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林》

《字林》

《字林》,古代字書,(晉)呂忱著,收字12,824個,按《說文解字》540部首排列,已佚。《字林》是一部按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隋書·經籍志》題晉弦令呂忱撰,七卷。

基本信息

介紹

一部按 漢字形體分部編排的字書 隋書·經籍志題晉弦令呂忱撰,七卷。 《魏書·江式傳》說:“宣武帝延昌三年 (514)式上表曰:‘晉世義陽王典祠令任城呂忱上《字林》六卷,尋其沉趣,附托許慎《說文》……文得正隸,不差篆意也。’”又唐代封演《聞見記》說:“晉呂忱撰《字林》七卷,亦五百四十部,凡一萬二千八百二十四字。”由此可知《字林》即仿《說文解字》而作,收字比《說文》多3000多字,兼有異體,不過仍分為540部,全書7卷。在劉宋時揚州都護吳恭曾撰《字林音義》 5卷,見於《隋書·經籍志》 。唐代《字林》與《說文》並重,而且以此考取書學 博士。宋代書中多稱此書為5卷,可能傳本不同。《字林》是《說文》與《玉篇》之間的一部字書,在字書發展史上很重要,可惜宋末以後就亡佚不存了。清乾隆間任大椿著有《字林考逸》8卷,對研究文字訓詁很有用。光緒間陶方琦又有《字林考逸補本》據隋代杜台卿《玉燭寶典》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等書補任書所未錄。
晉呂忱所作的《字林》是我國辭書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 字典,後人稱之為“上承《說文》,下啟《玉篇》”。《字林》之學在唐時幾於《說文》齊名,其後便逐漸消亡,至今已無傳本,唯清人廣泛搜羅輯得其所釋字詞約一千六百六十個,加之今人所輯零星片斷,總數約為原書的六分之一,其中尤以任大椿《字林考逸》一千五百餘條為甚。這些都為後人研究《字林》一書保留了珍貴的資料。
《字林》,曾是歷史上通行的字書,產生過巨大的社會影響.大約宋元間其書亡佚,因此關於《字林》的 傳布及套用,幾乎無人開展系統的研究.這個問題既往的討論少而零星,直接影響時該書的正確評價,而正確評價歷史上文字學專著,是當今漢字學史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創新研究思想為指導,以堅實的資料工作為基礎,對《字林》的社會套用作縱向的考察,為正確評價該書提供可靠參證。

與《說文解字》

《字林》 《說文解字》
《字林》問世的時間距《說文解字》最近,其受《說文解字》的 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在《說文解字》的校勘方面《字林》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前人以《字林》校勘《說文解字》,取得了一定的 成就,但這些校勘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由於《字林》不同於《說文解字》,因此,在用《字林》對《說文解字》進行校勘時必須採取審慎的態度,不應據《字林》而輕易修改《說文解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