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蛔蟲病

蛔蟲是大型線蟲,雄蟲長5~7.6厘米,雌蟲長6~11.6厘米,形狀如豆芽梗,淡黃白色,寄生於禽的小腸。孔雀蛔蟲病即寄生於孔雀體內的蛔蟲引發的病症。

蛔蟲是大型線蟲,雄蟲長5~7.6厘米,雌蟲長6~11.6厘米,形狀如豆芽梗,淡黃白色,寄生於禽的小腸。蟲卵呈橢圓形,隨糞便排出,在外界溫暖、潮濕、空氣充足環境中經10~12天的發育即具有感染力。3~4個月齡以內的雛禽易遭蛔蟲侵害,病情也較嚴重,如得不到及時治療,常常影響雛禽的生長發育,甚至引起大批死亡,使養殖生產蒙受損失。我市鶴山區某飼養戶飼養的130隻孔雀發生本病,經我中心診斷與治療,養殖戶取得了滿意效果。

1、發病情況

2007年3月,我市鶴山區某飼養戶飼養孔雀130隻,4個月齡。在3個月齡時陸續發病,有零星死亡,近一個月共死亡7隻,曾用多種藥物治療無效,於3月30日來鶴壁市動物疫病防控中心就診。通過診治,一星期後孔雀群逐漸恢復正常。

2、臨床症狀

病初大群精神良好,採食正常;個別孔雀精神沉鬱;採食量減少;行動緩慢;羽毛松亂、無光;有的排黃綠色稀便,有的排白色尿酸鹽樣糞便;逐漸消瘦;有5,6隻出現神經症狀,頭頸歪斜,出現神經症狀後很快死亡。

3、剖檢變化

剖檢3隻病死孔雀,可見2/3病死孔雀小腸內布滿長短不等、身體不斷扭動、相互纏結的蟲體,長約3~7厘米,呈淡黃白色、兩端尖;腸壁變薄,腸黏膜嚴重脫落。1/3隻腺胃乳頭有陳舊性出血點,喉頭有黏液;氣管環充血,胰臟有出血點。2/3泄殖腔呈條紋狀出血帶。

4、實驗室診斷

取典型症狀孔雀的泄殖腔糞便10克,加入20倍的飽和生理鹽水攪勻、過濾、沉澱,用接種環取適量濾液於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在暗視野下用400倍鏡檢,發現有厚殼、深灰色、橢圓形蛔蟲蟲卵。

5、診斷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症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查結果,確診為蛔蟲感染。

6、治療措施

6.1及時隔離發病孔雀。
6.2用左鏇咪唑按每千克體重25毫克空腹時投服,每天1次,連用3天。間隔一星期後再投服一次。
6.3飼料中添加優質多維(200毫克/千克)和維生素C純粉(200毫克/千克)。
6.4用藥期間,每天更換一次墊料(該戶以沙土做墊料),並用0.15%敵百蟲溶液噴灑地面進行消毒,注意不要讓孔雀飲用到敵百蟲溶液,以防中毒。
7、預防措施
7.1改善環境衛生,糞便、墊料要高溫發酵處理,使蛔蟲卵在體外無法生存。飼槽和飲水器應每隔1~2周消毒一次。
7.2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孔雀自身免疫力。
7.3將發病孔雀與大群隔離飼養,以免排出的蟲卵污染環境和器具。禁止孔雀食用污染的水和飼料,減少循環感染的幾率。
7.4定期對孔雀群進行驅蟲,每年可進行2~3次。對患禽隨時進行治療性驅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