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寶林

姚寶林

姚寶林,甘肅省甘谷縣新興鎮姚莊村農民,2003年全省十佳青年農民,天水黃土地工貿有限公司經理。

他就是第三屆全省“十佳青年農民”、“青年星火帶頭人”、天水黃土地工貿有限責任公司經理姚寶林。
3000元起家辦企業今年33歲的姚寶林,是甘谷縣新興鎮姚莊村農民。他個頭不高,卻生就了一身健壯的體格,渾身上下洋溢著一種幹事的活力。
姚寶林的童年生活相當貧苦,家中5口人全靠父親刨土坷垃養活,但艱難的生活卻培養了他堅強的性格和不怕吃苦的耐力。
1987年,姚寶林高中畢業,他一心要上大學,但高考時卻名落孫山,而貧困的家境又負擔不起他繼續補習。
17歲的姚寶林,從此被迫踏上了“闖江湖”之路,擔起養家餬口的重擔。他上蘭州、下成都,跑西安、闖山東,既打工,又經商,雖然錢沒掙多少,但卻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經驗。
1989年初冬,他發現甘谷煤建公司的蜂窩煤場跟前,買蜂窩煤的人經常排成長隊。由此,他萌發了自己創辦一個蜂窩煤廠的想法。
說乾就乾,他拿出自己積攢的3000元錢,又向親戚、朋友借了一些,辦起了全縣第一個農民蜂窩煤廠———渭濱煤廠。由於資金短缺,在生產中他就向甘谷煤炭經營處借煤,邊生產、邊推銷、邊還錢,滾動經營;在銷售上,他講質量、重信譽,送貨上門,並採取先使用、後付錢的辦法,很快就贏得了本地農民的認可,一年後還打開了秦安、岷縣、西和等周邊地區的市場。
第一個企業的成功,不但為姚寶林積累了一定的資金,而且更加堅定了他搞企業的信心。從此,他的幹勁一發不可收。
1994年,他根據建築業迅速發展的情況,辦起了渭濱鋼鋁門窗廠;1997年,渭濱煤廠渭北分廠成立;2000年,農副產品加工廠又問世;去年,籌備多時的綜合養殖場也投入生產。
如今,他的5個企業集收購、加工、銷售於一體,擁有職工90餘人、固定資產300多萬元、流動資金280萬元,生產的澱粉、粉皮、雜糧面、辣椒製品、胡麻油等幾十個產品,暢銷全國15個省市區。
為農服務是本色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的姚寶林,對家鄉的父老及養育自己的黃土地充滿了眷戀之情。隨著創辦企業的經驗和積累的增多,他決定成立一個農民股份制公司,為其取了一個“農”字色彩很濃的名字———天水黃土地工貿有限責任公司。
姚寶林時常說:“我是農民,為農服務是我應盡的義務,也是我所辦企業的本色。”事實也確實如此,他所創辦的企業,每個都與農村、農業和農民緊密相連。
甘谷農民有著悠久的種植洋芋的歷史,近年來,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洋芋已成為農民增收的優勢產業,每年種植面積都在15萬多畝以上,年產鮮薯20多萬噸,並發展成天水市及周邊地區最大的洋芋集散地。由於當地沒有加工企業,使洋芋的增值潛力未能發揮出來。正是瞅準了這一點,姚寶林於2000年辦起了農副產品加工廠。
投產後,他在農科院專家的指導下,採取“公司+農戶”的運作方式,每年都與農民簽訂購銷契約,既保證了企業的原料來源,又解決了農民銷售難的後顧之憂。
目前,黃土地工貿有限責任公司每年可以加工洋芋8000多噸,年產洋芋澱粉1000多噸,加工各類雜糧、精製粉皮、油料300多噸,年產值達500多萬元。僅此一項,每年就可為農民提供收入500多萬元,有力地推動了農民增收的步伐。去年,他的洋芋加工項目經天水市有關部門考察後,又列為甘谷縣的財源建設項目,計畫投資2000多萬元進行擴建,如今,土建工程已接近完工。
他利用農產品深加工的下腳料,又建成了天水黃土地綜合養殖場,並與蘭州正大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進行全方位的養殖開發,其設計目標是養豬、養牛、養魚等,年產值達266萬元,將會進一步促進全縣養殖業向規模化、產業化、集團化邁進。
心地善良天地寬誠信、善良,是做人的本份,也是姚寶林在經營管理企業中恪守的原則。所以,他無論是與新疆、青海、寧夏等西北地區的客商打交道,還是與廣東、上海、遼寧等省市的生意來往,都能取得人家的信賴,使企業的生產經營始終紅紅火火。
姚寶林對客商如此,對廠里的職工更是無微不至、關愛有加。每當企業需要招工時,他都要問問前來求職的人家裡幾口人、靠什麼生活、經濟情況如何等等,決定錄用時,他總是優先選擇那些家庭貧困的農民和下崗職工,並在他們學到一技之長後,鼓勵、幫助他們自立。
新興鎮農民雒芳義,家中人多地少,生活困難,姚寶林的蜂窩煤廠建起後,他便進廠打工。幾年後,他掌握了有關技術,向姚寶林提出想自己辦一個蜂窩煤廠,但缺少資金。姚寶林不僅沒有阻攔,反而給他借款1萬元,幫助他在謝家灣鄉辦起了一個擁有15名工人的廠子,至今仍在給他供應原煤。每當提起姚寶林的情義,雒芳義就禁不住兩眼濕潤。
渭陽鄉農民張鬧娃,在廠里工作期間,孩子考上了大學,全家人卻為學費犯了愁。姚寶林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拿出5000元,讓孩子及時入了學。此後,每年寒暑假都給他一定的路費,有了難處隨時幫助,保證他順利完成了學業。
在姚寶林企業工作的95名職工中,像雒芳義、張鬧娃這樣的貧困農民有75人,另外還有下崗職工20人,他們每人每年的工資平均在6000元左右,這在甘谷、甚至天水市範圍內都是較高的。姚寶林每年要發放職工工資50多萬元,從來不以任何藉口拖欠。
姚寶林還積極贊助各項社會公益事業,近年來他累計捐款2萬多元。
發生在姚寶林身上的類似事情,何止十件百件。每當提起,他總是說:“‘心地善良天地寬’嘛,何況助貧扶弱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這就是姚寶林,一個敢於搏擊市場經濟大潮的青年農民,一個樂於為政府分憂、樂於幫助他人的優秀青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