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與離婁

孟子與離婁

目錄出版說明離婁章句上聰明技巧之外〇孟子回家講課〇慈悲而無方法的人〇帝王和臣子的著作〇凡事皆有原則〇不忍人之政是什麼 享受〇獺祭詩書〇古代的人口〇孟子的預言〇良醫的趣事〇什麼是自暴自棄〇項羽劉邦的自暴自棄〇孟子說的道〇親情 自我反省〇聖人的用心〇不孝有五〇曾子與子思〇齊人的故事〇古代的三個寓言相關著作我說參同契列子臆說

圖書信息


孟子與離婁
作 者:南懷瑾先生 講述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版 次:2013年2月第1版
書 號:ISBN 978-7-5060-6001-1
定 價:35.00元

內容簡介

《孟子》今存七篇,記載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學派的主要材料。從《離婁》開始,屬於孟子的下半部分。南懷瑾先生從孟子的哲學精神以及維持傳統文化的精神方面入手進行解讀,認為《離婁》繼承了孔子著春秋的精神,具體而微、深入又廣闊地闡釋了中華悠久的文化傳統。
南先生指出,《離婁》重點論述了君臣、之道父子家人相處之道,說明了君王者治國施政的最高修養境界至誠,為人臣者、高官厚祿者的責任——能格君心之非,為人師者的文化修養和教育的職責——促成完整的人格,為子女者事親盡孝之道——守身,即堅持一種人品、行為的標準。此外,還討論了君子修養的目標,即“自得”以恢復“赤子之心”。南先生特別指出,後世學者對孟子多有誤讀,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其他兩不孝是什麼?朱熹認為是“貧不仕”、“陷父母於不義”,他則反對此說,認為應依孟子本文,理解為不能事親、不能從兄。再如“不得罪於巨室”,並非向土豪劣紳惡霸低頭,而應理解為民主政治的運作要注重溝通意見、不可得罪政黨和大眾民,意等等。

目錄

出版說明
離婁章句上
聰明技巧之外〇孟子回家講課〇慈悲而無方法的人〇帝王和臣子的著作〇凡事皆有原則〇不忍人之政是什麼 〇時代的怪現象〇什麼是恭 是么是敬〇領導人的三大毛病〇效法堯舜 懷疑堯舜〇《書經》記載的堯〇順治與洪承疇的問答〇堯如何磨鍊舜〇對人民社會不好的果報〇富貴出身的天才〇因仁而得 因仁而失〇廢興存亡四現象〇什麼是仁〇又怕醉 又要喝〇好心沒好報〇古語說自求多福〇賢者與能者 在位與在職〇杜牧與賈誼〇有道 無道〇順義與存亡的關係〇努力振作 轉弱為強〇誰能天下無敵〇再說杜牧〇社會福利要方法〇平亂或利用亂〇在山泉水清 出山泉水濁〇得民心 得天下〇長壽 富有 平安 享受〇獺祭詩書〇古代的人口〇孟子的預言〇良醫的趣事〇什麼是自暴自棄〇項羽劉邦的自暴自棄〇孟子說的道〇親情 孝道 愛天下人〇人與人相處之道〇誠是基本〇世事正須高著眼〇什麼是信〇承歡膝下〇誰明白善〇天之道 人之道〇二老歸服仁政〇鳴鼓而攻之〇春秋筆法〇非戰思想〇哲學相法〇宦情不厭少低頭〇恭儉之道〇常理與權變〇兒女的教育〇“不責善”的真義曾國藩筆記——《英雄誡子弟》〇孝的真義〇放縱的挑剔〇調和鼎鼐〇怎樣看待毀譽之間〇貴耳賤目的故事〇聰明不靠耳目〇好為人師〇人才和才人〇朱子的錯誤〇中國的十字架
離婁章句下
中國的地域觀念〇子產施小惠〇知識與學問的區別〇君臣不能相處〇名臣的言行〇有能力的人該如何〇宗教家的精神〇留寬前面路〇以“義”為準〇君臣相處難〇大少爺功業難成〇赤子之心〇養生送死〇由博而約的教育〇根本智與差別智〇水的哲學〇誰是萬物之靈〇師道是什麼〇才、德、學兼備〇中國歷史的公平精神〇中國紀年的算法〇取與之道〇傳非其人 交非其友〇聖人能征服自己〇新娘為大〇公義 私情〇張弘范與范文程〇施琅的故事〇人緣不好 自我反省〇聖人的用心〇不孝有五〇曾子與子思〇齊人的故事〇古代的三個寓言

相關著作

我說參同契列子臆說 孟子旁通 論語別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