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宗臨證辨治精要

孫朝宗臨證辨治精要

《孫朝宗臨證辨治精要》,是2009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朝宗。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孫朝宗 講述

出 版 社:學苑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1-1
版 次:1
頁 數:397
字 數:306000
印刷時間:2009-1-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07731828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孫氏醫學,肇自清末,祖傳五世。至三世孫魯川、四世孫朝宗,始醫名鵲起,從游者眾。孫朝宗,為孫氏從事醫學第四代,自幼拜當地針灸名家蘇兆儀為師,盡得其傳。爾後克紹祖業,山東中醫學院中醫專科畢業後,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50餘年。本書是孫朝宗四十餘年,鑑證辨治的經驗總結。
內容包括:望診懈說、聞診、問診、切診、觸診、八綱辨證、六經辨證、溫病辨證、臟腑證治、臟腑通治、病機十九條通解、七方十劑。十四經針灸常用穴、常用中藥、塞熱溫平藥性歌、常用方劑、常見病的治療等內客,具有很高的臨床參考價值。

目錄

第一章 中醫四診
第一節 望診
一、觀神察色
二、審辨苗竅
三、色澤主病
第二節 聞診
一、辨聲息
二、辨嗅味
第三節 問診
一、問寒熱
二、問汗
三、問身軀
四、問頭痛
五、問小便
六、問大便
七、問二陰
八、問飲食與嘔吐
九、問胸脅
十、問腹痛
十一、問口味與口唇
十二、問睡眠與精神
十三、問耳、目、鼻
十四、問月經
十五、問帶下
第四節 切診
一、診脈原則
二、脈象闡釋
附:觸診
一、診肌膚四肢
二、診小兒指紋
三、胸診
四、腹診
第二章 辨證論治
第一節 病機概論
第二節 常用辨證方法
一、六經辨證
二、八綱辨證
三、衛氣營血辨證
第三節 臟腑證治
一、臟腑表里辨證
二、臟腑通治之法
第三章 處方用藥精義
第一節 寒熱溫平藥性歌
一、寒性藥
(一)入心、小腸經
黃連
胡黃連
第四章 常見病的治療
方劑索引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中醫四診
第一節 望診
望診在於觀察身體外部的神、色、形、態以診斷疾病的變化。尤其是面部、舌部和臟腑的關係更為密切,因此外部的神、色、形、態變化,可以反映出人體內、外各部的病態,故而對外部的觀察,可以診斷整體的病變。
一、觀神察色
【總訣】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神藏於氣、氣耗神衰、清亮言語、睛彩目光、肌肉不削、氣息如常、二便不脫、當判神強。目暗光短、言語癲狂、形贏色敗、循衣摸床、睛定目陷、統稱神亡。欲察其色、首看其面、面分五色、髒真可辨、肝青心赤、脾臟色黃、肺白腎黑、色見皮外、氣含皮中、內光外澤、氣色相融、有色元氣、不病命頹、有氣無色、雖困不凶。(《四診抉微》)
1.關於察神
【要點】五色辨證、望診之要、色含常病、浮沉澤要、微甚清濁、散搏宜曉、合參脈證、順者相應、相生為吉、相剋逆征。
【解說】
得神:人的精神與形體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具體體現。所謂“奕奕有神,盎然外見”的正常精神與氣色。張景岳說:“善乎神之為義,此死生之本,不可不察也……以形證言之,則目光睛彩,言語清亮,神思不亂,肌肉不削,氣息如常,大小便不脫。若此者,雖其脈有可疑,尚無足慮。以其形之神在也。”
失神:《素問》日:“精氣弛壞,榮泣衛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張景岳指出:“若目暗睛迷,形贏色敗,喘急異常,泄瀉不止,或通身大肉已脫,或兩手循衣摸床,或無邪而言語失倫……或忽然暴病,即沉迷煩躁,昏不知人,或一時卒倒,即目閉口開,手撒遺尿。若此者,雖其脈無凶候,必死無疑,以其形之神去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