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爾罕帕慕克

——《獨立報》 ——《觀察家報》 ——《紐約時報》

奧爾罕·帕慕克
英文名:Orhan Pamuk
生平:
1952年出生於伊斯坦堡。
在伊斯坦堡科技大學主修建築,大學3年級,輟學從文,進入伊斯坦堡大學學習新聞。
1975年開始文學創作,至今31年,“從未從事過寫作之外的任何職業”。
1990年獲美國外國小說獨立獎、法蘭西文化獎、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等。
2003年獲都柏林文學獎。
2005年獲德國書業和平獎。
2006年,因“在尋找故鄉的憂鬱靈魂時,發現了文化衝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徵”,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主要作品:《我的名字叫紅》、《伊斯坦堡》、《白色城堡》、《雪》、《黑書》、《新人生》、《寂靜的房子》、《塞夫得特和他的兒子們》等。作品目前已被譯成40多種語言出版
帕慕克的國際評論:
“優雅且具影響力……與卡夫卡、卡爾維諾相提並論也不為過;他們的嚴肅、優雅和敏銳,處處明顯可見。”
——《獨立報》
“與卡爾維諾、艾柯、博爾赫斯、馬爾克斯一樣出色。”
——《觀察家報》
他的小說——內容博學多聞,形式前衛實驗,但又流暢好讀,讓人不忍釋手——為他贏得世界性的聲譽。
——《紐約時報》
帕慕克有能耐跨立於兩個世界,不論在自己的國家或者國外,都因此在商業上獲得極大的成功,無疑地,他是土耳其最暢銷的作家,他的作品被翻譯成二十種語言,……他的小說豐富華麗,間接援引舊蘇菲派的故事與伊斯蘭傳說並富涵大眾文化,……毋庸置疑,他是土耳其這一代小說家中,能夠置身歐洲文學主流的第一人。
——安德魯·芬克(Anderw Finkel)《時代雜誌》(Time)
在尋找故鄉的憂鬱靈魂時,發現了文化衝突和融合中的新的象徵
——瑞典文學院
如果你想理解人們的內心、思想和靈魂中正在發生什麼,你必須讀帕慕克。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帕慕克的國內評論:
天空中冷空氣跟熱空氣交融會合的地方,必然會降下雨露;海洋里寒流和暖流交匯的地方會繁衍魚類;人類社會中多種文化碰撞,總是能產生出優秀的作家和優秀的作品。因此可以說,先有了伊斯坦堡這座城市,然後才有了帕慕克的小說。
——莫言
讀帕慕克小說,我想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們來到這裡是向他者表示敬意,只有進入他們的歷史之後,能夠分享他們的歷史的幸福,或者是痛苦之後,我們才能更好的看自己的歷史。
——杜慶春(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副教授)
優秀的小說能夠給人以靈感。在閱讀《我的名字叫紅》過程中,無數靈感在我腦子裡飛揚。幾乎每一句作者的精妙之語,都能給我打開一扇隱秘的靈感之門——非常感謝奧爾罕·帕慕克!這就是作者與讀者的對話,一個偉大的作者既存在於他生活的現實時空,同時也存在於他作品的文字之中。我能夠在文字里發現他的思想,發現他的視角,聆聽許多教誨。從這個角度而言,作者可以在文字中永生。
——蔡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