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離子散

妻離子散

妻離子散,讀音qī lí zǐ sàn,漢語成語,與妻子分離,被迫和子女分散。比喻一家人被迫分離四散,常與“家破人亡”一起用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基本信息

成語解釋

一家子被迫分離四散。

成語典故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

•【示例】:無辜人民之死傷成千累萬,~啼飢號寒者到處皆是。 ◎毛澤東《評國民黨對戰爭責任問題的幾種答案》

詞語辨析

【近義詞】:家破人亡、離鄉背井

【反義詞】:破鏡重圓、歡聚一堂

【字詞解釋】妻:妻子。子:子女。離;散:離開;分散。

【解釋】:一家子被迫分離四散。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關於】:於《水滸傳》有關。其他與《水滸傳》有關成語:哀鴻遍野、逆來順受、官逼民反、忍無可忍、逼上梁山、劫富濟貧、鋌而走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替天行道、志存高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