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仞九

姜仞九(1904—1938) 原名姜厚舉,山東省海陽縣姜家秋口人。他10歲上學,迫於生計,16歲輟學就商。後因其理財有方,被發城謙和祥錢莊聘為經理。時值軍閥張宗昌潰零成匪,四出劫掠,海陽亦遭塗炭。姜仞九遂棄商從戎,與第五區商會會長王華亭募款購槍,組建便衣隊,維持地方治安。

1930年去濟南考入山東省主席陳調元辦的軍事學校學習,次年隨陳至安徽任少校營長。後返鄉任第五常備隊隊長及保全第一旅上校參謀長。

“七七事變”後,姜仞九會同五區區長王儀亭、愛國紳士王六階等發動民眾,購槍擴軍,守土抗戰。民國27年(1938年),海陽縣保全大隊與警察局組成海陽軍警前敵指揮部,公推姜仞九為總指揮。

同年11月22日,姜仞九率官兵700餘人,到達威海第四區,駐紮小黃、道頭,與日本侵略軍交鋒於豹虎山,斃傷敵人20餘名。28日,敵人從青島、煙臺調兵增援1500多人,分六路向向陽山進攻。姜仞九獲悉後,立即率兵迎敵。他親率三大隊占領七夼南山,迎擊來犯之敵。後得悉日軍之主力改攻向陽山黑石硼制高點,姜仞九當機立斷,迂迴至向陽山,夾擊敵人。是夜,日軍腹背受敵,死傷甚重。次日,敵軍在飛機、大炮配合下發起猛攻,戰鬥異常激烈。姜仞九身先士卒,振臂高呼:“沖啊!殺呀!堅決不當孬種!要給海陽爭光!”鼓舞戰士奮勇殺敵。在戰鬥中,敵人射來炮彈的衝擊波把他掀出老遠,左臂受傷,他從焦土中爬起來,毅然指揮戰鬥。激戰至翌午,斃傷敵人230餘名,擊斃日軍官兩名,他亦腹部中彈戰場陣亡。

次年,第七督察專員公署呈請上憲批准,追贈姜仞九為少將;縣政府在發城西廓建烈士祠,懸額:“壯烈可風”。並將向陽山抗日烈士牌位供奉於城裡忠孝祠,國民黨山東省政府輓詞為“碧血丹心”。1985年3月7日,山東省民政廳批准姜仞九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