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亞鑸

孔亞鑸,男,1963年12月生,山東曲阜人,中國農工黨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音樂系鋼琴專業,學士學位。現任韶關學院音樂學院教授。曾在許多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及作品20餘篇。

男, 1963年12月生,山東曲阜人,中國農工黨黨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音樂系鋼琴專業,學士學位。曾於1995年9月-1997年7月入天津音樂學院鍵盤系跟隨著名鋼琴演奏家,奧德薩音樂學院教授蘇霍姆林諾夫及中國鋼琴教育家沈乃凡教授學習鋼琴演奏及鋼琴教學,現任韶關學院音樂學院教授。
孔亞磊教授多年來從事鋼琴教學與鋼琴表演研究工作。1997年10月獲山東省青年鋼琴教師比賽一等獎。1998年5月獲山東省青年文藝技能比賽鋼琴一等獎。在教學方面為國家培養了許多優秀的音樂教育及專業鋼琴演奏人才,所教學生有多人在國家、省、市各類的鋼琴比賽中獲獎。多次獲得學院師德建設先進個人等稱號。出版專著2部,其中《鋼琴輔助操》填補國內鋼琴界空白。近年來曾在《人民音樂》、《星海音樂學院學報》、《音樂探索》、《音樂創作》、《交響》、《當代戲劇》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及作品20餘篇,其中《一套實用、全面而系統的鋼琴教材》一文對我國高等師範院校沿用了二十多年的鋼琴教材提出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及改革方案,並得到了實施;《高師多媒體視唱練耳教學輔助套用》一文對我國高等師範院校音樂學的傳統課程與現代多媒體教學的有機結合提出了明確的改革方向及措施。分別獲廣東省第二屆中國小藝術展演優秀論文二等獎和廣東省第一屆大學生藝術展演優秀論文二等獎。

孔亞鑸

韶關學院音樂學教授

人物簡介

河南光山人,1968年8月出生。1990年考入河南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1999年考入河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班,攻讀碩士學位,先後師從張平、肖聲、唐瑰卿、朱敬修等教授,2002年取得碩士學位。現任韶關學院音樂學院副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教育家協會會員等。在民族音樂文化的教學和研究領域中辛勤耕耘達二十餘載,成績顯著被上級認定為廣東省“十百千工程”優秀人才。

教學成果方面

擔任《聲樂》及《民族民間音樂》等多門課程的教學工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潛心鑽研、嚴謹治學、兼收並蓄,博採眾長,形成了熱情奔放,獨特新穎,富有哲理的藝術風格。曾被評為韶關學院“十佳授課教師”。所教授的《民族民間音樂》被評為“校級優秀課程”。二十餘年來,《聲樂》教學中創造出“點、線結合,音畫意念教學法”,寓教於德,言傳身教,她一貫堅持德藝雙馨的教育思想並施於平常,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辛勤耕耘,更由於她賦予了學生最無私的愛,教學效果顯著,培養出很多優秀的歌唱人才和音樂教育人才,培養的很多學生現已成為表演舞台、教學崗位上的骨幹力量,多人次在國家、省、市級各類聲樂比賽中獲獎,指導學生舉辦多場畢業個人演唱會。

科研成果方面

堅持以“研”促“教”,具有穩定的研究方向。
1、曾在全國音樂刊物上發表學術專業論文36篇:在《人民音樂》、《黃鐘》、《戲曲藝術》、《中國音樂教育》、《藝術評論》、《音樂創作》等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篇;其他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5篇。其中部分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論突破性與創新性,特別是關於河南曲劇(《河南曲劇音樂特徵探析》、《河南曲劇前景展望》等 )、越調的研究;關於廣東粵北採茶戲(《粵北採茶戲音樂特徵探析》、《粵北採茶戲改革與發展》等)、韶樂的研究,均為當地音樂文化的研究、開發、利用以及傳承提供決策參考,並為同行提出了新的觀念和思路,具有較強的套用研究價值和現實意義。
2、主持參與大型項目及出版的專著有:主持參與省部級“十一五”重點規劃項目3項;市、校級科研項目9項。撰寫 河南省“十一五”重點出版叢書《河南越調》20餘萬字;目前正主持撰寫《粵北採茶戲新傳》一書及教材《中國民族民間音樂》。
3、論文獲獎情況:《論貝多芬音樂創作風格》1998年獲中國高校論壇論文評選一等獎;
《論成人音樂教育中的美育問題》1999年獲河南省教育廳專業論文徵集評選二等獎;
《粵北山村國小音樂教育現狀分析與研究》2003年獲廣東省第一屆藝術展演活動科學論文一等獎;
《民族唱法風格美的顯現與構建》2003年獲廣東省第一屆藝術展演活動科學論文二等獎;
《中國民間流行小調“呀呀喲”源流考辯》2008年獲廣東省第二屆藝術展演音樂類論文一等獎;
《音樂教育專業課程設定研究》2008年獲廣東省第二屆藝術展演音樂類論文二等獎;
《論合唱指揮中情感啟示的作用及其發揮》2008年獲廣東省第二屆藝術展演音樂類論文二等獎;
《論音樂教育中情感體驗的融合與激發》2008年獲廣東省第二屆藝術展演音樂類論文二等獎。
摯愛藝術教育事業,二十餘載潛心鑽研、辛勤耕耘,使黃莉麗教授對音樂的教學具有獨特深邃的理解。“秉承中華文化優良傳統,不斷推陳出新”是她始終不渝的追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