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茨級驅逐艦

孔茨級驅逐艦

孔茨級驅逐艦,美國海軍大型飛彈驅逐艦,1960年服役,本級艦共10艘。

軍艦簡介

孔茨級驅逐艦孔茨級驅逐艦

美國海軍大型飛彈驅逐艦,首制艦1957年開工建造,1958年下水,1960年服役,本級艦共10艘。美國“孔茨”級飛彈驅逐艦該級艦共10艘,可用作指揮艦,配指揮所人員19人。滿載排水量6150噸,艦長156.3米,艦寬16米,吃水7.1米,航速38節,續航力5000海里。編制476人,裝備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飛彈,2座二聯裝MM10“標準”/“小獵犬”飛彈發射架,2座三聯裝MK32魚雷管,1座八聯裝“阿斯洛克”飛彈發射架,2座MK42單127毫米炮,有直升機起降平台。

數據參數

戰術技術性能數據:
排水量(標準/全載/噸):5800
艦尺度(長/寬/吃水/米):156.2/15.9/7.1
航速(節):34
續航力(海里/節):5000/20
燃料儲備(噸):850
艦員編制(官/兵):21/356
動力裝置(類別/功率/匹):鍋爐4台/85000

武器系統

1-127毫米高平兩用炮;2-魚叉四聯反艦飛彈發射器;1-標準雙聯防空飛彈發射器;1-阿斯洛克反潛火箭發射器;6-反潛魚雷發射管;電子和雷達系統:海軍戰術指揮系統;塔康戰術導航系統;WSC-3衛星通訊;SPS-48/37對空雷達;SPS-10對海雷達;SPG-53H炮瞄雷達;MK76/68/11/111火控雷達;SPG-55B制導雷達;電站功率(千瓦):4000。

建造背景

20世紀50年代世界正式邁入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冷戰年代,海軍軍備競賽也隨之拉開帷幕,由於美國在航空母艦的發展方面捷足先登,蘇聯起步太晚,要循同一模式建立海軍的話,只能跟在美國後面亦步亦趨,根本沒指望與美國抗衡。

反潛

因此蘇聯海軍劍走偏鋒,大力發展配備各種重型遠程反艦飛彈的潛艇與水面艦艇,以此作為抵銷美國海軍航空兵優勢的重要手段,其中攜帶反艦飛彈的潛艇是蘇聯海軍的攻擊主力。大批配備反艦飛彈的W級、Z級、Q級潛艇在當時相繼進入蘇聯海軍服役,對美國海軍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為了與對手進行抗衡,美國除了改裝部分愛賽克斯級航空母艦成為專職反潛航空母艦(CVS)外,還推出了一個噸位介於巡洋艦、驅逐艦之間的新艦種──反潛輕巡洋艦(CLK)來護衛航空母艦戰鬥群,以應付蘇聯潛艇威脅。美國海軍的第一艘反潛輕巡洋艦是1949年安放龍骨的“諾福克”號(USSNorfolkCLK-1,標準排水量5600噸),其後本來還要建造第二艘諾福克級(CLK-2),不過因故遭到取消。稍後“反潛輕巡洋艦”又被降格為“領導驅逐艦”(DestoryerLeader,DL),因此“諾福克”號也就隨之成為第一艘“領導驅逐艦”(DL-1),該艦於1953年服役。而緊接著出現的是四艘3650噸(標準排水量)“米切爾“級驅逐艦(MitscherclassDD-927~930),由於它比二戰其間建造的兩千噸級的“佛萊徹“級(FletcherClass)、“艾倫•薩姆納”級(AllenM.SumnerClass)、“基林”級(GearingClass)等驅逐艦都大,所以在建造過程中被升格為領導驅逐艦(改編號為DL-2~5)。不過在“米切爾”級服役之前,美國海軍又取消了”領導驅逐艦”這個名詞,改用曾在帆船時代出現、已經停用很久的艦種名──“護衛艦”(frigate),但仍然保留DL前綴。上述的“諾福克”號和四艘“米切爾“級護衛艦都使用當時最新出現的1200psi高壓蒸汽推進系統。

防空與現代化改裝

反潛的問題剛剛搞定,應對蘇聯數量巨大且令人生畏的反艦飛彈的難題又擺上來美國海軍的案頭。美國海軍正在建造一批計畫總數為十艘的“法拉蓋特”級(FarragutclassDL-6~15)驅逐艦,此時已建造到第四艘孔茨號(USSCoontzDL-9),前三艘即將服役。於是美國海軍趕鴨子上架,決定全面在該級艦上加裝區域防空飛彈系統,使之成為美國海軍第一代大型飛彈驅逐艦(DLG),以強化航空母艦戰鬥群的防空護衛實力,抵抗來自蘇聯日漸強大的空中威脅。快要下水服役的“法拉蓋特”級前三艘也為此進行修改,使得進度延後。原本在建造序列中排名第四的“孔茨”號因未首先安裝防空飛彈一步到位,反倒後來居上,於1957年開工建造,1958年下水,1960年服役,成為第一艘完工的新型飛彈驅逐艦,所以該級艦被美國海軍改稱為“孔茨”級,不過還是有人稱其為“法拉蓋特”級。該級飛彈驅逐艦的建造幾乎總數未變,共建造10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