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濤[山東大學 法律碩士]

孫海濤[山東大學 法律碩士]

8歲的時候,海濤上了國小。 海濤說,他就是那時自覺成為一個“戴帽子”少年的。 海濤說,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是“踩著點兒走的”。

山東大學 法律碩士

孫海濤,江蘇泰興人,本科畢業於太原理工大學文學院外語系,熟練掌握英語日語
畢業後先後在中商集團與好孩子集團從事口譯,翻譯與國際貿易工作;
現為山東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民商法,主要從事美國成年監護制度與精神衛生立法研究,在法律方法,山東社會科學,南通大學學報(哲社版),延邊大學學報(哲社版),唯實,前沿,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主要代表作品:美國成年人監護標準及對完善我國成年人監護標準的啟示;
美國欠缺行為能力成年人之關係權研究;
意定監護制度比較研究;
美國成年監護制度改革及啟示;
美國欠缺行為能力成年人之監護外關係權研究;
美國欠缺行為能力成年人之監護人培訓制度研究;
論美國欠缺行為能力成年人公共監護制度的構建與發展。

著名運動員

孫海濤,男,1977年5月生,中共黨員,南京大學新聞傳播系學生。1999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1996年秋天,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城。
孫海濤站在第十屆殘疾人奧運會田徑賽場,心裡有些緊張。隊友們大多已結束比賽,大多披金掛銀。若是自己空手而歸,這人就丟大了。
看看對手的賽前訓練,覺得危險不大,但也許人家使障眼法子,故意一松一緊,讓你來不及調整。真正進入比賽,才可以說順利了。
鐵餅比賽,海濤心裡說:“我一定能行的,找一定投好。”他做到了,以47米56的成績一舉奪金。這一成績超出第二名5米,超過澳大利亞人保持的原世界紀錄72厘米。
真正的考驗是標槍比賽。標槍是海濤的第二副項,是“三鐵”中他的最弱項。
第一槍,他就投出超過48米的好成績,但與排在後面的德國選手成績相差無幾。第二槍他盡了全力,投了50.50米,打破了該項目沉寂門年之久的奧運會紀錄。而他再也沒有力氣投了,只好放棄餘下的機會。
兩項過後,海濤成了媒體的“眾矢之的”。國內傳媒問他有何感想,他說很驕傲。說到這裡他木自覺地直了直腰。他說就是應該這樣告訴那些看不起我們的人:我比你們站得高,我是勝利者。

(圖)孫海濤孫海濤

鉛球是海濤的主項,這塊金牌自是他囊中之物。不出所料,儘管比賽那天突然風狂雨驟,又有不少波折,他仍以15米66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奪得他在本次賽會上的第三枚金牌。
海濤出手不凡,連奪三金,並破兩項世界紀錄、一項奧運紀錄,霎時成為觀眾和媒體的寵兒。而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有了一位少年老成、堪當重任的新旗手。
海濤身高183厘米,體重達116公斤,標準的“三鐵”運動員體格,站著坐著看都像座小山。
看到過賽場上的海濤威風八面,氣勢如虹,一股子捨我其誰的霸氣,沒有對手也會刷新世界紀錄,但賽場下的海濤如此溫和、細心,簡直可以說體貼入微。這個東北大漢,說話彬彬有禮,生怕惹你不高興;做事小心翼翼,生怕累你不方便。若覺得能幫你的忙,他自己就先做了,木用誰招呼。他稚氣未脫的臉上,總是掛著質樸的笑容。
凡大動物多溫和,虎背熊腰的海濤可算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受過良好親職教育的海濤,很早就懂得做人要替別人想得多些,要做~個熱心腸的人。與人為善,是他至今處處遵循的做人原則之一。
海濤在省體校上學的時候,妹妹在阿城上學。一次他看完妹妹回哈爾濱,在長途車上碰到一個老太太,背了一袋什麼東西,看起來不輕。海濤看她背著吃力,就搭茬問她去哪裡。老人說去道里區。海濤又問:“有人接嗎?”老人說沒有。海濤說:“那行李怎么辦呢?不如我送你去吧。”轉了兩趟公共汽車,到了老人家樓下。得知老人住5樓,家裡只有另外一個老人,海濤毫不猶豫扛起袋子,送上5樓。回校晚點、累點,但他心裡感到踏實。
1997年5月,海濤被評為“全國自強模範”,隨黑龍江代表團到北京開會。團里有個殘疾人作家,60多歲了,坐輪椅,起居甚是不便,隨團的工作人員不多,難以面面俱到。海濤就主動負責起他的生活服務。老作家幾次來京,但行動不便,竟沒有逛過北京的街道。海濤白天得空陪他逛商店,晚上推著他走長安街,結果把自己的腳磨壞了。省殘聯有個同志,剛好有個兒子與海濤年紀相仿,大會期間正趕上母親節,海濤就買了一束花,祝福那位兒子不在跟前的母親,就當是祝福了自己的母親。
1998年我國發生特大洪水,許多人突然沒有了家,海濤心裡很難受。雖然自己上學也需要錢,他還是從以前比賽得的獎金中拿出5O00元錢,通過工商行匯給中華慈善總會,說明要幫助那些受災的殘疾人。
認識海濤的人都為他的熱情、誠懇和體貼所動,特別願意與他相處。他不管到哪裡,馬上就會有一大幫朋友。到南大不久,他就被同學們親熱地稱作“胖胖”。出征遠南,全班同學聚到一起,包餃子為他壯行。他在曼谷比賽,他的同學得空就聚在系辦公室,看一眼他們牽掛的胖胖。他載譽歸來,回到闊別半月的3舍201室,發現門上貼了一行醒目的大字:“熱烈歡迎胖胖凱旋!”比賽耽誤了功課,早有同學替他準備好筆記,供他學習迎考了。
海濤深有體會地說:只要你心裡充滿對別人的愛,你就會興奮。你的眼睛、你的大腦、你的靈魂,都充滿了激情。這種激情會使你感覺生活美好,使你有信心和勇氣去克服困難。也可以感染別人,你就有希望把你的周圍變成你喜歡的樣子。
海濤把自己生活中這些平凡但是良好的習慣,歸功於小時 所受的良好教育。
1977年5月,海濤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父親是籃球教練,母親是中學教員。一年以後,妹妹出世。一家人的生活安寧、祥和。父母從不溺愛他,從他會說話那天起,就教他一些正派的做人道理。
海濤小時候沒怎么顯得聰明,兩歲多了才學會走路。膽兒還小。很窄一條溝,都不敢跨過去,只好爬過去。要是旁邊有別人,爬過去後就自我解嘲道:“真笨。”省得別人費神來說。
海濤胖乎乎的,大家都喜歡,也淘。5歲那年冬天,他到冰上玩陀螺,跌破了腿,體質本來就不好,正好流行動腦,就感染上了。當地的醫療條件不好,當作重感冒治,耽誤了。燒到第五天,人已經開始昏迷了,父母看著不好,趕忙送到哈爾濱,抽脊髓化驗,才確診,但是太晚了,右眼已經燒壞。幸好左眼基本正常。一家人平靜地接受了這個現實。
8歲的時候,海濤上了國小。左眼能用,沒有意識到什麼。偶而有個把人說句難聽的話,也從沒放心上。
上了國中,海濤左眼的視力已大不如前。由於個子大,被排在教室後排,看不見黑板,又不敢說,第一次數學測驗,竟只考了17分。老師問媽媽,是不是海濤智力有問題。他聽了很難過,就努力多看書以彌補看不見黑板的弱點,第二次考了56分,還是沒及格。教師夸“有進步了”,海濤但願老師沒這么“夸”。後來終於調到了前排。第二學期,他的數學就考了100分。海濤終於不必為自己的智力自卑了。
父母一直希望,海濤除了眼睛,身體的其他部分都好好的,長大以後生活自理,平平安安。練體育,性格會開朗一點,對以後的生活有好處。於是,從上國中時開始,海濤就成了父親籃球課上的小“跟班”。但海濤太胖了,跑不動。根據他的體形,父親讓他去練“三鐵”。沒想海濤一練就喜歡上了。而且挺有悟性,動作標準,一學就會。這就練進市體校了。
1990年,海濤第一次參加大型比賽,就破了市中學生紀錄。
父母的期望隨著海濤成績的穩步提高而有所調整,他們一文一武,配合默契,海濤哪頭都逃不過。漸漸地習慣成自然,對自己的要求也越來越嚴。
海濤訓練比別人刻苦。別人走了,他還練。教練一看他還練,就陪他練。秋天氣候乾燥,他的手指尖裂開個大口子,每次投之前,先擦乾血跡。為什麼不包紮過再練?海濤有自己的想法:要是比賽遇到這種情況,去包紮,手感一定會改變。手的感覺在鉛球比賽中很重要,感覺不對,怎么會出好成績。這樣就堅持下來了。第二天,包紮好,又去練。
那時候,教練老拿一些女孩子來跟海濤比,打賭,誰輸了誰買冰棍兒。海濤不願意輸給女孩子,實際上他壓跟兒不想輸給誰。誰比他強,他就管誰叫“師傅”。兩年下來,除了教練,沒有“師傅”了。訓練很苦,但他很開心。正如父母所說,體育訓練鍛鍊了他的意志,使他至少在兩方面得益:一是遇到困難不退縮,保持一種良性的心態;二是有恆心,定下目 標,就不懈努力。
海濤在訓練中的靈氣漸漸顯露出來。1992年,他被評為全省優秀苗子。1993年,海濤獲得第一個全國冠軍,是全國
分齡賽冠軍。
就在這次比賽之後,海濤報考黑龍江省體育運動學校。儘管他的運動成績和文化課成績在所有考生中都是最好的,但由於他的眼睛隨時有失明的危險,錄取工作一波三折。海濤第一次感到自己與別人不一樣。最後省體校發給他的是一張“特批”錄取通知書。
運動生涯踏上了正軌,海濤卻從這波折里,真正開始了自己的思考,關於人生,關於命運。
海濤說,他就是那時自覺成為一個“戴帽子”少年的。
“戴帽子”少年有什麼特別嗎?有的。不是因為戴了帽子顯得帥氣,有時戴了帽子反而顯得傻氣。但是戴了帽子,可以使自己忽略一些不必去注意的東西,一心一意地走自己的路。
不管戴了帽子是顯得帥氣,還是傻氣,既然有這樣的好處,海濤就決定戴上它去走人生。
“戴帽子”少年記住了一句歌詞:不回頭,只留無悔在人間。
海濤說,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是“踩著點兒走的”。因為沒有時間、沒有機會來回走,所以要步步為營,一步也不能錯,才會走上理想的道路,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1995年,黑龍江省殘聯的幹部鮑利民找到海濤,問他願不願意參加殘疾人的比賽。海濤參加體育訓練以來,都是與健全人比的。參加“殘疾人”比賽,好說不好聽,他心裡有點不太願意。但還是先看看再說。接觸到一些殘疾人運動員,他就改變了看法。老一代的殘疾人運動員,如劉玉坤、姚振宇等,熱愛生活、拼搏進取,給海濤留下很深刻的印象。跟他們這樣的人比賽,有什麼不體面的。他們是生活的強者,想贏他們才不容易呢。
當年5月,海濤參加了在鄭州舉行的全國殘疾人田徑錦標賽,拿了鉛球和鐵餅冠軍,標槍不會投,輸了。
1996年6月,海濤又參加了在大連舉行的第四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這一次包攬三鐵冠軍,並超一項世界紀錄。
這時離8月份的亞特蘭大第十屆殘奧會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了,比賽完了之後,海濤就被調到南京集訓。
天氣炎熱。旅途勞累。海濤的右眼發了炎。休息了一周,實在不能再等,還未完全恢復,就投入訓練。眼睛很疼,但成績每天都在提高。雖然每次訓練完了之後,眼睛都得熱敷,但海濤很開心。集訓結束,海濤的鉛球成績提高80多厘米,鐵餅和標槍成績更是提高了2-3米。
海濤在殘奧會一亮相,就贏得個開門紅。他戰勝身材高大的歐美選手,一人獨攬三金,破兩項世界紀錄、一項奧運紀錄,風頭出足。
但這時的海濤已足夠成熟,他在日記中寫道:“無論我們接受的是什麼,都不須張狂或沉淪。這樣,你面前的灰暗會變得明朗,你面前的明朗會變得輝煌。” 1997年,海濤在省體校畢業,面臨人生抉擇。按社會上的一般看法,海濤有了中專文憑,找個工作,以後有殘疾人體育比賽,去參加還能拿點獎金,也算是不錯了。海濤卻一心想上學。邊學邊練固然是很辛苦的,但他認為一樣也不能耽誤。他不停地尋找機會,教練也願意幫助這位要求上進的弟子。他被天津財經學院的體育教練看中,如願以償上了高等學府。 
由於中國殘疾人體育代表團的田徑隊通常在南京集訓,為了方便訓練,海濤又離開天津財經學院,到南京大學新聞系學習,較好地解決了學與練的矛盾。專業換了,課比較生疏,需要大量寫文章。開始時一周一篇,後來一周兩篇,每月還有一篇大的文章。正好此時,遠南集訓。時間的合理安排對海濤變得如此重要。
他早上上課,下午訓練,晚上也上課,直到9點。回到宿舍就忙著寫作文,每次寫完都到兩三點鐘了。同學開玩笑:怎么忙成這樣,也沒見你瘦下去。
1999年1月,海濤隨中國代表團出征曼谷第七屆遠南運動會。已經是第二次出國比賽,經驗有一些了。扛起大旗,海濤已儼然是一個領軍人物。
海濤在亞洲目前沒有什麼對手。他說對手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戰勝了自己,輸了也是贏了;不能戰勝自己,贏了也是輸了。跟什麼人比賽,不會影響他的成績。海濤一如既住地戰勝了自己,在對手都很弱的情況下,仍然勇破兩項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其中鉛球成績是16米29,逼近國家運動健將級水平。
海濤有時候也感到些許迷茫。好像踩在棉花上,不知道下面有多深,不知道腳下面是什麼。他與別的年輕人一樣,需要一刻不停的求索、反思:自己的明天走向何處?把自己定位到哪裡?在社會的風浪中,能否出走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成績已經取得不少,從一個叫父母掛心的半盲孩子,到名牌大學的學生和奧運冠軍,從小至今獲得的獎牌獎狀,都由母親保存,足有一盒子了。如今又獲得一個中國青年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五四青年獎章”。對於這一切,海濤也只是質樸地笑笑。因為他早給自己定下一個規矩,不管取得怎樣的成績,永遠以為自己得了59分。只有這樣,才不會自滿,才會更加努力,不斷地有上進的動力。
原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說到以後的道路,海濤強調,不論以後乾什麼工作,都會不遺餘力“為殘疾人呼喊,為殘疾人謀權益”。這當然是很難的。正因為難,才需要人去做呀。
參加殘疾人體育比賽以前,是自己的一些小小不順,使海濤思考一個殘疾人可能遇到的命運,這是與自身的前途直接相聯繫的。參加殘疾人體育運動以後,真正進入到殘疾人的圈子裡,他的思考已遠不限於自身的命運了。說起其他殘疾人,他的臉上顯出與他的年齡不太相稱的成熟穩重:“我的生命是與他們相聯繫的。他們過得好了,我才快樂。” 從事殘疾人體育運動,不僅使海濤的人生出現重大轉折,而且使他對人生、事業的思考進入一個新的層次。
回憶自身的經歷,海濤說:“我遇到過一些不順,但我一生中遇到過許多熱心人幫我。我其實是非常幸運的。如果一個的身體狀態不如我,運氣又沒有我這么好,他的日子會怎樣呢?”
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使海濤努力不怠,努力把自己的願望轉化成影響,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創造更好社會環境的行列。
他經常給身邊的同學講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時不時組織一些同學進行幫殘服務。但他認為就目前來說,他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把比賽比好。比好了,拿了名次,各種媒體都在說殘疾人好。這樣也許會給另外的殘疾人以信念,使他們有個期待,有努力的方向,幫助他們把精神立起來。人當首先自助,不是嗎?
他引用了他喜歡的一首歌《光輝歲月》里的一句歌詞: “願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不分你我高低的光輝歲月,正是海濤的夢想。他將為這一夢想,付出一生的努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