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趪

人物簡介姚趪,又名姚璜,男,漢族,河北保定人,1942年8月生。 姚鼐書名被文學盛名所掩,其實,他是有清一代的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為了養家餬口,姚璜於60年代初期選擇了與書畫相近的美工的職業,這一乾就是二十多年。

保定市美術家、書法家協會顧問

人物簡介

姚趪,又名姚璜,男,漢族,河北保定人,1942年8月生。自幼在家父姚倫指授下學書習畫,稍長得曾祖父錄姚丹坡門人李智超、王雪濤等點撥,獲益匪淺。書作豪放而不狂涎,草情、隸韻、篆意兼具。作品選國內外展覽並獲獎。三次和其子姚小全在日本名古屋、橫濱等地舉辦書畫展,曾應邀赴日訪問講學。多件作品收入專集或刻石碑林,百餘件作品被海內外博物館。紀念館收藏。發表書論文章《書為心畫》、《試談筆墨當隨時代》、《書法藝術創新之我見》等多篇。亦擅國畫,長於人物,兼及山水、花鳥。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保定市美術家協會顧問,保定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河北省政協委員,保定日報社美術攝影部主任編輯,高級工藝美術師。作品、辭條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鑒》、《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國現代美術家人名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世界當代書畫家大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等。

社會評說

天人合一。天之四季春、夏、秋、冬,正合了人生之四個階段即少年、青年、中年、老年。
我與姚璜相識、相交、相知近三十年,期間數度產生要寫寫他的衝動,但由於日日相見,熟視無睹,無距離則無美感,故終未提筆。今姚兄已退休多日,且書畫聲名日隆,並常在筆會上相見還賜我以近作,我就欣然而命筆了。感人生四季之說,故將此篇命名曰“姚璜的春夏秋冬”,並分四段寫成。
一、春風得意馬蹄疾
即使是天災人禍,即使是兵燹連年,即使侵華日軍的“三光”政策,也阻擋不住中華民族的生殖與繁衍。正是在日本大掃蕩瘋狂進行的1942年8月,一個小生命降生在保定市一個文化世家後庭院半弓園裡,就是這個小生命和他的兄弟們一起,繼承了傳統家學國學,繼承並弘揚了民族書畫藝術,為家鄉保定的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帶來了光榮。這個小生命就是今天的著名書畫家姚璜。
姚璜,原名姚趪,字季宏,號叔鈞。頗有些古時文人風神,這並非故弄玄虛,因為他的家學淵源的延革慣性使他自出生就受到了傳統文化的濡染。雖然他很少談起祖上的文化名人們的成就與光采,但他身上散發著的文人氣質和掩蓋不住時而流露出來的灑脫與儒雅,不得不引人們對其家世做一些好奇的探究。 據傳,姚家曾是名門望族,世代皆博學鴻儒。姚璜講,對他影響最大的先輩是七世祖姚鼐和曾祖姚丹坡、祖父姚鍔。
略通中國文學史的人都知道,姚鼐是清代著名詩人、文學家,桐城派領軍人物、三祖之一,《四庫全書》的纂修官,是被後代文人推崇的飽學大儒,他的“陰剛陽柔”的特有風格,他的“高簡深古”、“神韻為宗”,“格意俱高”的為文之道,深深影響了後世文人,也深深影響了姚家世代的衣缽傳承者,姚璜雖未刻意追循乃祖,但他為人為文,為詩為畫所體現出來的寬厚、沉實、樸素、誠懇、幽默、豪爽隱隱透出了“桐城派”的流韻遺風。
姚鼐書名被文學盛名所掩,其實,他是有清一代的著名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其書法造詣與鄧石如、劉墉、包世臣齊頭並進,並影響了其後的張裕釗等人。姚璜雖不曾說對姚鼐書法心摹手追,但受其影響而鍾愛追慕、並孜孜以求卻是肯定的。
姚璜的曾祖姚丹坡,清末舉人,兩任知縣,晚年回歸故里任河北大學校長,其詩文俱佳,書畫兼攻,名噪一時,桃李滿園,姚璜書畫,就曾得丹坡弟子李智超、王雪濤的點撥,名師高徒,姚璜得益匪淺。
姚璜的祖父姚鍔,早年留學日本,是作家梁斌先生的老師,於書畫印研習精深,亦擅篆刻,通音律,好戲曲,精鑑賞,是一位通才,時人譽為才子,其著述頗豐,生平辭條與父輩同時輯入《歷代繪史彙編》。
生長在這樣的家庭,無疑是得天獨厚,在姚璜上國中時,就已露書畫大家之端倪,著名作家梁斌寫成著名小說《紅旗譜》後為表投稿鄭重,特慕名請姚璜抄寫謄清。名著妙書,珠聯璧合,一段佳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少年時代的姚璜可謂志得意滿,小小年紀,展筆懸腕,縱橫塗抹,筆走龍蛇,力掃千軍。故有識之士贊曰:此子前途不可限量。
二、夏荷初綻溢清香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地球上沒有筆直平坦的大道,人生沒有總是春風得意的時候。由於家庭出身等原因,姚璜高中畢業即參加了工作,失去了繼續深造的機會,加之不久到來的文化大革命革了文化的命,“文化世家”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不幸,升學無望就想參軍,但家庭出身又把他摒在軍營之外。大學生的桂冠可以剝奪,英武的戎裝可以剝奪,但剝奪不了的是姚璜獨立思考、渴求知識的頭腦和他手中那支羊毫筆。儘管街上紅旗如潮,儘管高音喇叭聲震雲霄,姚璜卻蟄伏在半弓園的小書屋裡和歐顏柳禇、“四王”、芥子園為伴,在書畫藝術的海洋中遨遊。冬天披衣潑墨,夏天赤膊揮毫,整天背著畫夾子蓮花池火車站到處跑。不知用禿了多少支毛筆,磨穿了多少方硯台,只見字是一天天長進,畫是一天天提高。當回顧文革十年的時候,多少人捶胸扼腕,多少人追悔莫及,可姚璜卻認為自己過得滿足而充實,他的青春和熱血融進了酣暢淋漓的翰墨,縱橫馳騁的錐管,他的字寫入了流雲,他的畫繪入了青天。
“縱使寫得梅花篆,市上不值半文錢,”當物質匱乏的時代,文化更輕如草芥,姚璜的高超書藝畫藝只能作為屠龍之術無人問津。倒是為宣傳毛澤東思想派上用場,成天忙得不亦樂乎。
為了養家餬口,姚璜於60年代初期選擇了與書畫相近的美工的職業,這一乾就是二十多年。無論是畫電影廣告,還是裝潢設計,書籍裝禎,展覽策劃。姚璜總是以嚴謹的治學精神,踏實的工作態度,高拔的審美情趣,刻苦鑽研,其間設計的“玉蘭”、“古蓮池”等煙標,“馬家老雞鋪”攜帶型禮品包裝、蛋卷包裝、蘭花出口絲襪標籤等裝潢設計均入選國家和省、市大展,並獲金獎、銀獎。
臥薪嘗膽、韜光養晦,姚璜雖在裝潢設計界名聲大噪,但他的志趣是書法和繪畫,他一面為了工作東奔西忙,而另一面則是讀帖、臨帖、寫生、臨摹、創作,周而復始,不嫌煩,不怕累,為了書畫技藝的更大突破做準備。
三、秋來碩果滿枝頭 隨著保定地區和保定市的分開,1984年《保定市報》創辦。籌備伊始,人才匱乏,姚璜調入《保定市報》當了美術編輯。如魚得水,如虎歸山,姚璜像駿馬終於找到了可以自由馳騁的廣袤草原。他長期主編書畫專刊“書廊畫苑”,結識了一批老書畫家,培養了一批新書畫新家。他主編和參與編纂的大型畫冊《保定之光》、《保定風光名勝》、《保定風采》等在同類圖書評獎中獲全國和省金獎。他為著名作家許來渠周渺、浩渺等的著作所作的裝幀設計得到了文學界、書畫界及出版界的好評和讚揚。此時他的書畫技藝大進,書畫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外展覽並獲大獎、有的被博物院、館收藏,有的被鐫入碑林,有的被刻上石崖,人有盡時,作品則不朽,他的很多書畫作品被收入專集,他的藝術生平辭條錄入了《中國美術家辭典》、《中國書法篆刻家辭典》、《中國古今書畫家辭典》等多部海內外版本辭書和工具書,自他的公子姚小全以書畫名揚日本併入贅東瀛後,姚璜數次應邀以中國文化使者身份東渡扶桑,辦展講學,也有機會舉辦“父子聯展”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令日本學人贊服不已。由於姚璜高妙的書畫技藝和精湛的書畫理論及廣博的國學知識,國內外一些藝術團體、院校將其聘為顧問、名譽院長和客座教授等,在國內外一些書畫大賽活動中,姚璜多次被聘為評審參與書畫作品的品評。此時的姚璜正如豐收的金秋,五穀豐登、碩果纍纍,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四、冬日吟雪且詠梅
姚璜退休了,退休了的姚璜一身輕鬆,在他的“無愁小樓”里充滿著傳統的文化味,飄散著墨香與酒香,洋溢著歡聲與笑語,漫漶著淺斟低唱、俯仰吟喔。 退休了,姚璜告別了早起晚睡,朝九晚五,再無須喧譁盈耳、案牘勞形,他可以日上三竿還酣睡,夜過子時卻未眠。他再不必正兒八經的裝模作樣,西裝革履,迎來送往,他以可袒胸露乳、放浪形骸,一手執筆,一手執杯,塗抹幾筆,浮一大白。
退休了,他再不必辦公桌前正襟危坐,他可以呼朋引類,佳賓滿座,切磋技藝、談古說今、吹牛放炮、縱橫捭闔,他可以“有酒學仙,無酒學佛”,可以飲酒罵皇帝、吟詩傲王侯,他可以自詡曾江中斬蛟、雲間射鵰,他可以起身舒臂,席上揮毫,管它冬夏與春秋。
退休了,他沒忘天降大任於斯人,他仍然在書畫途中奮進不止,他臨池不輟,揮毫不止,同時,他還把自己的作品、把他半生的書畫感悟寫作成書,退休後,他的《隸書幅式章法簡編》、《對聯章法百講》、《姚璜書畫小品輯》、《姚璜隸書姚鼐詩二十首》等相繼出版發行,他的多篇書畫論文在國內外專業報刊發表。
退休了,姚璜沒有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他是河北省政協委員、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他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參政議政,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退休以後,他每年都義務為農村、社區寫春聯,抗非典期間,他參加了多次書畫義賣活動,他曾解囊救助失學兒童,曾捐款給病危嬰兒。這次汶川特大地震,姚璜數次捐款後又在北京、四川、保定等多處捐出書畫作品四十餘幅,他說,他還將盡其所能幫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園,此話當真。
退休了的姚璜頭上掛滿了花環,他是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書協會員,河北美協會員,保定市書協美協顧問,可謂功成名就,但他深知,藝無止境。他還要向更高的藝術境界攀登。
冬日,雪花紛飛,梅花初綻,正是吟雪詠梅的大好時節。書畫家姚璜正徜徉在梅雪之間,他或頷首低吟,或仰天長嘯,他期盼著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李慶恆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