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寺[河南]

如意寺[河南]
如意寺[河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河南省郟縣如意寺位於中州名鎮堂街鎮。該寺與香山寺、紫雲寺是平頂山境內的三座姐妹寺院。香山寺供奉的是觀音菩薩,紫雲寺供奉的是文殊菩薩,如意寺供奉的是普賢菩薩。民間更把這三尊菩薩視作一母同胞三姐妹,稱觀音菩薩謂三皇姑,文殊菩薩謂二皇姑,普賢菩薩謂大皇姑。地方世代相傳該寺是普賢菩薩得道證果之地,在佛教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目前,如意寺正在由河南崇善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重建工作。

歷史

如意寺位於河南省郟縣城東南11公里的堂街鎮境內,群山之北,汝河之南。其山形似白象,又是普賢菩薩真身修道證果處,因此被中外佛教界譽為“普賢菩薩祖庭”。鷹城小峨眉,是紫雲山的余脈,一峰獨聳,海拔187米。因其阻擋從西偏北過來的汝河,使之在這裡折而北流,形成凸狀河灣,俗稱天下第一倒流河,實為蓋世奇觀,風水寶地。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平地起高山,一灣流水,蜿蜒而過,山清水秀,景色奇特。仰觀峨眉,俯瞰大河;古柏參天,蒼鬆勁立;野竹環抱,猶如人間仙境。汝河相抱,聚天地靈氣;千年古寺,蘊菩薩祖庭。峨眉因普賢而著世,寺院以如意而聞名。清代順治15年,時任郟縣縣令的王沂,寫了一首“登小峨眉”,描寫了他登山時的心情及山寺美景:日暮登山頂,川原一望遙。雲中三山塔,溪水流平橋。梵音塵心淨,河風酷暑消。忘情深坐久,菩薩靈光照。

傳說

三皇姑妙善以德報怨,修成正果後,大姐妙顏二姐妙音受妹妹感化也出家修行,得道成佛,為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史載:嵩岳之南二百餘里,三山聳歭。南為香山,東為紫雲山,北為小峨眉。香山寺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如意寺供奉的是普賢菩薩;紫雲寺供奉的是文殊菩薩。這是平頂山境內的三座姐妹寺院。民間把這三尊菩薩稱為:一母同胞三姐妹。稱普賢菩薩為大皇姑妙顏;文殊菩薩為二皇姑妙音;觀音菩薩為三皇姑妙善。大姐在小峨眉如意寺修行,在此得道成佛後,被世人尊稱為普賢菩薩,後顯聖布道於四川峨嵋山;二姐妙音在紫雲山紫雲寺修行,亦得道成佛,被佛祖封為文殊菩薩,講道於五台山;三姐妙善在香山寺修行,成佛後現千手千眼,後布道在普陀山。從此,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皆成為中國的佛教聖地。有唐代詩歌為證:三奇三絕兼三寶,三秀三幽三古寺。三聖辟開菩薩道,三女共敘話生平。

中國堂街鎮

堂街鎮地上地下資源豐富。鎮域地勢東高西低,包括平、沙、山、崗、窪五種地形。曾列入《名山記》的紫雲山一峰秀出,紫雲環繞,山林疊翠,山泉叮咚,“紫雲晴雪”被列為郟縣八大景之首。始建於明、重修於清的臨灃寨,被專家譽為中原第一紅石古寨,寨內明清民居規模集中,錯落有致;寨外河水環抱,蘆花飄揚,紅色的寨牆,綠色的護寨河,青青的蘆葦、雪白的蘆花和各色的水鳥,構成了天然合一的美麗圖畫。鎮內地上地下水資源豐富,北汝河自西向東沿北界蜿蜒流過26公里,成群的鴨鵝灑滿水面。芝河、運糧河、楊柳河、石河自南向此縱貫全境,注入汝河。
中國堂街鎮是張氏太極拳的誕生地、張氏八卦掌的誕生地、張氏形意拳的誕生地、中國如意禪的誕生地、《吉祥如意經》的誕生地、《德道經》的誕生地,是菩薩的故鄉、崇善之鄉,是中州名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