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燕尾

女王燕尾

具有延長的七弦琴狀尾部,鰓蓋邊多有黑色斑(黑色部分:T型-女王,V型-N. splendens,山型-N. pulcher,無-N.gracilis、N.falcicula,點狀-N.crassus)

基本信息

女王燕尾女王燕尾
中文名:女王燕尾
英文名:Neolamprologus bricharde
學名:Burundi Fairy Cichlid
環境:岩壁淺水域及岩石區
身長:6~12公分(隨種類不同,雌魚最大8公分)
食物:雜食性,人工飼養可用薄片、顆粒飼料、活餌
水質:24~27℃,硬水8-25 dH (12),,pH7.2~8.5
魚缸:60公升以上,2尺缸以上較好,需要石塊堆疊
性別:公母魚無明顯差異,成熟公魚額頭略突起,稍有隆背(高身)
特徵:具有延長的七弦琴狀尾部,鰓蓋邊多有黑色斑(黑色部分:T型-女王,V型-N. splendens,山型-N. pulcher,無-N.gracilis、N.falcicula,點狀-N.crassus)
習性:群居性,整群至少有數千隻甚至超過10萬
繁殖:基質繁殖型,多在洞穴產卵,約可產100~200顆卵,一夫一妻~多妻
描述:俗稱燕尾的N屬魚可說是種類繁多至少包括7種數十種地域型,而且多混生在一起,這類魚可說是相當成功的魚種,大部分地區皆可見到其龐大的族群,主要生活在7~15公尺的岩石區,最被人所注意的是女王及紅格燕尾,他們在群落形成及繁殖行為上形成有趣的習性,整群中的每隻魚在覓食時是隨意遊動但每一隻皆有自己的躲藏處。每一對配對親魚以相鄰的對魚守望相助來護衛領域,這種共同合作的情形有助於配對關係的維持,孵出幼魚往往和前一代魚同住,而未發情的魚則在離繁殖處較遠的外圍巡遊,形成群集的保護傘,每當有危險時都是由這些外圍魚只發出危險訊號給其它魚只,如此可避免繁殖的個體遭受突如其來的危害,而被掠食者捕食的個體多為沒有繁殖的『哨兵』,因此對種族延續的危害便可降至最低。
燕尾算是養坦魚的入門魚種,因為他耐養易繁殖,但是因為他們獨特的社會性,使得他在混養上讓許多人傷透腦筋,養到最後往往有一大半缸子被他們占去,使得他們因此被歸為『流氓』之列,但撇開這層不談,它的養殖成就感是相當高的,而且因為體型不大又有飄逸的體型,因此若單獨飼養倒是可以滿足不少人的期望,看他們親戚一大群的集團也是很有趣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