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縣鎮西鎮

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鎮西鎮


 因位於四川省內江市威遠縣城的西部而得名,古屬益昌鄉,清末設鎮,由原合作鄉王家場搬遷而至,距王家場正好五里路程,又有“五里好”之別稱。
鎮西鎮幅員118平方公里,人口近8萬,場鎮常住人口1萬餘人。地勢北高南低,大、小老君山巍然聳立在北部,老君河,龍洞水蜿蜒流入清溪河。地形兼具山地和淺丘陵,土地肥沃,土質多樣,物產豐富,李家坳的白蘿蔔聞名川南,以之為主要原料的周蘿蔔醬菜系列產品已成為四川名牌產品,暢銷全國,出品歐美;黃坭櫻桃熱銷廣州、深圳等大中城市,俏比龍泉水蜜桃;威鎮花生糖,悄然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鎮境內煤、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鎮域工業形成了建材、化工、機械為主的多元化格局。
鎮內交通便捷,榮威水泥公路穿境而過,東距縣城僅10分鐘路程,西去榮縣,片刻即達。有利的交通地理條件,造就了鎮西榮威邊境商貿重鎮地位。場鎮通訊、光纖、燃氣、教育、衛生等基礎建設完備,以直通龍洞礦泉水為生活用水,在巴蜀堪稱少有,成為鎮西人的驕傲。因完善的設施,優美的人居環境,鎮西成為了眾多商家投資置業的理想福地。
近年,鎮西鎮黨委、政府堅持科學發展,強力實施“農業奠基,工業強鎮,城建興鎮”的戰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努力打造食品工業強鎮,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的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和諧

鎮西鎮旅遊景點


老君山

老君山位於鎮西鎮境內,由大、小老君山、寨子岩、河口水庫等組成,距縣城22公里,以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沉澱和奇麗險峻的自然風光而聞名。
大老君山自隋威遠建縣以來就是威遠與榮縣的界山,為西周時周武王封周榮公之地,又名榮德山。相傳太上老君曾在此煉丹,唐末五代道士陳摶(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曾在此修真,故又名希夷山。老君山從唐宋以來就已成為道家的修煉之地和風景名勝之地,清乾隆《威遠縣誌》稱為“老君丹灶”,是威遠八景之一。老君山海拔800多米,雄奇瑰麗,方若削壁,高矗雲表,有華山之險。從山腳到山頂,只有一條狹窄陡峭的曲折小道,攀登時須手腳並用方可。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則題詩、四龕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則題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龕造像在四川極為罕見。題詩以清末翰林、榮縣詩人趙熙的一首最為精彩:“一念前生墮世間,飄然人外御風還。秋來化鶴三千歲,獨立榮州第一山。”三則題字分別為“煙霞”、“雲梯”、“丹岩”。在山的西南面,有一古洞,相傳是太上老君煉丹時居住之地,人稱“神仙洞”。大老君南面為呂仙崖,上有四龕唐代摩崖造像,山上尚保存古寨集生寨城牆遺址。
寨子岩山寨位於去老君山途中的煙廠河壩,為清鹹豐年間建造,現保存寨牆一段、石室一間,有月亮門、楊家大院遺址及“天寶亭”、“玩花台”、“臥鵂橋”等10餘處石刻題字,其中半山腰處一兩米見方的“鵂”字為威遠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刻字。寨下河中有一蘑菇狀巨石,兀立於一方硬石之上,似搖搖欲墜,又穩若磐石,人稱“牛心石”。小老君山在大老君東側約6公里處,尖聳秀拔,山頂面積不過50平方米,整個山形似雄鷹展翅欲飛。山下即是河口水庫,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水庫源頭有一碗口粗大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這就是有名的“龍洞泉水”。
老君廟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座落於稠粳山顛,因盛產香草稠粳而得名。四面群峰拱衛,古柏森森,環境幽靜,風景宜人。山高樹密,常常雲繚霧繞,蔚為壯觀,新津十二景之一的“稠粳出雲”即指此。
廟宇始創於漢代,興盛於唐初。混元殿右側的老君洞是東漢末年張陵天師道24教區播道之一的稠粳治遺址,相傳老子李聃曾在此隱居。老君廟依山取勢建造,現存混元、慈航、三清、三元諸殿及八卦亭、來鶴軒、迎真亭和長廊。廟內楹聯、石刻、匾額均出自名家之手。每逢農曆二月十五廟會,朝山者達數萬之多,場面蔚為壯觀。從縣城過南河橋即到老君山。鎮守山門的是護法神靈祖。出後門拾64級石階而上是混元殿,再登36級可到八卦亭和三清殿。殿內除三尊天神外,檐廊詩文也頗值一看。下山時,你可去品嘗一下獨具特色的新津小吃。

神仙洞

在大老君山的西南面,有一古洞,相傳是太上老君煉丹時居住之地,人稱神仙洞。

牛心石

寨下河中有一蘑菇狀巨石,兀立於一方硬石之上,似搖搖欲墜,又穩若磐石,人稱牛心石。

老君山摩岩造像

山西南面崖壁上刻有四則題詩、四龕唐宋造像、三通摩崖碑和三則題字。摩崖造像中保存完好又富有代表性的是太上老君及侍者力士造像。其中佛道合龕造像在四川極為罕見。題詩以清末翰林、榮縣詩人趙熙的一首最為精彩:一念前生墮世間,飄然人外御風還。秋來化鶴三千歲,獨立榮州第一山。三則題字分別為煙霞、雲梯、丹岩。
大老君南面為呂仙崖,上有四龕唐代摩崖造像,山上尚保存古寨集生寨城牆遺址。

龍洞泉水

小老君山下即是河口水庫,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水庫源頭有一碗口粗大的泉水,從石縫中湧出,這就是有名的龍洞泉水。

岩山寨

寨子岩山寨位於去老君山途中的煙廠河壩,為清鹹豐年間建造,現保存寨牆一段、石室一間,有月亮門、楊家大院遺址及天寶亭、玩花台、臥鵂橋等10餘處石刻題字,其中半山腰處一兩米見方的鵂字為威遠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刻字。

鎮西特產


1.威寶食品(周蘿蔔)

白蘿蔔素以其消食除膩的保健功能為世人所喜愛。威遠縣鎮西鎮盛產白蘿蔔,以其個大質白、肉嫩化渣而聞名。具有地方特色的“鎮西醬蘿蔔”加工由來已久,從三十年代利用傳統工藝製作,至今已有60多年歷史。醬蘿蔔集麻、辣、香、甜、脆於一體,色澤美觀、風味獨特“威寶牌周蘿蔔”,是居家旅遊的佐餐饋贈佳品。

2.鎮西黃黃老五花生糖3.川老媽食品

歷史名人

總統秘書——劉泌文

(1877-1944),又名宗沛,字泌子,威遠鎮西鎮人。19歲中秀才,1903年被推薦進入日本弘文師範大學學習。1905年,和吳玉章等人在東京參加同盟會,同年畢業回國,任威遠縣高等國小校長。兩年後赴北平,掛職清廷內務部,實際擔任“京津同盟會”總幹事。1908年就任日本駐華使館館區警察署長,扣押在大街上毆打中國人的德國駐華使館醫官和駁斥了德國使館的無理抗議,御史大夫趙熙(榮縣人)曾為此揮毫做文,讚揚他維護了民族尊嚴和國家權益。1912年,擔任孫中山臨時大總統府秘書,1913年後,分別到四川夔州、山東臨清、河北張家口等地任職。1918年,應四川督軍熊克武之邀請回川,就任省實業廳科長,並為胡素民控告董伯和等殺害胡馭垓一案奔走,昭雪了胡馭垓沉冤。1927年,辭官歸隱故里,潛心研究佛學。1937年到西藏受戒,法名慧定,著有《藏密問答》、《套用唯世學決定生死淨土論》,翻譯了西藏密宗經典《彌陀長壽合修法》,在中國和日本佛學界頗具影響,1937年被推舉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1940年,以中國佛教協會代理會長名義晉見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陳述佛教界抗日救國之意願,受林森委託,1940年秋在重慶舉辦佛教儀式和息災祈禱大會。1944年12月,在鎮西雲天洞古寺圓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