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鶲屬

姬鶲屬

姬鶲屬是雀形目、鶲科的其中一個屬,此屬一般為小型鳥類,體長11-14cm。

dd
黃眉姬鶲

中 文 名: 黃眉姬鶲
俗名別名: 黑背黃眉鶲
英 文 名: Narcissus Flycatcher
地理分布 繁殖於東北亞;冬季南遷至中國南方、東南亞及大巽他群島

黃眉姬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雄鳥:體小(13厘米)的黃、白及黑色的鶲。腰、喉、胸及上腹黃色,下腹、尾下覆羽白色,其餘黑色,僅眉線及翼斑白色。
雌鳥:上體暗褐,下體色較淡,腰暗黃。雄鳥白色眉紋和黑色背部及雌鳥的黃色腰各有別於黃眉[姬]鶲的雄雌兩性。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分布狀況:繁殖於中國東北、華中、華東及北緯29°以北地帶。遷徙經中國南方。甚常見,高可至海拔1000米。
習性 喜灌叢及近水林地。
叫聲描述 深喘息聲tr-r-r-rt,較紅頭姬鶲音低

紅喉姬鶲

dd

中 文 名: 紅喉姬鶲
俗名別名: 白點頦、黑尾傑、紅胸鶲、黃點頦
英 文 名: Red-breasted Flycatcher
拉丁學名: Ficedula parva
地理分布 繁殖於古北界;冬季遷徙至中國、菲律賓、東南亞及婆羅洲

紅喉姬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體型小(13厘米)的褐色鶲。尾色暗,基部外側明顯白色。繁殖期雄鳥胸紅沾灰,但冬季難見。雌鳥及非繁殖期雄鳥暗灰褐,喉近白,眼圈狹窄白色。尾及尾上覆羽黑色區別於北灰鶲
虹膜-深褐;嘴-黑色;腳-黑色。
分布狀況:遷徙經中國東半部。常見越冬於廣西、廣東及海南島。
習性 棲於林緣及河流兩岸的較小樹上。有險情時沖至隱蔽處。尾展開顯露基部的白色並發出粗啞的咯咯聲
叫聲描述 遇警時發出粗糙的 trrrt聲、靜靜的tic聲及粗啞的tzit聲

棕胸藍姬鶲

dd

中 文 名: 棕胸藍姬鶲
英 文 名: Snowy-browed Flycatcher
拉丁學名: Ficedula hyperythra
地理分布 印度北部至中國南方、菲律賓、東南亞及巽他群島

棕胸藍姬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雄鳥:體甚小(12厘米)的灰藍及棕色鶲。上體青石藍,.形短卻醒目的白色眉紋幾乎與額相接;下體橘黃,喉、胸及兩脅皮黃。台灣亞種兩脅栗色。
雌鳥:上體褐色,下體皮黃,額、眉及眼圈淡銹黃色。亞成鳥具褐色斑駁。與短翅鶇的區別在形小且跗蹠纖細。
虹膜-深褐;嘴-黑色;腳-肉色。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於西藏東南部、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海南島及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的山區森林中並不罕見;innexa為台灣特有亞種
習性 不引人注意。長時間呆在地面,似歌鴝齊足跳進。
叫聲描述 鳴聲安詳,為三至四聲似喘息的tsit-sit-si-sii顫聲;重複的單音節sip聲。

銹胸藍姬鶲

dd

中 文 名: 銹胸藍姬鶲
英 文 名: Slaty-backed Flycatcher
拉丁學名: Ficedula hodgsonii
地理分布 尼泊爾至中國西部及印度支那北部。

瀕危狀態

銹胸藍姬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體小(13厘米)的青石藍色鶲。胸橘黃,上體無虹閃,外側尾羽基部白色,胸橙褐漸變為腹部的皮黃白色。與山藍仙鶲的區別在背部色彩較暗淡,尾基部白色,兩翼較長而嘴短,且缺少眉紋和翼斑。雌鳥與灰藍[姬]鶲雌鳥的區別在胸部無淺色的中央斑紋,與玉頭姬鶲雌鳥的區別在下體較暗淡。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深褐。
分布狀況:西藏東南部、青海東部、雲南、四川、甘肅東南部至山西(龐泉溝)的不常見留鳥,棲于海拔2400~4300米的潮濕密林;冬季下至低海拔處。
習性 安靜的林棲型鶲。
叫聲描述 生硬的tchat及terrht的嘟聲。鳴聲短而快,似笛聲且迂迴曲折,為一連串下降哨音

鴝姬鶲

dd

中 文 名: 鴝姬鶲
俗名別名: 白眉赭胸、白眉紫砂來郊鶲、麥鶲
英 文 名: Mugimaki Flycatcher
拉丁學名: Mugimaki Flycatcher
地理分布 繁殖於亞洲北部;冬季南遷至東南亞、菲律賓、蘇拉威西島及大巽他群島

鴝姬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雄鳥:體型略小(13厘米)的橘黃及黑白色的鶲。上體灰黑,狹窄的白色眉紋於眼後;翼上具明顯的白斑,尾基部羽緣白色;喉、胸及腹側橘黃;腹中心及尾下覆羽白色。
雌鳥:上體包括腰褐色,下體似雄鳥但色淡,尾無白色。亞成鳥:上體全褐,下體及翼紋皮黃,腹白。
虹膜-深褐;嘴-暗角質色;腳-深褐。
分布狀況:繁殖於中國東北。過境鳥經華東、華中及台灣。為不常見的越冬鳥於廣西、廣東及海南島。
習性 喜林緣地帶、林間空地及山區森林。尾常抽動並扇開。

叫聲描述 輕柔的turrrr叫聲

灰藍姬鶲

dd

中 文 名: 灰藍姬鶲
英 文 名: Slaty-blueFlycatcher
拉丁學名: Ficedula tricolor
地理分布 喜馬拉雅山脈、印度的阿薩姆、中國南方、緬甸;越冬至印度支那北部

灰藍姬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體小(13厘米)的青石藍色鶲。下體近白,尾黑,外側基部白,頭側及喉深灰並延至胸側。亞種cerviniventris(包括minuta)下體沾棕色。雄鳥喉部具三角形橄欖色塊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分布範圍:喜馬拉雅山脈、印度的阿薩姆、中國南方、緬甸;越冬至印度支那北部。
習性 多棲於林下灌叢,冬季棲於針葉林。兩翼下懸,尾不停抽動。

叫聲描述 告警叫聲為ee-tick;也作快速的ee-tick-tick-tick-tick

橙胸姬鶲

dd

中 文 名: 橙胸姬鶲
英 文 名: Rufous-gorgeted Flycatche
拉丁學名: Ficedula strophiata
地理分布 繁殖於克什米爾及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南方和越南;越冬至東南亞

橙胸姬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體型略小(14厘米)的林棲型鶲。尾黑而基部白,上體多灰褐,翼橄欖色,下體灰。成年雄鳥額上有狹窄白色並具小的深紅色項紋(常不明顯)。雌鳥似雄鳥,但項紋小而色淺。亞成鳥具褐色縱紋,兩脅棕色而具黑色鱗狀斑紋。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褐色。
分布狀況:常見的垂直遷移鳥,見於中國中部及西南、西藏海拔1000~3000米。部分鳥冬季至中國南方越冬。
習性 性懼生,棲於密閉森林的地面和較低灌叢。
叫聲描述 通常叫聲為低聲的tik-tik或重複高音pink。也發低顫鳴。鳴聲為細薄金屬般的 tin-ti-ti聲,第一聲響亮,後兩聲輕。

白眉姬鶲

dd

中 文 名: 白眉姬鶲
俗名別名: 花頭黃、黃鶲三色鶲、鴨蛋黃
英 文 名: Yellow-rumped Flycatcher
拉丁學名: Ficedula zanthopygia
地理分布 繁殖於東北亞;冬季南遷至中國南方、東南亞及大巽他群島

白眉姬鶲生物特徵

形態特徵

雄鳥:體小(13厘米)的黃、白及黑色的鶲。腰、喉、胸及上腹黃色,下腹、尾下覆羽白色,其餘黑色,僅眉線及翼斑白色。
雌鳥:上體暗褐,下體色較淡,腰暗黃。雄鳥白色眉紋和黑色背部及雌鳥的黃色腰各有別於黃眉[姬]鶲的雄雌兩性。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黑色。
分布狀況:繁殖於中國東北、華中、華東及北緯29°以北地帶。遷徙經中國南方。甚常見,高可至海拔1000米。
習性 喜灌叢及近水林地。
叫聲描述 深喘息聲tr-r-r-rt,較紅頭姬鶲音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