作。於1983年在同仁醫院眼科開設了我國第一個低視力門診,首次將低視力學科引入中國,是我國低視力領域的創始人。並按照WHO的標準,首次在我國北京郊區開展了1萬餘人的盲及低視力的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於1986年研製開發了國產成套助視器,通過鑑定及批量生產,結束了無國產助視器時代,為全國開展低視力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由於國產助視器質量合格,價格低廉因而WHO在正式檔案中建議發展國家使用我國生產的助視器。此助視器已走出國門,遠銷泰國、韓國及巴基斯坦等國家。於1985年開始對盲童教育改革進行研究,結果使約50%以上有殘餘視力的盲校學生,不再學習盲文而是利用光學及非光學助視器學習普通課本,使我國盲童教育有了突破性發展。在此期間協助中殘聯制定國家低視力康復規劃,在北京及全國各地舉辦各種類型的低視力及防盲治盲培訓班數十次,培養各級眼科及防盲人員數千人次。出版了我國第一部低視力專著—臨床低視力學(40餘萬字,1988年第1版,1999年第2版),目前已成為低視力工作者及視光學院系的主要參考書及教材。同時出版了低視力培訓教材2本,低視力教學錄相帶1部,參加編寫教科書或參考書3部,並出版了譯著,如”眼科治療學與藥理學”、”兒童低視力處理”、”老年人低視力眼保健”及”在初級眼保健水平中沙眼的處理”…等13本。到2002年8月為止共發表文獻綜述及論文115篇。8次獲北京市衛生局及市科委科技成果獎。從1984年8月~2002年8月赴國外或境外參加學術會議及講學約30次,遍及亞非歐美等16個國家及地區,出訪地點包括: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泰國、越南、芬蘭、荷蘭、西班牙、印尼、突尼西亞、肯亞、德國、瑞典和中國的香港及台灣。
社會兼職:
現為北京同仁醫院醫學顧問委員會委員
任衛生部視光學研究中心顧問
全國及北京低視力專家組組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