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

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

第一章首先從當前企業理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入手,分析了奧地利經濟學企業理論的緣起和其發展的內在動力。 最後則討論了奧地利經濟學企業理論的研究視角、理論框架及其理論基礎以及《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創新。 第三章研究奧地利知識理論對企業理論以及對奧地利經濟學本身的啟示。

圖書信息

作 者: 項後軍

叢 書 名: 出 版 社: 巴蜀書社 ISBN:9787807522010 出版時間:2008-06-01 版 次:1 頁 數:297 裝 幀:平裝 開 本:32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經濟學理論與讀物

內容簡介

《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考察了奧地利企業理論產生的原因,分析了它的研究視角、理論框架、理論基礎、研究方法以及具體從哪些方面推動了企業理論的研究等等,指出了它存在的某些缺陷和問題,初步研判了這一研究的發展趨勢。並認為納入了奧地利經濟學精神的企業理論,對企業動態行為的某些特點可能會有更好一些的解釋能力。
更重要的是,《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不僅僅只是研究了“基於奧地利視角的企業理論”,而是分析了這一研究對奧地利經濟學本身的某些推進,更從這一研究中發現了奧地利學派中此前未曾出現的一些衝突和悖論現象。據此,《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進一步地分析了這些文獻本身所未能完全意識到某些深層次的問題,並通過經濟思想史的比較考察,認為有些問題觸及到了奧地利經濟學的理論核心。因此,《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認為,一個力圖“嵌入了”企業理論的奧地利經濟學,可能會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並需要更多地創新。
《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的研究思路是,將目前這些龐雜的文獻按其大致的研究方向加以分類,並從各個研究方向中遴選出最有代表性的文獻進行解讀,然後再將這些研究方向體系化,理出一個整體上有著內在聯繫的邏輯進路,並在最後從既有的企業理論、奧地利經濟學以及經濟思想史三個方面來對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進行全面地比較研究並提出自己的觀點。
《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的結構共分為八章:
第一章首先從當前企業理論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入手,分析了奧地利經濟學企業理論的緣起和其發展的內在動力。然後分析了奧地利經濟學與企業理論內在的理論淵源。最後則討論了奧地利經濟學企業理論的研究視角、理論框架及其理論基礎以及《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創新。
第二章則是從奧地利的秩序與規則理論出發來研究企業理論。首先簡單地介紹了經濟組織的哈耶克秩序理論基礎,研究了組織秩序和市場秩序的區別和聯繫,以及不同秩序的規則的起源、演化和轉化問題。其次,從秩序與規則演化的角度試圖構建一個打破企業——市場兩分法的企業理論,將企業從均衡的結果轉化為一系列互相作用的過程。並研究了企業形成秩序(慣例)的過程,討論了企業是否會因此而喪失其組織特徵這一問題。接下來,討論了朗洛依斯和卡尼夭等人基於秩序觀對企業理論的研究。最後,則介紹了卡帕斯對奧地利秩序與規則理論的批判和反思,以及他據此提出的新的企業理論研究思路。
第三章研究奧地利知識理論對企業理論以及對奧地利經濟學本身的啟示。在前面的幾節中,分別簡要介紹了近似於奧地利知識傳統幾種企業理論以及由奧地利傳統引發出來但卻是從主流理論角度對企業理論所做的某些研究。在第四節中,介紹了明科勒對不對稱信息模型理論的批評以及對分散性知識的強調,以及分散性知識問題對企業理論以及奧地利經濟學的挑戰。第五節介紹了福斯對知識經濟時代分散性知識對權威的挑戰這一論斷的反駁,以及福斯利用米塞斯的比較經濟體制理論對知識經濟背景下的權威機制所做的辯護,以及對企業中導入價格作用等混合協調機制的批判。接下來,則通過對分散式知識和分散式知識的區分,進一步地深化了上面的論證。並認為這將不僅對企業理論而且將引發對奧地利經濟學本身的一些定論的質疑。
第四章討論了企業的試驗本質,因為,無論是第二章的擴展秩序還是第三章的知識理論,其實質都是在刻畫一個不斷探索的適應(試驗)過程。因此,我們首先分析了當前奧地利企業理論對試驗過程的研究意味著奧地利經濟學對經濟試驗研究對象的轉換。其次,比較分析了經濟試驗的定義和作用,並將組織經濟試驗與企業理論聯繫在一起。再次,我們提煉出了奧地利組織試驗的產權理論基礎。接下來,則研究了福斯為奧地利資本異質性理論建立的一個微觀的基於動態的產權觀的分析框架,以及它對企業理論的試驗本質的關鍵作用。隨即我們還討論了企業的生產協調和組織創新的試驗本質,並論證了企業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為企業比起市場能更好地從事這樣的試驗活動。最後,我們將所有這些研究的j出發點或者說企業試驗的出發點歸結為企業家的判斷作用,並論證了企業家判斷仍然具有試驗的本質,企業就是能更好地組織並實現企業家判斷的試驗主體。
第五章中,我們論證前面的幾章,其實都可以納入到一個更為基本的市場過程——企業家精神理論的理論背景中。首先,我們論述了市場過程中的企業家精神與組織理論的關係。然後,我們研究了在非均衡框架中,零交易成本假設下企業是否能夠存在的問題,以及為什麼奧地利的企業家理論需要一個企業理論作為其理論支撐。接下來,我們介紹了一個試圖通過以市場過程理論為基礎來整合現存的企業契約理論和企業能力(演化)理論的研究。最後則論及了一些其他的觀點。
第六章則是對奧地利經濟學中一些無法歸納到前面的邏輯主線中的其他論題進行了研究,首先是米塞斯的人類行動學理論、奧地利的認知理論以及米塞斯在社會主義計算辯論中的觀點(市場的參照系問題)以及拉赫曼的生產理論等。隨後,我們研究了華人經濟學家托尼·俞基於米塞斯的人類行動學和拉赫曼生產協調問題對企業協調(認知)理論的研究。接下來,我們研究了福斯對企業作為一種認知實體的研究。最後,則基於米塞斯的市場參照系理論對企業的限度問題進行了分析。
第七章和第八章是《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的重點內容,在第七章中,我們著重對奧地利學派的企業理論研究工作進行了一個系統的總結性回顧,特別是對這一研究的成敗得失進行了較為深入客觀的評價,分析了奧地利經濟學企業理論研究中的某些特有的優勢和局限性;第八章則從現有奧地利學派對企業理論的研究工作出發,反過來對奧地利經濟學本身進行了重新思考,不僅討論了企業理論研究對奧地利經濟學的正面推動,而且還討論了這一研究中出現的某些彼此矛盾之處以及部分文獻在研究過程中與奧地利經濟學某些定論產生的衝突,並研究了某些文獻一邊堅持其方法論立場,一邊又對主流經濟學做出令人意外的妥協、讓步甚至“辯護”等在以往的奧地利經濟學的發展史上幾乎從未出現過的問題,並進一步探討了某些深層次的問題,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在當前,現代企業理論經過幾十年來的快速發展,經過了交易成本理論、資產專用性理論、契約理論、產權理論以及能力理論、知識理論等之後,現在正面臨著怎樣的發展和創新?而奧地利經濟學經過了興起、成熟、沉寂和再度的復興之後,現在也面臨著如何才能進一步地發展與創新?初看起來,這幾乎是兩個毫無關聯的領域,但正是這兩個領域的結合,現在已成為奧地利經濟學中近十年來最重要的進展和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但由於這一領域的研究發展較快,許多文獻目前都還處於工作論文(WorkingPaper)的狀態,涉及面既廣且雜,很多研究思路彼此之間毫無關聯性,所以至今這一領域尚沒有對現有的研究進行系統的整合以及脈絡上梳理並能對其進行冷靜的分析和客觀評價與反思的文獻。《奧地利學派:企業理論研究》正是針對上述問題所進行的一個初步的嘗試。
·查看全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