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柏

優秀共產黨員

概述

孟繁柏(1923.8.19——2008.11.15),

江蘇省灌南縣人,出身富裕農民家庭,在石湖鄉村師範就讀時,受時局和親友影響,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時年16歲,同年投筆從戎,加入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第三團,歷任魯中軍區組織幹事、秘書、指導員等職,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多次戰鬥,轉戰萬里,九死一生。1949年起,歷任上海中紡十六廠軍代表,中共中央華東局印刷廠廠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科科長。1954年,被推選進入北京外交學院學習,是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外交本科生之一。畢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北京外交學院圖書館館長、院辦公室副主任、總務處處長、中國駐西德大使館辦公室主任、僑務領事等職。1983年離休,2008年因病逝世。

人物生平

孟繁柏同志,1923年生於江蘇省灌南縣李集鄉義興莊的一個富裕農民家庭。

6歲入本村私塾,聰穎好學,記憶超人,塾師譽為“神童”。後轉入“洋學堂”餘興國小讀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位於漣水縣佃湖鎮的“石湖鄉村師範”,是當年村里十幾個國小畢業生中惟一能繼續升學者。後因時局動盪,復轉入東海縣戰時中學繼續學業。
1939年3月1日,日本人從灌河登入侵入家鄉。目睹侵略者的燒殺掠搶,面對亡國滅種的危機,16歲的孟繁柏同志受其姐姐、姐夫的影響,親近共產黨,並在其姐夫的介紹下,於當年的5月份加入中國共產黨,6月份即投筆從戎,加入八路軍山東縱隊隴海南進支隊第三團,成了一名不及“漢陽造”槍高的少年兵。7月份,團長湯曙紅被頑軍殺害,部隊整編開赴山東抗日前線,從此,孟繁柏同志成了職業革命者。
在山東期間,孟繁柏同志歷任魯中軍區組織幹事、秘書、指導員等職,歷經多次慘烈的戰鬥。曾被敵人圍困在懸崖峭壁上三天三夜,彈盡糧絕之際,靠著智慧和勇敢,帶領倖存的戰士毀衣為索,縋崖脫險;曾為了攻取要塞而肩扛炸藥包奮勇衝鋒,在炸毀敵人碉堡的同時,也將自己的耳朵震聾,聽力嚴重下降達一年之久。
1944年年底,孟繁柏同志因積勞成疾,身患數種慢性疾病,被迫放棄自己熱愛的戰鬥生活,離開前線回家養病。回家養病期間,他仍不忘支持革命,他親自領導成立了地方文藝宣傳隊,以民眾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形式,鼓舞民眾抗日士氣,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領導家鄉的地方基幹隊,擊退偽軍的騷擾;穿越敵軍封鎖,運鹽到蘇區,緩解蘇區物質匱乏。
1946年年初,病情稍有好轉,孟繁柏同志就迫不及待地要求重返工作崗位,因其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加之頭腦靈活,思維明晰,被分配在華中銀行灌雲支行,任副課長。

1947年年初,共產黨實行戰略轉移,從華中向北方撤退。期間,作為北撤幹部,孟繁柏同志歷任華中銀行六分行副科長,華東財辦會計隊指導員(後編入華東建築大學財經系第四期),安東(現丹東市)絲織廠副廠長。
1949年隨軍南下過江,作為華東局精幹的管理幹部隊伍成員,孟繁柏同志歷任上海中紡十六廠軍代表,中共中央華東局印刷廠廠長,中共中央華東局秘書科科長。
1954年,為了日益發展的外交工作的需要,國家建立北京外交學院,從各地挑選一批有文化基礎的青年幹部上大學,培養高級外交人才。孟繁柏同志作為華東局的兩名推選人之一,被推選參加考試,並以高分被錄取。當時有調乾班和正規本科班兩種學制,已入而立之年的孟繁柏,毅然選擇了學制更長的本科班,並被本科第三班的同學們選為班長。在校期間,他學習刻苦,不但在人品上是全班同學的表率,各門功課的成績也是名列前茅。

1958年7月,孟繁柏同志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本科畢業證書,成為新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批外交本科生。畢業後,留校任講師。不久,服從工作需要從事管理工作。歷任北京外交學院圖書館館長、院辦公室副主任、總務處處長、中國駐西德大使館辦公室主任、僑務領事等職。
1983年離休。離休未敢忘憂國,在二十六年的離休生活中,孟繁柏同志無一天不讀書看報,無一時不關心國家大事。去世前十天還強忍病痛參加組織生活,一坐就是三個小時;辭世前一天還整整看了一天的報紙……2008年11月15日,孟繁柏同志懷著對祖國的愛、對親人的眷念病逝於北京。
孟繁柏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對黨忠誠,信仰堅定,清正廉潔,不懈奮鬥,自覺地將自己與民族、國家的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不管在什麼崗位上,他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為新中國的革命、建設、教育、外交事業的發展,傾盡畢生精力,立下不朽功勳,永遠值得人們學習緬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