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小事

孩子無小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需要我們細心培育、精心呵護,只有做好每一件看似很小的小事,才能使孩子得以茁壯成長,成為我們的驕傲。 孩子的世界裡,永遠充滿著好奇和想像,孩子的各種小行為,都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孩子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涉及到記憶、思考、協調、動手等多重身心運動,有些在父母眼裡的“出格”行為,也是其中之一。

基本信息

孩子無小事

作 者: 浩田 編著
出 版 社: 中國商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3-1
字 數: 220000
版 次: 1
頁 數: 236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04463227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親職教育 >> 家教方法

編輯推薦

教育無小事,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人生導師。
小行為包含大秘密,小腦瓜考慮大問題,小遊戲培養大智慧,小愛好左右大發展,小毛病影響大健康,小情緒養成大脾氣,小習慣決定大成就,小毛病變成大缺點,小尊重代表大信任,小鼓勵換來大進步,小環境構築大格局 小溝通把握大方向。

前言

每個成人都經歷過童年,而童年留下的記憶卻少得可憐,孩童時期的小事幾乎都被遺忘。而恰恰是這些童年無處不在的小事養成了我們的習慣,影響了我們性格的形成,進而決定了一生的命運。為人父母者,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須切記:孩子無小事!親職教育無小事!
孩子無小事。從孩子胎兒時期開始,他的生活的全部都包含在小事當中。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莫不是在接觸世界、認識世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能力發展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內孩子某一方面的特性得以快速形成,而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因此,每位父母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隱藏在這些不起眼的小事背後的奧秘與巨大影響,千萬別輕視孩子生活中的小事,要以高度負責的態度完成培養一個優秀人才的神聖使命,要在小事中不斷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自信心、自控能力、靈敏性、體能、溝通能力等。
親職教育無小事。作為父母,我們要重視孩子在成長中的一言一行,要主動去觀察孩子的個性和特質,為孩子提供護理和指引。假如你忽略了孩子一件不好的小事,日後它或許會給你帶來終身的悔恨;假如你發現孩子的一個好習慣,並逐步地引導,那就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天才!樹是一天天由小變大的,大事也是由一件件小事積累起來的。任何一件事情,哪怕僅僅是簡單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動作,對孩子而言都將會產生十分深遠的影響,甚至還會關係到孩子將來的發展前途。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們猶如一株株幼苗,需要我們細心培育、精心呵護,做好每一件看似很小的小事,才能使幼苗得以茁壯成長,甚至長成參天大樹。孩子無小事,在親職教育中更沒有小

目錄

一、小行為包含大秘密
小腦瓜考慮大問題
有想法的孩子更聰明
別怕孩子搞“破壞”
孩子貪玩不是病
亂塗亂畫中的創作表達
亂扔東西是因為未建立起秩序感
哭鬧錶示孩子希望得到注意
孩子吃手指表示情緒焦慮
撕紙是一種藝術
玩水是孩子的天性
淘氣是潛能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小遊戲培養大智慧
 把快樂還給孩子
興趣就是天才的開始
興趣需要呵護和指引
玩是孩子的“天堂”
“貪玩”的孩子智慧多
會玩的孩子更聰明
玩泥巴遊戲能讓孩子得到自由和快樂
在“滾珠”遊戲中培養孩子自我決策的能力
小小跳繩能開發孩子的思維
培養孩子探索欲的藏貓貓遊戲
培養創造力的搭積木遊戲
拼圖遊戲是開發孩子智慧型的重要手段
開發孩子右腦的八個遊戲
開發孩子左腦的九種遊戲
鍛鍊孩子逆向思維的幾個遊戲
三、小毛病影響大健康
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
注重孩子的飲食營養
別被孩子愛動嚇著
遠離自閉的世界
辨別孩子的心理偏差
驅散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焦慮情緒影響成長
走出社交恐懼症的陰影
克服花錢的欲望
解讀孩子的膽怯
允許孩子以更多元的方式發泄
懲罰孩子會剝奪他從內心對錯誤行為的反省過程
四、小情緒養成大脾氣
巧妙化解孩子的暴躁脾氣
任性妄為的孩子難成才
冷對孩子的“牛脾氣”
太在意會讓孩子蠻不講
做事情拖沓會導致懶散的習慣
自私自利的表現:什麼都是我的
對錯誤不停地狡辯會養成說謊的習慣
被扭曲了的自尊心
自制力差會沉迷於遊戲
不能持之以恆,做事情總是半途而廢
嫉妒心理:總抱怨他人,愛挑別人“刺”
過分依賴父母會導致意志薄弱
不愛動腦是缺乏主見的重要表現
愛打斷別人的說話是由於過於自我
五、小習慣決定大成就
獨立,讓我們活得更精彩
獨立思考,有自己的觀點
立即動手並且能夠堅持下去
說話算話才能受人尊重
做事情能夠分清輕重緩急
分享會更快樂
按時作息讓孩子更健康
衛生習慣要從小養成
控制情緒,抑制衝動
有教養懂禮貌
能夠接受批評並改正缺點
“富”孩子也要早當家
弱者讓孩子學會關愛
要孩子知道,責任是不可推卸自
男子漢,敢作敢當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讓孩子懂得愛、學會愛
在家庭中培養孩子最基本的責任感
讓孩子在家務勞動中體會到責任
六、小鼓勵換來大進步
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讚賞可以創造奇蹟
及時稱讚孩子做對的事情
以肯定和賞識替代否定和貶低
為孩子的小進步鼓掌
孩子越夸越好,越罵越糟 
把孩子當成老師
用“謊言”給孩子加油
巧妙激發出孩子的好勝心
鼓勵孩子的冒險精神
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和信任
要對孩子的嗜好感興趣
讓孩子自己作決定
尊重孩子的努力
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七、小溝通把握大方向
 彎下腰和孩子交流
做孩子最願意接近的父母
永遠都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哪怕98%是表揚與鼓勵,也要給批評留2%的位置
善於發現是溝通的關鍵
當出了問題時要回應,而不是反應
學會向孩子道歉
別讓“比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耐心對待孩子的問題
允許孩子爭辯
聽孩子說完他的理由
給孩子表達的時間和空間
多擠出時間陪孩子
允許孩子直接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和不滿
做孩子最好的玩伴
維繫良好的家庭氣氛
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放開手去讓孩子完成我們認為不能完成的任務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
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家

書摘插圖

一、小行為包含大秘密
小腦瓜考慮大問題
孩子的小腦瓜到底在想些什麼呢?為什麼這么想呢?這是孩子關注的問題,更是父母關注的問題。千萬不要小看這些似乎很幼稚的思考,有些問題父母甚至都無法回答,因為這些問題直追本源,是純粹而未被影響過的,這些思考這些想像力是孩子求知的動力、成長的方向。
孩子從某一天的早上起來就開始他沒完沒了的“為什麼”,你竭盡全力解答,直到被越來越快的“問題球”打得東倒西歪、無力招架。
不過,值得祝賀,因為推動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大好時機到了!因為,孩子們已經有思考能力了。有時候,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只是感覺好奇才問的問題。
對原因的探究正是理性思維發生的起點。作為智力的核心要素,思維能力是相當的重要的。
水有源頭,事有原由,萬物都有起點,萬事都有起因。追問原因正是孩子思想產生的原動力,是孩子進行思考與獲得理性知識的途徑。
追問“為什麼”可以促進孩子不斷地去思考,進而探求原因背後的原因,這是促進孩子思維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對於孩子而言,無論做什麼都要去培養與發展想像力,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科學發展、進步,並且是知識的源泉。”
人類的幸福有一半以上來自想像的憧憬,人沒有想像估計也不會得到幸福。貝魯泰斯曾經說過:“想像是人生的肉,若沒有想像,人生只不過是一堆骸骨。”凡是年幼時充分發展了想像力的人,當他遭遇不幸時也有能力體驗幸福;當他陷入貧困時也有能力感受快樂。可以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是不善於想像的人。
而孩子的想像力往往被父母用“幼稚”、“可笑”、“荒唐”等詞語壓制了、忽略了、扭曲了。因此,父母根本不了解孩子的腦瓜里到底在想些什麼,要想了解孩子在想什麼,首先父母要轉變觀念,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為孩子的想像力喝彩吧!
想像力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呢?父母不要指望依靠抽象的說教培養孩子的想像力,這項工作只有在具體的活動中才可以有效進行。並且,越是對於幼小的孩子,這一點就越發明顯。讓我們來看看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牧師怎樣保護小威特的想像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