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其特點如下: 生育年齡婦女的多發病,主要引起疼痛及不孕;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症狀與體徵及疾病的嚴重性不成比例;病變廣泛﹑形態多樣;極具侵潤性,可形成廣泛、嚴子宮內膜異位症(內異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腺體和間質)出現在子宮體以外的部位,其特點如下: 生育年齡婦女的多發病,主要引起疼痛及不孕;發病率有明顯上升趨勢;症狀與體徵及疾病的嚴重性不成比例;病變廣泛﹑形態多樣;極具侵潤性,可形成廣泛、嚴重的粘連;激素依賴性,易復發。重的粘連;激素依賴性,易復發。

發病病因

一、內膜種植:脫落的子宮內膜仍保存有一定的能力,無論是月經期或手術期脫落的內膜碎片都有可能在新的位置移植生長。

例如:陰道閉鎖,宮頸狹窄,子宮後傾等因素使經血外流受阻,經血可經輸卵管倒流進入盆腔。此外,如流產吸宮時突然降低宮腔內負壓,經期查子宮也可告宬子宮內膜移植。剖宮取胎或切除子宮時,如不慎將部分內膜組織遺落腹腔內,亦可一起 子宮內膜異位症。

二、直接蔓延:子宮肌層的內膜異位症,可能由宮頸直接蔓延而來。

三、組織生化:由盆腔腹膜或卵巢生髮上皮和子宮內膜都是由體腔上皮分化而來。在炎症或其它刺激下,腹膜或卵巢生髮上皮可能發生為子宮內膜。四、靜脈或淋巴管遷移:內膜可能經靜脈或淋巴管移到子宮以外遠處部位而發生肺、膀胱、腸道、等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發病機制

⒈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了,以Sampson經血倒流種植﹑體腔上皮化生以及誘導學說為主導理論。

⒉子宮內膜在宮腔外需經粘附﹑侵襲和血管形成的過程,在種植、生長後發病,在位內膜的特質可能起決定作用。

⒊ 異位內膜完成上述過程中,機體全身及局部免疫狀態和功能,激素、細胞因子和酶等均起重要作用。

⒋ 內異症有家族聚集性。

⒌ 外界環境污染(如二■英,Dioxin)可能有一定影響。

臨床病理類型

⒈腹膜型子宮內膜異位症(Peritoneal Endometriosis,PEM):是指盆腹腔腹膜的各種內異症病灶,主要包括紅色病變(早期病變)、藍色病變(典型病變)及白色病變(陳舊病變)。

⒉ 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症(Ovarian Endometriosis,OEM):可形成囊腫,稱為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習慣稱“朱古力囊腫”)。根據囊腫大小和異位病灶浸潤程度分為:

Ⅰ型:囊腫直徑多小於2 cm,囊壁有粘連﹑層次不清,手術不易剝離。

Ⅱ型:又分為ABC三種。

ⅡA:內膜種植灶表淺,累及卵巢皮質,未達囊腫壁,常合併功能性囊腫,手術易剝離。

ⅡB:內異症的種植灶已累及朱古力囊腫壁,但與卵巢皮質的界限清楚,手術較易剝離。

ⅡC:異位種植灶穿透到囊腫壁並向周圍擴展。囊腫壁與卵巢皮質粘連緊密,並伴有纖維化或多房。卵巢與盆側壁粘連,體積較大,手術不易剝離。

⒊ 深部浸潤型子宮內膜異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指病灶浸潤深度≥5 mm,常見於宮骶韌帶﹑直腸子宮陷凹﹑陰道穹窿﹑直腸陰道隔等。其中直腸陰道隔包括兩種情況,一種為假性陰道直腸隔內異症,即直腸窩的粘連封閉,病灶位於粘連下方;另一種為真性直腸陰道隔內異症,即病灶位於腹膜外,在直腸陰道隔內,直腸子宮陷凹無明顯解剖異常。

⒋其他部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Other Endometriosis,OtEM):可累及消化(I)、泌尿(U)、呼吸(R)系統,可形成瘢痕內異症(S),以及其他少見的遠處內異症等。

檢查方法

⒈ 疼痛:70%~80%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疼痛,與病變程度不完全平行,包括{1}痛經:典型者為繼發性,並漸進性加重;{2}非經期腹痛: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3}性交痛以及排便疼痛等;{4}卵巢內異症囊腫破裂可引起急性腹痛。

⒉ 不孕:約50%的患者合併不孕。

⒊ 月經異常。

⒋ 盆腔包塊。

⒌ 特殊部位內異症:各種症狀常有周期性變化,可合併盆腔內異症的臨床表現。例如⑴消化道內異症:大便次數增多或便秘﹑便血﹑排便痛等症狀。⑵泌尿道內異症:尿頻﹑尿痛﹑血尿及腰痛,甚至造成泌尿系梗阻及腎功能障礙。⑶ 呼吸道內異症: 經期咯血及氣胸。⑷瘢痕內異症包括{1}腹壁: 剖宮產等手術後切口瘢痕處結節,經期增大,疼痛加重;{2}會陰:會陰切口或傷口瘢痕結節,經期增大,疼痛加重。

⒍ 婦科檢查: 典型病例子宮常為後位﹑活動度差;宮骶韌帶﹑直腸子宮陷凹或後穹窿觸痛結節;可同時存在附屬檔案囊性不活動包塊。

⒎ 血癌胚抗原125(CA125)檢查:CA125水平多為輕中度升高。

⒏ 影像學檢查:超聲掃描主要對卵巢內異症囊腫診斷有意義。典型的超聲影像為附屬檔案區無回聲包塊,內有強光點。磁共振成像(MRI)對卵巢內膜異位囊腫﹑盆腔外內異症以及深部侵潤病變的診斷和評估有意義。

⒐ 其他:必要時可行其他輔助檢查,如靜脈腎盂造影(ⅣP)、膀胱鏡、結腸鏡等。

治療方法

治療的目的是:減滅和消除病灶,緩解並解除疼痛,改善和促進生育,減少和避免復發。治療時主要應考慮的因素為:年齡、生育要求、症狀的嚴重性、病變範圍、既往治療史以及患者的意願。治療措施要規範化與個體化。對盆腔疼痛﹑不孕以及盆腔包塊的治療要分別對待。治療的方法可分為:手術治療﹑藥物治療﹑介入治療﹑以及輔助生育治療等。

一是抓住早期治癒,二是控制子宮內膜異位症發展,三是防治癒後復發。

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方法很多,有手術治療,西藥及中藥治療。

西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多為以假孕療法為基礎。

中醫中藥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具有緩解疼痛、調經助孕、改善症狀等顯著療效,同時通過對內分泌、血液流變學、生殖、前列腺素合成於代謝及免疫等方面進行調節,改善生殖系統的功能,以達到提高受孕率的目的。

手術治療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在直視下可以基本上明確病灶範圍和性質,對解除疼痛,促進生育功能效果較好,療程短尤其對重症者,纖維化多,粘連緊密,藥物效果不明顯。較大卵巢內膜樣囊腫,藥物治療無效,手術尚有可能保留有效卵巢組織。可採用在腹腔鏡下還可行輸卵管通液檢查。手術方法有多種,具體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

手術治療

·手術目的: 去除病灶;恢復解剖。術式分為保守性手術﹑半根治手術以及根治性手術。

·手術種類及選擇原則:

保守性手術: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手術儘量去除肉眼可見的病灶,剔除卵巢內異症囊腫以及分離粘連,適合年輕或需要保留生育功能者。

半根治性手術:切除子宮和病灶,但保留卵巢,主要適合無生育要求但希望保留卵巢內分泌功能者。

根治性手術: 切除全子宮及雙附屬檔案以及所有肉眼可見的病灶。適合年齡較大﹑無生育要求﹑症狀重或者多種治療無效者。

·輔助性手術:如子宮神經去除術(LUNA)以及骶前神經切除術(PSN),適合中線部位的疼痛。

·手術前準備: 充分的術前準備及評估;充分的理解和知情同意,如手術的風險﹑手術損傷特別是泌尿系與腸道損傷的可能性,以及腹腔鏡手術轉開腹手術的可能;深部浸潤型內異症,特別是病變累及陰道直腸部位者,應做好充分的腸道準備;有明顯宮旁深部浸潤病灶者,術前應檢查輸尿管和腎臟是否有異常;必要時需泌尿外科以及普通外科的協助。

·手術實施的要點: 首先分離盆腔粘連,以恢復解剖;腹膜型內異症病灶要儘量切除或破壞,達到減滅的目的;對較小以及較表淺的病灶,可進行燒灼或汽化;深部浸潤病灶,應進行切除。

卵巢內膜異位囊腫剔除術,術中應先分離與周圍的粘連,吸盡囊內朱古力樣液體並將囊內壁沖洗乾淨後,切除囊腫破口周圍纖維組織環並將囊內壁完整剝除,儘量保護正常卵巢組織。合併不孕者可同時進行宮腔鏡檢查以及輸卵管通液術。

深部浸潤型內異症處理比較困難。如病變未侵犯直腸或結腸壁,則儘量切除病灶;如果有腸壁侵潤,但無腸狹窄,一般不主張切除腸壁或者腸段,以病灶減滅為宜;如果病灶大,造成腸道狹窄甚至腸梗阻,則酌情進行腸段切除及吻合術。

膀胱內異症根據病灶的大小施行病灶切除或部分膀胱壁切除。

輸尿管內異症根據病變情況以及輸尿管梗阻程度施行粘連松解或部分輸尿管切除及吻合術。

瘢痕內異症,手術治療為主,藥物多不敏感。

對手術難以切除乾淨的內異症病灶或有損傷重要器官組織可能時,術前可用藥物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治療3~6個月。

分離粘連或切除子宮處理子宮血管以及韌帶時,要注意輸尿管解剖,必要時術前輸尿管內放置輸尿管導管作為指示。此外,術後患者可套用防粘連製劑。

藥物治療

治療目的:抑制卵巢功能,阻止內異症進展,減少內異症病灶的活性以及減少粘連的形成。

選擇原則:① 套用於基本確診的病例,不主張長期“試驗性治療”;② 尚無標準化方案;③ 各種方案療效基本相同,但副作用不同,所以選擇藥物時要考慮藥物的副作用;④ 還要考慮患者的意願以及經濟能力。

可供選擇的藥物主要分為:口服避孕藥﹑高效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以及GnRH-a四大類。常用的藥物治療方案﹑作用機制以及副作用如下:

口服避孕藥(Oral contraceptives,OCs): 連續或周期用藥,共6 個月,可抑制排卵,副作用較少,有消化道症狀或肝功能異常等。

安宮黃體酮(medroxyprogesterone,MPA):每天20~30 mg,分2~3次口服,連用6個月。MPA可合成高效孕激素,引起內膜組織蛻膜樣改變,最終導致萎縮,同時可負反饋抑制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副作用主要是突破性出血、乳房脹痛、體重增加、消化道症狀以及肝功能異常等。

達那唑 (Danazol):每天600~800 mg,分2~3次口服,共6個月。達那唑是一種雄激素類衍生物,可抑制月經中期黃體生成素(LH)峰從而抑制排卵;還可抑制參與類固醇合成的多種酶並增加血液中游離睪酮的水平。副作用主要是男性化表現,如毛髮增多、情緒改變、聲音變粗,此外,還可能影響脂蛋白代謝、引發肝功能損害以及體重增加等。

孕三烯酮 (Gastrinone):口服2.5 mg,2~3 次/周,共6個月。孕烯酮是合成的19-去甲睪酮衍生物,可拮抗孕激素與雌激素,降低性激素結合蛋白水平,以及升高血中游離睪酮水平。副作用主要是抗雌激素及雄激素作用,基本同達那唑,但較輕。

GnRH-a: 根據不同製劑分為皮下注射和肌肉注射,每月1次,共用3~6個月。

GnRH-a可下調垂體功能,造成藥物暫時性去勢及體內低雌激素狀態。副作用主要是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更年期症狀,如潮熱、陰道乾燥、性慾下降、失眠及抑鬱等,長期套用可引起骨質丟失。

·GnRH-a + 反向添加方案(Add-back):理論基礎是依據“雌激素視窗劑量理論”,不同組織對雌激素的敏感性不同,將體內雌激素水平維持在不刺激異位內膜的生長而又不引起更年期症狀及骨質丟失的範圍(雌二醇水平在30~40 pg/ml之間),既不影響治療效果又可減輕副作用,延長治療時間。

·Add-back 方案:

雌孕激素聯合方案: 每日結合雌激素(CEE,倍美力) 0.3~0.625 mg + 安宮黃 體酮(MPA) 2~4 mg。

替勃龍(利維愛): 每日1.25 mg。

Add-back注意事項:套用GnRH-a 3 個月以上,多主張套用Add-back。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也可從用藥第2個月開始;治療劑量應個體化,有條件應監測雌激素水平。

⒊ 痛經的治療

治療原則:① 合併不孕以及結節或者附屬檔案包塊者,首選手術治療;② 無合併不孕以及無附屬檔案包塊者,首選藥物治療;③ 藥物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治療方法:手術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保守性手術﹑半根治性手術或根治性手術;LUNA以及PSN酌情實施。

常用的藥物治療方法

·一線用藥:可選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NSAID)或口服避孕藥。口服避孕藥可周期或連續用藥,有效者可繼續套用,無效者改用二線用藥。

·二線用藥方案: 可選用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以及GnRH-a,其中以GnRH-a+Add-back 為首選,可有效控制其長期用藥的不良反應。

·如二線用藥無效,應考慮手術治療。

術前藥物治療:對病變較重,估計手術難以切淨或手術有可能損傷重要器官者,術前可短暫用藥3個月,以降低手術難度。

術後用藥:根據具體情況,如果病變較輕或手術切除較徹底,可暫不用藥;如果盆腔病變嚴重或不能徹底切淨病灶,視有無疼痛症狀用藥3~6個月。

⒋ 不孕的治療

治療原則: ① 全面的不孕檢查,排除其他不孕因素;② 單純藥物治療無效;③ 腹腔鏡檢查可用於評估內異症病變及分期;④ 年輕的輕中度內異症者,術後期待自然受孕半年,並給予生育指導;⑤有高危因素者(年齡35歲以上,卵管粘連,功能評分低,不孕時間超過3年,尤其是原發不孕者,中重度內異症,盆腔粘連,病灶切除不徹底者),應積極採用輔助生殖技術助孕。

手術方法: 保守性腹腔鏡手術要儘量切除病灶,分離粘連恢復解剖。剔除卵巢內膜異位囊腫時要特別注意保護正常卵巢組織。術中同時輸卵管通液,了解卵管的通暢情況,同時行宮腔鏡檢查,了解宮腔情況。

輔助生育技術: 控制性超促排卵/人工授精(COH/IUI),體外授精-胚胎移植(ⅣF-ET),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

·IUI:

COH/IUI指征:輕度或中度內異症;輕度男性因素(輕度少弱精等);宮頸因素以及不明原因不孕。

IUI成功率與療程:單周期妊娠率約為15%,如3~4個療程仍不成功,則調整助孕方式。

·ⅣF-ET:

ⅣF-ET指征:重度內異症,其他方法失敗者(包括自然受孕﹑誘導排卵﹑人工授精﹑手術治療後) ;病程長﹑高齡不孕患者。

ⅣF-ET助孕前GnRH-a治療:建議在ⅣF-ET前使用GnRH-a預處理2~6個月,有助於提高助孕成功率。用藥長短依據患者內異症嚴重程度﹑卵巢儲備進行調整(圖1)。

預防

1、在平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寒涼。女孩子在經期的時候要避免受到驚嚇,以免導致閉經或形成溢流。

2、不要再臨近月經期的時候進行沒有必要的、重複的婦科檢查和手術,以免將子宮內膜擠入輸卵管,從而引起腹腔種植。必須要進行手術的話,術中動作要輕柔,避免用力擠壓宮體。

3、儘量不要去做人工流產和刮宮,同時要做好計畫生育工作。剖宮產的時候要注意防止宮腔內溶液溢入腹腔,在縫合子宮切口時,勿使縫線穿過子宮,內磨蹭,縫合腹壁切口用生理鹽水沖洗,以防止內膜種植。

4、一定要嚴格掌握輸卵管通暢試驗及造影的操作過程,不可在月經剛乾淨或直接在刮宮這一周期進行,以免將內膜碎片經輸卵管壓入腹腔。

對懷孕的影響

子宮囊腫是一種很少見疾病,臨床上容易被忽略。可分為先天性及後天性子宮囊腫,前者來源於中腎管和副中腎管,多發生在子宮後壁或子宮底部;後者多由良性疾病繼發而來或由漿膜的間質細胞發展而來,其症狀有可以分為很多種,子宮囊腫的症狀關係著囊腫的治療。

女性的子宮囊腫主要有納囊和巧囊,一般就是囊腫部位疼痛,巧囊是在子宮兩側或單側 ,納囊是宮頸部,主要影響月經周期和經期,所以也影響懷孕,因此對於這種疾病要及早的進行治療,這樣才能保證疾病不會威脅到生命的健康。

作為囊腫,一般是占位性病變中一種比較輕的疾病,子宮囊腫其發病部位局限,多因壓迫或疼痛而被病人發覺,也有沒有明顯症狀的,治療有手術切除和藥物調理,因病情不同而決定。但子宮囊腫要注意防治病變惡化,或是惡性疾病被誤認為是良性囊腫,這些對於治療效果幫助很大。

據文獻報導,年輕未生育的婦女接受子宮肌瘤剔除術後,妊娠率為30%~60%,能夠妊娠至足月分娩者有25%~45%。但病人術後不能馬上懷孕,因為子宮上有肌瘤剔除的瘢痕,有的肌瘤較大、較深,經過剔除術後就如同做了剖宮產一樣,子宮需要一定的恢復過程。如果傷口尚未充分癒合 ,馬上懷孕,則有發生子宮破裂的危險。 國外報導肌瘤剔除術後妊娠子宮破裂發生率為1.5%。因此,剛剛做完肌瘤剔除術後不宜很快懷孕。

那么,肌瘤剔除術後多長時間可以懷孕呢?這與剔除肌瘤的數目多少、肌瘤大小及肌瘤部位有關。如果瘤子不多,又在漿膜上,手術後半年就允許懷孕;如果瘤子較大,數目又多,那就需要避孕1年,然後爭取在肌瘤復發前早日懷孕。

此外,子宮肌瘤剔除術後懷孕者,應當及時到醫院檢查,並要在醫院分娩,因為在分娩中發生異常的機會增多,有的需行剖宮產。由於肌瘤剔除術後可以復發,故在產後還應定期隨診檢查。

求醫網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專題

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求醫網(www.qiuyi.cn)創立於2000年,是北京時代網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核心平台,我們力求打造中國最專業的醫療網站。求醫網正在努力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和專業的線上諮詢服務,同時建立海量信息庫為患者提供最全面的醫療信息資訊…… 詳細 >>

本詞條全部內容由詞條認領機構及智願者共同編輯,互動百科權威評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