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辭玉

子罕辭玉

使:讓。 爾:你。 弗:不。

子罕辭玉
出自:《春秋左傳.襄公十五年》
原文: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
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稽首而告曰:“小人懷璧,不可越鄉。納此以請死也。” 子罕置諸其里,使玉人為之攻之,富而後使復其所。
注釋:或:有個人。
子罕:人名,是春秋時代宋國的司城(掌管工程的官),又名樂喜。
示:鑑定。
故:所以,因此。
玉人:加工玉石的工匠。
皆:都。
喪:失去。
請死:指獻出這塊玉石以免回去的途中遭遇不測。
使:讓。
攻:加工。
諸:之於。
爾:你。
弗:不。
翻譯
有個宋國人得到一塊玉石,將它獻給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石的人說:我曾經把這塊玉石拿給玉工鑑定過,他認為這是一塊寶玉,因此我才敢獻給您。”
子罕說:“我把不貪圖財物的這種操守當作是寶物,你把玉石作為寶物。如果你把寶玉送給了我,我們兩人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自留有各自的寶物。”
獻玉的人跪拜著訴述:“小人帶著玉璧,不能安全地走過鄉里,把玉石送給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 於是,子罕把獻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處,請一位玉工替獻玉人加工好那塊玉,讓他富裕後再返回他的家。
子罕弗受玉,獻玉者做了解釋,他解釋的用意是甚么?
答:說明這玉是塊真玉,勸子罕收下。 用意是他怕子罕認為是玉不夠好,而他沒有想到原因其實不是這,是他的高貴品質。
《子罕辭玉》里:作者在褒揚誰?褒揚了他什麼精神?
這個故事雖然比較簡單,但它表現的思想卻是多方面的,它寫了那位宋國人向子罕獻玉的事,表現了這位宋國人喜歡向貴族奉承拍馬的醜惡思想;它寫了子罕拒絕賄賂的行為,顯示了貴族子罕“以不貪為寶”的可貴品質。
子罕這個形象和“以不貪為寶”的思想,時值今天仍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子罕算得是一個“清官”。說他是“清官”,因為他是一個貴族,是一個官,但他不貪財,不受賄。在那貪污受賄成風的貴族官僚中,子罕能做到這樣,並把不貪的精神看得比寶玉還可貴,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這種“清官”是應該受到稱讚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