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花魚

季花魚

又名季花魚,是黑龍江省名產淡水魚(三花一島的季花),又名季花勾。 此魚燒湯或清蒸食用,即是產婦奶水不足的催乳良藥。 學名:花【魚骨】Hemibarbusmaculatus 屬於鯉科,【魚骨】屬。俗名花鯵、竹篙嘴、麻漢、沙古蘆子、花勾。

特徵

屬於底層魚類,喜在水體的中下層,冬季洄游至江河深水處越冬。以底棲動物為食,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為主, 也食各種小魚。

習性

長湖季花魚冬季不大活動,常在深水處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攝食。春季天氣轉暖時,則游到沿岸淺水區覓食;此時的雌雄魚白天都有側臥在湖底下陷處的臥穴習性,夜間在水草叢中活動、覓食。1-2月攝食較差,6-7月最為旺盛,長湖季花魚肉體潔白、細嫩而鮮美,無小刺,富含蛋白質。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5-19.3克,脂肪0.4-3.5克,熱量78-109千卡,鈣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鐵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長湖季花魚被列為荊門市名貴淡水魚類之一。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長湖季花魚的幽門垂多而成簇,形似月季花,這是最為寶貴和營養價值極高的精華部位,不識此寶的人往往在剖魚肚時就被當著廢棄物丟掉了,十分可惜。長湖季花魚的味道清香撲鼻,鮮脆可口,紅燒、清燉最為原汁原味。還要注意的是,長湖季花魚的12根背鰭刺、3根臀鰭刺和2根腹鰭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傷後腫痛甚烈,發熱、畏寒,為淡水刺毒魚類中刺痛最嚴重者之一。據有經驗的老漁民介紹,如果在五月份被季花魚的第五根毒刺刺中了,人的生命就會危在旦夕。以此類推,不可忽視。因此,在捕捉和剖殺長湖季花魚時,應特別小心被刺傷。

種群分布

在湖北省荊門長湖水域中天然生長。長湖季花魚冬季不大活動,常在深水處越冬;春季天氣轉暖時,則游到沿岸淺水區覓食。

功效

長湖季花魚性味甘、平,無毒,具有補虛勞、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兒軟癤,其膽可治魚骨鯁在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