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畫像石棺

右幫按順序:第一組畫面是本圖所舜的故事。 第二組畫面為孝子郭巨埋兒侍母的故事。 從情節內容和榜題可知,這個畫面表現的是孝子王琳的故事。

北魏 石刻畫 河南洛陽出土 縱62.5厘米 橫223.5厘米
石棺於三十年代在洛陽城郊出土,後流落於海外。線刻畫刻在石棺的兩幫外側。內容為孝子故事,表現舜、郭巨、董永、蔡順、王琳等的行孝事跡。每幅故事上方有一榜題。兩幫自前向後各有三組連續性畫面。每個畫面表現一個孝子故事。右幫按順序:第一組畫面是本圖所舜的故事。一株大樹下,左邊是舜的父親和異母兄弟在後母唆使下,趁舜入井之機,入井裡填石。舜雙手緊攀井欄,回頭側視正下毒手的父與弟。右邊是舜和帝堯之女娥皇、女英相會。舜戴束髮高冠,著褒衣博帶式袍服,長髭髯,容貌清秀,神情俊朗,儼然是一個氣宇軒昂的帝王形象。娥皇、女英身材修長,長裙曳地,裙帶當風。第二組畫面為孝子郭巨埋兒侍母的故事。由三個連續性情節構成:其一,郭巨為其老母進食,老母一手端碗,一手餵懷內的幼孫。其二,郭巨在在樹下持鍬掘地欲埋子,意外得到一罐金子。其三,郭巨和懷抱幼子的妻子抬金罐回家。第三組畫面為兩個連續性情節,表現孝孫原谷十分不情願地和父親用輿抬著年邁的祖父去荒野,把老人遺棄在野地里以後,父子二人回家。這裡原谷仍背著輿不放,父親命他放下時,他陳述了不放的道理,使父親明白了自己的錯處。左幫自前向後,第一組畫面畫董永為葬父賣身抵債,于田間勞作時遇到天仙紡織女。第二組畫面表現孝子蔡順的孝行,畫面左側是鄰舍起火,三四個鄰人正在背水救火或觀望火勢,而身披重孝的蔡順完全不理會大火已燒到家門,仍在伏棺號哭。第三組畫面為:左側,林間一群強盜橫路攔劫,盜首騎高大駿馬,馬左是兩個強盜束髮緊衣,佇立一旁,馬右是一強盜拉著繩索,繫著一個被捆綁的少年,另一束髮少年雙手背縛,長跪求情。右側,是群盜將兩個少年釋放,二人各背一包袱離去。從情節內容和榜題可知,這個畫面表現的是孝子王琳的故事。
孝子棺石刻畫採用陰線刻畫形象,象外減地的方法。此棺線刻畫線上的運用上十分成功。精細綿密而又富有韌性的線條賦予人物的肌膚以豐潤的彈性質感。“春雲浮空、流水行地”般的線描,表現了衣裙、飄帶輕軟流動的絲綢質地。“勁利如錐刀”般的線條,表現了山石的峭拔和堅硬。在人物造型特徵上,是南北朝時期流行的“秀骨清像”風格。山水背景的處理帶有濃厚的裝飾意味。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山水畫發展早期的某種稚拙特點:“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儘管此作是線描石刻作品,但它仍可以從某些側面反映出北魏晚期繪畫發展的面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